一种含自粘性涂胶芳纶绳加强芯的采煤机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0761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09: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缆领域,提出一种含自粘性涂胶芳纶绳加强芯的采煤机电缆,包括七条线缆芯且分别为三条动力缆芯、一条地线芯和三条控制线芯,七条所述线缆芯的外部依次设置有绕包层、铜屏蔽层、铠装层和外护层,绕包层的外侧设置有内外分布的第一塑套层和第二塑套层,第一塑套层与第二塑套层之间设置有内外分布的环向伸缩层和加强层,加强层包括多个呈圆形阵列分布的加强件,加强件包括工字型的空心带,空心带的内部设置有多条加强芯,加强芯为自粘性涂胶芳纶绳。本电缆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抗拉能力较高、阻燃性能较好且使用寿命较长,适合大规模推广。大规模推广。大规模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自粘性涂胶芳纶绳加强芯的采煤机电缆


[0001]本技术属于电缆
,尤其涉及一种含自粘性涂胶芳纶绳加强芯的采煤机电缆。

技术介绍

[0002]采煤机是煤矿综采成套装备的主要设备之一。采煤机是一个集机械、电气和液压为一体的大型复杂系统,工作环境恶劣,如果出现故障将会导致整个采煤工作的中断,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采煤机电缆是采煤机电气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电缆由一根或多根相互绝缘的导体和外包绝缘保护层制成,将电力或信息从一处传输到另一处的导线。电缆具有内通电,外绝缘的特征。
[0003]现有专利CN201720990165.7公开了一种复合型采煤机电缆,包括三根动力缆芯、地线芯、控制线芯和填充层;所述三根动力缆芯、地线芯和控制线芯设置在填充层内;所述填充层外套设有CPP紧扎带层;所述CPP紧扎带层外依次设有隔氧层、隔热层、钢带层、非磁性带刺的钢丝防鼠层和外护层;所述动力缆芯包括五类镀锡铜导体束合,束合导体股线同向绞合,五类镀锡铜导体外依次设有隔离包带层、三元乙丙橡皮绝缘层及半导电屏蔽层。该电缆的抗拉性能主要依靠紧扎带层、隔氧层、隔热层、钢带层和外护层,其抗拉强度虽得到加强,但是柔韧性变差,实际弯曲寿命缩短,而且阻燃性也有待进一步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针对上述的采煤机电缆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抗拉能力较高、阻燃性能和韧性较好且使用寿命较长的一种含自粘性涂胶芳纶绳加强芯的采煤机电缆。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含自粘性涂胶芳纶绳加强芯的采煤机电缆,包括七条线缆芯且分别为三条动力缆芯、一条地线芯和三条控制线芯,七条所述线缆芯的外部依次设置有绕包层、铜屏蔽层、铠装层和外护层,所述线缆芯之间设置有填充层,所述绕包层的外侧设置有内外分布的第一塑套层和第二塑套层,所述第一塑套层与第二塑套层之间设置有内外分布的环向伸缩层和加强层,所述加强层包括多个呈圆形阵列分布的加强件,所述加强件包括工字型的空心带,所述空心带的内部设置有多条加强芯,所述加强芯为自粘性涂胶芳纶绳。
[0006]作为优选,所述环向伸缩层由聚烯烃材料制成,所述环向伸缩层包括多个首尾依次连接的折叠体,所述折叠体的横截面呈V形且相邻折叠体呈部分重叠设置。
[0007]作为优选,所述加强件包括第一弧形部、肋部和第二弧形部,所述第一弧形部的长度大于第二弧形部,相邻的所述加强件的第一弧形部与第二弧形部互相衔接。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0009]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含自粘性涂胶芳纶绳加强芯的采煤机电缆,利用自粘性涂胶芳纶绳加强芯作为加强层可提高本电缆的抗拉性能,而且耐高温和难燃性也得到提
高,同时,加强件的组合作用和第一塑套层、第二塑套层以及环向伸缩层可提高本电缆的韧性和抗变形能力。本电缆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抗拉能力较高、阻燃性能较好且使用寿命较长,适合大规模推广。
附图说明
[001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1]图1为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含自粘性涂胶芳纶绳加强芯的采煤机电缆的剖面图;
[0012]图2为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A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0013]以上各图中,1、线缆芯;1a、动力缆芯;1b、地线芯;1c、控制线芯;2、绕包层;3、第一塑套层;4、环向伸缩层;41、折叠体;5、加强层;51、加强件;51a、第一弧形部;51b、肋部;51c、第二弧形部;511、空心带;512、加强芯;6、第二塑套层;7、铜屏蔽层;8、铠装层;9、外护层10、填充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下文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
[0015]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16]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含自粘性涂胶芳纶绳加强芯的采煤机电缆,包括七条线缆芯1且分别为三条动力缆芯1a、一条地线芯1b和三条控制线芯1c,所述线缆芯之间设置有填充层10,七条所述线缆芯1的外部依次设置有绕包层2、铜屏蔽层7、铠装层8和外护层9。其中,动力缆芯1a、地线芯1b和控制线芯1c为现有技术,其功能和作用本实施例不再赘述,绕包层2、铜屏蔽层7、铠装层8和外护层9也是现有技术,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在此基础上,本技术在绕包层2的外侧设置有内外分布的第一塑套层3和第二塑套层6,第一塑套层3与第二塑套层6之间设置有内外分布的环向伸缩层4和加强层5,加强层5包括多个呈圆形阵列分布的加强件51,加强件51包括工字型的空心带511,空心带511的内部设置有多条加强芯512,加强芯512为自粘性涂胶芳纶绳。
[0017]具体地,若干加强件51周向配合构成加强层5,而由自粘性涂胶芳纶绳作为加强芯512不仅能够快速与空心带511连成一体,还能够令加强件51具有一定的变型能力,尤其是在第二塑套的作用下合拢呈相应的曲状结构,形成加强层5;同时,自粘性涂胶芳纶绳具有较好的耐高温性、抗拉性和抗氧化性,充分提高了本电缆的抗拉能力、耐高温和难燃性,从而适用于采煤机的工作条件。同时,加强件51的相互组合存在合理的结构空隙,与第一塑套层3、第二塑套层6以及环向伸缩层4可提高本电缆的韧性和抗变形能力,尤其是环向伸缩层
4在受压装配条件下具有一定的伸缩性,能够与加强层5一起作为缓冲来抵抗外力。因此本电缆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抗拉能力较高、阻燃性能较好和使用寿命较长的优点。
[0018]为了提高环向伸缩层4的缓冲性能,本技术提供的环向伸缩层4由环保型聚烯烃材料制成,环向伸缩层4包括多个首尾依次连接的折叠体41,折叠体41的横截面呈V形且相邻折叠体41呈部分重叠设置。其中,折叠体41在环向伸缩层4装配到电缆中之后压缩变型且互相重叠,在受力干扰失去力平衡之后可以适当变型,尤其配合不同的加强件51来补偿电缆内部的间隙,直到电缆内压力恢复平衡。
[0019]进一步地,本技术提供的加强件51包括第一弧形部51a、肋部51b和第二弧形部51c,第一弧形部51a的长度大于第二弧形部51c,相邻的所述加强件51的第一弧形部51a与第二弧形部51c互相衔接。相邻加强件51交错叠压且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受压之后可以产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自粘性涂胶芳纶绳加强芯的采煤机电缆,包括七条线缆芯且分别为三条动力缆芯、一条地线芯和三条控制线芯,七条所述线缆芯的外部依次设置有绕包层、铜屏蔽层、铠装层和外护层,所述线缆芯之间设置有填充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绕包层的外侧设置有内外分布的第一塑套层和第二塑套层,所述第一塑套层与第二塑套层之间设置有内外分布的环向伸缩层和加强层,所述加强层包括多个呈圆形阵列分布的加强件,所述加强件包括工字型的空心带,所述空心带的内部设置有多条加强芯,所述加强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义军于庆魁苏培生李广凯赵宪帅高静段洋洋张晶宋佳
申请(专利权)人:阳谷新太平洋电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