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集成电路的设计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0001]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一种集成电路的设计方法、集成电路的设计装置、电子设备和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集成电路的设计流程包括前端设计和后端设计,前端设计主要包括算法或硬件架构设计与分析、RTL(Register Transfer Level,寄存器传输级描述文件)实现、功能性验证、逻辑综合等设计阶段,后端设计包括布局布线、时序收敛、物理性验证等设计阶段。整个集成电路的设计流程中,每个设计阶段都涉及复杂的设计过程,每个设计阶段都可能需要几周甚至几个月的开发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集成电路的设计方法,其中,所述集成电路包括多个物理功能模块,所述多个物理功能模块包括第一物理功能模块和第二物理功能模块,所述设计方法包括:获取电源配置文件和所述集成电路的寄存器传输级描述文件;响应于所述第一物理功能模块和所述第二物理功能模块存在跨电压域通信,根据所述电源配置文件和所述寄存器传输级描述文件,在所述第一物理功能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集成电路的设计方法,其中,所述集成电路包括多个物理功能模块,所述多个物理功能模块包括第一物理功能模块和第二物理功能模块,所述设计方法包括:获取电源配置文件和所述集成电路的寄存器传输级描述文件;响应于所述第一物理功能模块和所述第二物理功能模块存在跨电压域通信,根据所述电源配置文件和所述寄存器传输级描述文件,在所述第一物理功能模块和所述第二物理功能模块之间插入跨电压桥模块,以得到更新后寄存器传输级描述文件;其中,在所述更新后寄存器传输级描述文件中,所述跨电压桥模块为多电源域功能模块,所述第一物理功能模块和所述第二物理功能模块均为单电源域功能模块,所述跨电压桥模块用于为所述第一物理功能模块和所述第二物理功能模块之间的跨电压域通信提供电平转换和/或掉电隔离保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计方法,其中,根据所述电源配置文件和所述寄存器传输级描述文件,在所述第一物理功能模块和所述第二物理功能模块之间插入跨电压桥模块,以得到更新后寄存器传输级描述文件,包括:根据所述电源配置文件,创建跨电压桥模块;根据所述电源配置文件,在所述跨电压桥模块中为所述第一物理功能模块和所述第二物理功能模块之间进行跨电压域信号传输的端口建立跨电压信号通道;在所述寄存器传输级描述文件中对应位置添加所述跨电压桥模块,以得到所述更新后寄存器传输级描述文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计方法,其中,所述电源配置文件包括为所述第一物理功能模块所在的第一电源域供电的第一电源的电源信息,以及为所述第二物理功能模块所在的第二电源域供电的第二电源的电源信息,根据所述电源配置文件,创建跨电压桥模块,包括:根据所述电源配置文件,创建第一缓冲阵列和第二缓冲阵列,其中,所述第一缓冲阵列位于所述第一电源域,所述第二缓冲阵列位于所述第二电源域,所述第一缓冲阵列和所述第二缓冲阵列用于提供缓冲单元;根据所述第一电源的电源信息和所述第二电源的电源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物理功能模块和所述第二物理功能模块之间的跨电压域处理单元是否需要使能信号以及使能信号来源,其中,所述跨电压域处理单元用于为所述第一物理功能模块和所述第二物理功能模块之间进行跨电压域通信的端口提供电平转换和/或掉电隔离保护;响应于所述使能信号来源指示所述使能信号来自所述跨电压桥模块,在相应电源域中创建使能单元以提供所述使能信号。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计方法,其中,根据所述电源配置文件,在所述跨电压桥模块中为所述第一物理功能模块和所述第二物理功能模块之间进行跨电压域信号传输的端口建立跨电压信号通道,包括:确定所述第一物理功能模块和所述第二物理功能模块之间进行跨电压域信号传输的至少一对跨电压域端口,其中,每对跨电压域端口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物理功能模块的第一端口和位于所述第二物理功能模块的第二端口,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二端口相连且进行数据通信,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二端口位于所述集成电路中的同一层级;
根据所述电源配置文件,在所述跨电压桥模块中,为每对跨电压域端口之间建立一条跨电压信号通道用于连接所述每对跨电压域端口中的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计方法,其中,所述跨电压信号通道上包括位于第一缓冲阵列的第一缓冲单元,位于第二缓冲阵列的第二缓冲单元,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缓冲单元和所述第二缓冲单元之间的跨电压域处理单元,所述跨电压域处理单元用于为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提供电平转换和/或掉电隔离保护。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设计方法,其中,所述配置文件包括所述第一物理功能模块的电源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二物理功能模块的电源配置信息,所述第一物理功能模块的电源配置信息包括为所述第一物理功能模块供电的第一电源的名称,以及所述第一电源处于掉电状态时期望输出的掉电保持值,所述第一电源的电源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电源的电压值配置和电源状态,所述第二电源的电源信息包括所述第二电源的电压值配置和电源状态,根据所述电源配置文件,在所述跨电压桥模块中,为每对跨电压域端口之间建立一条跨电压信号通道用于连接所述每对跨电压域端口中的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包括:获取位于所述第一缓冲阵列的所述第一缓冲单元和位于所述第二缓冲阵列的所述第二缓冲单元;将所述第一缓冲单元与所述第一端口连接,所述第二缓冲单元与所述第二端口连接;根据所述第一电源和所述第二电源的电压值配置、电源状态和掉电保持值,确定位于所述第一缓冲单元和所述第二缓冲单元之间的所述跨电压域处理单元;将所述跨电压域处理单元与所述第一电源和所述第二电源电连接;响应于所述跨电压域处理单元的使能信号来自所述跨电压桥模块,将所述跨电压域处理单元的使能端口与所述跨电压桥模块中相应的使能单元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设计方法,其中,所述电源配置文件还包括所述跨电压域处理单元的类型,以及每种类型下跨电压域处理标准单元的名称,根据所述第一电源和所述第二电源的电压值配置、电源状态和掉电保持值,确定位于所述第一缓冲单元和所述第二缓冲单元之间的所述跨电压域处理单元,包括:根据所述第一电源和所述第二电源的电压值配置、电源状态,确定所述跨电压域处理单元的类型;以及根据所述第一电源和所述第二电源的掉电保持值,选择所述跨电压域处理单元的类型下相应的跨电压域处理标准单元插入所述第一缓冲单元和所述第二缓冲单元之间。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计方法,其中,所述缓冲单元为缓冲器、寄存器或FIFO队列形式。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计方法,其中,所述跨电压域处理单元的类型包括电平转换器、掉电隔离器和电平转换隔离器,所述电平转换器配置为进行电平转换;所述掉电隔离器配置为进行掉电隔离保护;所述电平转换隔离器配置为进行电平转换和掉电隔离保护。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计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电源配置文件,确定所述第一物理功能模块和所述第二物理功能模块之间是否存在跨电压域通信。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设计方法,其中,所述电源配置文件包括为所述第一物理功能模块所在的第一电源域供电的第一电源的电源信息,以及为所述第二物理功能模块所在的第二电源域供电的第二电源的电源信息,所述电源配置文件还包括所述第一物理功能模块的电源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二物理功能模块的电源配置信息,根据所述电源配置文件,确定所述第一物理功能模块和所述第二物理功能模块之间是否存在跨电压域通信,包括:根据所述第一物理功能模块的电源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二物理功能模块的电源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物理功能模块所在的第一电源域以及所述第二物理功能模块所在的第二电源域;根据所述第一电源的电源信息和所述第二电源的电源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物理功能模块和所述第二物理模块是否属于同一个电源域。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设计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电源的电源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电源的电压值配置和电源状态,所述第二电源的电源信息包括所述第二电源的电压值配置和电源状态,所述电源状态包括可掉电状态或不可掉电状态,根据所述第一电源的电源信息和所述第二电源的电源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物理功能模块和所述第二物理模块是否属于同一个电源域,包括:响应于所述第一电源和所述第二电源的电压值配置和电源状态中的至少一个不同,确定所述第一物理功能模块和所述第二物理模块不属于同一个电源域;响应于所述第一电源和所述第二电源的电压值配置和电源状态均相同,确定所述第一物理功能模块和所述第二物理模块属于同一个电源域。13.根据权利要求1
‑
12任一项所述的设计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电源配置文件和所述更新后寄存器传输级描述文件,生成所述集成电路的电源意图描述文件。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计方法,其中,所述更新后寄存器传输级描述文件包括所述第一物理功能模块、所述第二物理功能模块和所述跨电压桥模块,所述电源配置文件包括为所述第一物理功能模块所在的第一电源域供电的第一电源的电源信息,以及为所述第二物理功能模块所在的第二电源域供电的第二电源的电源信息,所述电源配置文件还包括所述第一物理功能模块的电源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二物理功能模块的电源配置信息,根据所述电源配置文件和所述更新后寄存器传输级描述文件,生成所述集成电路的电源意图描述文件,包括:根据所述电源配置文件,生成所述第一物理功能模块对应的第一电源意图描述子文件,其中,所述第一电源意图描述子文件包括所述第一电源域的电源网络定义、所述第一电源域的电源域定义和描述所述第一电源域的电源状态组合的电源状态表;
根据所述电源配置文件,生成所述第二物理功能模块对应的第二电源意图描述子文件,其中,所述第二电源意图描述子文件包括所述第二电源域的电源网络定义、所述第二电源域的电源域定义和描述所述第二电源域的电源状态组合的电源状态表;根据所述电源配置文件,生成所述跨电压桥模块对应的第三电源意图描述子文件,其中,所述第三电源意图描述子文件包括所述第一电源和所述第二电源的电源网络定义,所述第一电源域和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昱良,代开勇,潘于,
申请(专利权)人:海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