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维编织复合材料拉扭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0658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09: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直升机结构部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三维编织复合材料拉扭条结构,包括至少两层三维编织的拉扭条、垫布和衬套,拉扭条之间隔着垫布重叠固定,拉扭条的两端设有连接孔,连接孔内设有衬套;其中,拉扭条使用三维编织工艺制成的复合材料制成,在不同于拉扭条的环绕方向上存在纤维纱线分布。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三维编织复合材料拉扭条结构,三维编织的结构能够有效提升抗拉能力,增强扭转变形下抗分层能力,因此提高拉扭条使用寿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拉扭条的典型段和连接段通过由大到小的尺寸缓慢过渡区来过渡,可以降低拉扭条连接段翘曲正应力,单位扭转角度下,其翘曲正应力下降了20%~30%。~30%。~3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维编织复合材料拉扭条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直升机结构部件
,涉及一种拉扭条设计技术,具体涉及一种三维编织复合材料拉扭条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拉扭条是直升机旋翼系统中承受离心载荷和扭转变形的部件,它连接桨叶和桨毂,承载桨叶上绝大部分离心力,通过自身的变形取代旋翼的变距铰来实现桨叶的变距运动。目前国外的贝尔、Lord以及Airwolf公司对于拉扭条的研制有几十年的经验,另外,空直公司对于涵道尾桨拉扭条的研制也有非常成熟的经验。
[0003]过去的50多年中,空直公司在涵道尾桨的改进中对拉扭条进行了设计改进。2014年的EC145 T2最新的涵道尾桨技术,采用了碳纤维增强桨叶和集成拉扭条,并通过认证,EC145上采用的拉扭条存在二维编织结构,拉扭条端部尺寸由大到小缓慢过渡,有助于缓解拉扭条根部受力情况。
[0004]国内通过买进生产线,在某型号涵道尾桨复合材料拉扭条上有较为成熟的制造经验,并且在某型机上有金属尾桨拉扭条的研制经验。目前国内也已经出现了单向纤维缠绕的旋翼复合材料拉扭条,但是编织形式的拉扭条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维编织复合材料拉扭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层三维编织的拉扭条(1)、垫布(2)和衬套(3),拉扭条(1)之间隔着垫布(2)重叠固定,拉扭条(1)的两端设有连接孔,连接孔内设有衬套(3);其中,拉扭条(1)使用三维编织工艺制成的复合材料制成,在不同于拉扭条(1)的环绕方向上存在纤维纱线分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维编织复合材料拉扭条结构,其特征在于,拉扭条(1)包括连接段(11)、过渡段(12)和扭转典型段(13),拉扭条(1)设有连接孔的部分是连接段(11),拉扭条(1)的两个连接段(11)的中间是扭转典型段(13),连接段(11)到扭转典型段(13)的过渡区域是过渡段(12);其中,连接段(11)的竖直方向尺寸最大,扭转典型段(13)的竖直方向尺寸最小,连接段(11)到扭转典型段(13)方向的过渡段(12)竖直方向尺寸由大平缓减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三维编织复合材料拉扭条结构,其特征在于,拉扭条(1)在过渡段(12)处,通过穿刺方式加入在不同于拉扭条(1)的环绕方向上纤维纱线实现沿连接段(11)到扭转典型段(13)方向尺寸由大平缓减小。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立达郑俊伟熊庆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