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构建水生态系统的中水回用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水处理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构建水生态系统的中水回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中水是指再生水,是指废水或雨水经适当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指标,满足某种使用要求,可以进行有益使用的水。从经济的角度看,再生水的成本最低,从环保的角度看,污水再生利用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实现水生态的良性循环,经检索,在授权公告号为CN211394096U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中水回用装置,尤其是一种涉及中水中的杂质处理分离的一体化装置,具有给药、处理、分离一体功能。包括安装平台、固定在安装平台上的处理罐、与处理罐通过导管连通并固定在安装平台上的泵送罐,所述处理罐中设置有用于泵送处理剂的泵送组件,处理罐内设置有连接泵送组件的混合组件,且在处理罐与泵送罐之间还设置了用于将处理罐中经处理后的水液抽出的抽吸组件。
[0003]该方案中的过滤件为表面均匀分布有多个滤孔的过滤板,通过过滤件将反应产生的沉淀物与净水分离,但是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由于处理罐内部的反应一直持续,使得沉淀物也会持续生成,一旦过滤件的表面承载较多的沉淀物,则会影响过滤件的通透率,严重的情况还可能直接导致处理罐的内部出线堵塞分层的状况,进而不利于装置的正常使用。
[0004]因此,我们对此作出改进,提出了一种用于构建水生态系统的中水回用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构建水生态系统的中水回用装置。
[0006]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r/>[0007]一种用于构建水生态系统的中水回用装置,包括工作台、处理罐、泵送罐和输送机构,所述处理罐、泵送罐与输送机构分别安装在工作台的顶端,所述处理罐包括圆罐体、轴杆、若干搅拌叶和倾斜坡,所述圆罐体的内部底端与轴杆的底端转动连接,若干所述搅拌叶分别套装在轴杆的外壁,所述圆罐体的内部设有过滤机构,所述过滤机构包括锥形滤网、环形槽和排沙管,所述锥形滤网的顶端开设有穿孔,所述穿孔的内部与轴杆的外壁转动连接,所述锥形滤网的底端边侧安装环形槽,所述环形槽的外壁一侧与排沙管的一端连接,所述轴杆的外壁一侧设有清理机构,所述清理机构包括支架和毛刷,所述支架的底端安装毛刷,所述毛刷的底端与锥形滤网的外壁相贴合。
[0008]进一步的,所述圆罐体的外壁一侧安装有抽沙泵,所述排沙管的一端延伸至圆罐体的外部,并与抽沙泵的输入端连接。
[0009]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抽沙泵与排沙管的连接使用,便于抽取环形槽内部收集的沉淀物。
[0010]进一步的,所述泵送罐包括方罐体、活塞板、弹性伸缩杆、升降板和丝杠,所述方罐
体的内部底端与丝杠的底端转动连接,所述升降板与活塞板分别滑动连接在方罐体的内部,所述丝杠的顶端与升降板的一侧螺纹连接。
[0011]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促使丝杠进行旋转,使得升降板进行稳定的升降活动,并配合弹性伸缩杆的连接使用,使得升降板带动活塞板进行同步升降移动,通过改变方罐体内部顶端的气压,便于方罐体进入适量的水源,再通过压缩气压,使其将方罐体内部水源输送到圆罐体的内部。
[0012]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板的顶端安装弹性伸缩杆,所述弹性伸缩杆的顶端与活塞板的底端连接。
[0013]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利用弹性伸缩杆的弹性作用,使得活塞板与活塞板之间保持弹性形变的空间,进而避免压强过大。
[0014]进一步的,所述输送机构包括底座、叶轮泵、进水管和出水阀,所述叶轮泵固定安装在底座的顶端,所述叶轮泵的输出端连接出水阀,所述叶轮泵的输入端连接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与处理罐的一侧连接。
[0015]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叶轮泵的抽取功能,使得进水管与出水阀之间流动处理之后的水源,从而实现该装置的回水利用的功能。
[0016]进一步的,所述工作台的底端设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机箱、步进电机、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所述步进电机固定安装在在机箱的内部,所述步进电机的输出端套装主动齿轮,所述工作台的底端两侧分别安装有保持架,且所述机箱的外壁两侧分别设置开口。
[0017]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步进电机的安装使用,便于驱动步进电机进行稳定的旋转,再配合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的啮合关系,有利于两个从动齿轮分别驱动轴杆与丝杠。
[0018]进一步的,两个所述保持架的底端分别转动连接从动齿轮,两个所述从动齿轮的一侧分别贯穿所述开口,并与主动齿轮相互啮合。
[0019]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开口的设置,为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的啮合提供了充足的空间。
[0020]进一步的,所述倾斜坡安装在圆罐体的内部底端,所述圆罐体在靠近倾斜坡的底端一侧连接有排污阀。
[0021]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倾斜坡的安装使用,便于排污阀进行高效的排污工作。
[0022]进一步的,所述泵送罐的外壁一侧连接有导管,所述导管的一端与处理罐的外壁一侧连接。
[0023]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导管的连接使用,使得为泵送罐与处理罐之间提供了连接通道,有利于水源的输送。
[0024]进一步的,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与过滤机构的底端,所述导管的一端位于过滤机构的顶端。
[0025]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利用进水管与导管的位置关系,便于进行水源过滤前后的输送。
[002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轴杆、过滤机构与过滤机构的相互配合,使得该装
置实现了更加高效的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堵塞的状况,其中,通过促使轴杆进行旋转,使得轴杆的外壁分别带动支架进行旋转,并配合毛刷的安装使用,使其对锥形滤网的进行清理,再通过利用锥形滤网外壁的倾斜特征,使得过滤的沉淀物滑落到环形槽的内部,再配合排沙管的导流作用,便于将环形槽内部收集的沉淀物排放到外部,从而避免沉淀物积累过多,有利于保障锥形滤网的通透率。
附图说明
[00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8]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构建水生态系统的中水回用装置的立体图;
[0029]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构建水生态系统的中水回用装置的处理罐剖视图;
[0030]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构建水生态系统的中水回用装置的泵送罐剖视图;
[0031]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构建水生态系统的中水回用装置的输水机构示意图;
[0032]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构建水生态系统的中水回用装置的驱动机构剖视图;
[0033]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构建水生态系统的中水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100)、处理罐(200)、泵送罐(300)和输送机构(400),所述处理罐(200)、泵送罐(300)与输送机构(400)分别安装在工作台(100)的顶端,所述处理罐(200)包括圆罐体(2001)、轴杆(2002)、若干搅拌叶(2003)和倾斜坡(2004),所述圆罐体(2001)的内部底端与轴杆(2002)的底端转动连接,若干所述搅拌叶(2003)分别套装在轴杆(2002)的外壁,所述圆罐体(2001)的内部设有过滤机构(800),所述过滤机构(800)包括锥形滤网(8001)、环形槽(8002)和排沙管(8003),所述锥形滤网(8001)的顶端开设有穿孔,所述穿孔的内部与轴杆(2002)的外壁转动连接,所述锥形滤网(8001)的底端边侧安装环形槽(8002),所述环形槽(8002)的外壁一侧与排沙管(8003)的一端连接,所述轴杆(2002)的外壁一侧设有清理机构(900),所述清理机构(900)包括支架(9001)和毛刷(9002),所述支架(9001)的底端安装毛刷(9002),所述毛刷(9002)的底端与锥形滤网(8001)的外壁相贴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构建水生态系统的中水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罐体(2001)的外壁一侧安装有抽沙泵(600),所述排沙管(8003)的一端延伸至圆罐体(2001)的外部,并与抽沙泵(600)的输入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构建水生态系统的中水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泵送罐(300)包括方罐体(3001)、活塞板(3002)、弹性伸缩杆(3003)、升降板(3004)和丝杠(3005),所述方罐体(3001)的内部底端与丝杠(3005)的底端转动连接,所述升降板(3004)与活塞板(3002)分别滑动连接在方罐体(3001)的内部,所述丝杠(3005)的顶端与升降板(3004)的一侧螺纹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构建水生态系统的中水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板(3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邦明,夏宝峰,张爱堂,陈阳,夏群,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清泉水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