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地温隧道围岩取热增压吸收式制冷降温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隧道施工及运营环境安全的
,具体涉及一种高地温隧道围岩取热增压吸收式制冷降温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隧道建设也在蓬勃发展。随着西部大开发及川藏铁路的建设,在高地温地区出现许多高埋深的超长隧道,这些地区地质复杂,气候恶劣,高温热害是隧道建设过程中最显著的问题之一。
[0003]高温隧道不仅会对施工人员造成影响和危害,同时也会对围岩及隧道本身结构产生影响。隧道工程埋深逐渐变大,隧道长度也逐渐变长,隧道选线无法躲避不良地质区,造成高地温区隧道热害现象逐渐增多,目前,隧道工程施工期降温主要借助通风。通风作为隧道施工的必备环节,具有供氧、降尘、稀释有毒气体和降温多种功能。当隧道热害较轻时,加大风量降低作业区段环境温度是有效的,无须增加其他方式降温。但实际工程中,有很多隧道距离长,埋深大,热害问题较为严重,往往还会采取冰块降温、喷雾洒水降温、加设横洞、局部制冷、个体防护等辅助降温措施;同时地热能是唯一不受天气、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地温隧道围岩取热增压吸收式制冷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围岩取热系统、控制传输系统、吸收式制冷系统和风冷器降温系统;所述围岩取热系统包括设置于取热隧洞内的多个热交换管组,多个所述热交换管组与高温围岩接触换热;所述热交换管组通过控制传输系统将热量传输至吸收式制冷系统中;所述吸收式制冷系统与风冷器降温系统相连,所述风冷器降温系统通过制冷水循环管路与吸收式制冷系统进行冷量交换,并将该冷量输送至高温工作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地温隧道围岩取热增压吸收式制冷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取热隧洞开挖于隧道围岩温度最高的部分;所述取热隧洞的高温围岩中安装温度监测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地温隧道围岩取热增压吸收式制冷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热交换管组之间并联连接,所述热交换管组沿所述取热隧洞长度方向呈U型布置,并沿取热隧洞的高度方向进行重叠铺设。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地温隧道围岩取热增压吸收式制冷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传输系统包括安装于传输控制室内的保温加热水箱和传热循环管道;所述传热循环管道包括互为连通的第一传热循环管道和第二传热循环管道;所述热交换管组的出水端通过第一传热循环管道与保温加热水箱连通;所述保温加热水箱通过第二传热循环管道与吸收式制冷系统相连;所述第二传热循环管道的回水端与热交换管组的进水端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地温隧道围岩取热增压吸收式制冷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控制室位于取热隧洞的前方,传输控制室和保温加热水箱内分别安装有水温监测装置。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地温隧道围岩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晏启祥,唐国荣,苏留锋,孟祥林,张川,孙亮亮,覃宇含,李国良,安哲立,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交通大学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