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注峰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特种陶瓷微球的藻类浮渣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70554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09: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特种陶瓷微球的藻类浮渣处理装置,包括分离筒,所述分离筒的底部固定设置有两个底座,两个所述底座以分离筒的中轴线为轴对称设置,所述分离筒的内部转动设置有过滤筒,所述过滤筒的侧壁开设有环形的通口,所述通口密封设置有环形的过滤网,所述过滤筒的连接有第一液压缸,所述第一液压缸贯穿过滤筒的内顶部并且与过滤筒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液压缸的自由端位于过滤筒内并且固定设置有分离盘,过滤筒的底部固定设置有转动筒,所述转动筒的底部固定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分离筒中设置有排污结构,所述分离筒中设置有特种陶瓷微球。优点在于:方便对内外侧过滤网进行清理,提高对藻类浮渣的过滤清理效果,方便使用。使用。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特种陶瓷微球的藻类浮渣处理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环境工程相关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特种陶瓷微球的藻类浮渣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对废水中的藻类处理方式一般是通过向水体中加入絮凝剂吸附水体中的藻类后使其沉入水底,沉积在水体底部的絮凝剂若长期存在的话会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
[0003]经过检索,中国授权专利公开号为CN112807856B公开了一种基于特种陶瓷微球的藻类浮渣处理装置,包括:第一污水箱,其内部设有第一水泵;过滤箱,其底部设有通孔、且其与第一水泵连通;第一底座,其设于过滤箱底部,其内部设有旋转电机,旋转电机的旋转轴穿设于通孔中;第二底座,其底面与旋转轴连接,该现有技术中通过对过滤器设置特种陶瓷微球对藻类浮渣有良好吸附作用然而经过分析,该现有技术的缺点在于,通过旋转上移的滤网实现过滤的效果较差,同时无法实现对特种陶瓷微球的保存作用,在使用时会将特种陶瓷微球和较大颗粒的杂质同时排出,这样会造成原料的浪费,产生较大的加工成本,并且通过单面刮板对滤网的清理效果较差,实际上在滤网上存在杂质时其整体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特种陶瓷微球的藻类浮渣处理装置,包括分离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筒(1)的底部固定设置有两个底座(2),两个所述底座(2)以分离筒(1)的中轴线为轴对称设置,所述分离筒(1)的内部转动设置有过滤筒(3),所述过滤筒(3)的侧壁开设有环形的通口,所述通口密封设置有环形的过滤网(4),所述过滤筒(3)的连接有第一液压缸(5),所述第一液压缸(5)贯穿过滤筒(3)的内顶部并且与过滤筒(3)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液压缸(5)的自由端位于过滤筒(3)内并且固定设置有分离盘(6),过滤筒(3)的底部固定设置有转动筒(8),所述转动筒(8)的底部贯穿分离筒(1)的底壁并且在外的部分固定设置有驱动电机(9),所述分离筒(1)中设置有排污结构,所述分离筒(1)中位于过滤筒(3)的外侧设置有特种陶瓷微球(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特种陶瓷微球的藻类浮渣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筒(8)靠近过滤筒(3)的一端与过滤筒(3)的内部连通,所述转动筒(8)在过滤筒(3)下方的部分开设有进液口(11),所述进液口(11)的外侧设置有进料筒(12),所述进料筒(12)套接在转动筒(8)的外侧并且与转动筒(8)转动连接,所述进料筒(12)的侧壁连通设置有进料管(13),所述进料管(13)通过外界的液泵对过滤筒(3)中输入待处理水,所述分离筒(1)的内壁固定设置有分层板(20),所述分层板(20)的底部高度与过滤筒(3)的底部高度相同并且密封分离筒(1)内空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特种陶瓷微球的藻类浮渣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结构包括开设在过滤筒(3)底部第一排污槽(14),所述分层板(20)中贯穿开设有第二排污槽(17),所述第二排污槽(17)设置在过滤筒(3)的外侧部分,所述第一排污槽(14)和第二排污槽(17)均设置为不完整环形结构,所述过滤筒(3)的外底部相抵设置有分离板(15),所述分离板(15)的底部连接有第二液压缸(16),所述第二液压缸(16)的固定端固定设置在分离筒(1)的内底部,所述转动筒(8)密封贯穿分离板(15)的内壁,所述分离板(15)的顶部固定设置有密封层,所述密封层采用橡胶材料制成。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注峰
申请(专利权)人:黄注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