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查秋云专利>正文

充电用连接装置线缆尾部防脱线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70517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09: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充电用连接装置线缆尾部防脱线结构,包括两个连接筒,且两个所述连接筒为左右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使用时,通过环形板、插杆、定位孔、限位板、限位杆、第一弹簧和拉环之间的相互配合可将两个连接筒连接固定在一起,并通过旋钮、方孔圆管、方杆、限位环、第二弹簧、定位杆、第二转杆、传动齿轮、从动齿轮、第一转杆、螺纹杆、螺纹块、活动板、固定杆和竖杆之间的相互配合下带动两组弧形板对线缆进行夹持固定,此外,通过连接块、定位块、定位槽、L形杆、限位块、第三弹簧、压杆和压板之间的相互配合可将两个连接筒和线缆作为整体嵌入进连接装置内腔中,安装拆卸便捷的同时,避免出现线缆尾部脱线的情况。尾部脱线的情况。尾部脱线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电用连接装置线缆尾部防脱线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电动汽车零部件
,具体为充电用连接装置线缆尾部防脱线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充电用连接装置作为电动汽车充电连接器,是连接充电桩等充电设施与电动汽车的“桥梁”,同时在充电的时候也关系着使用者的安全;特别在实际使用中操作者不一定是专业人员,所以充电用连接装置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充电性能及安全性。
[0003]现有的充电用连接装置的尾部结构设计一般采用压片结构结合TPU线缆尾套来固定、密封电缆;但在长期使用中,发现充电用连接装置尾部的线缆压片结构的力度不够,压不住电缆,导致电缆松动;且在充电枪工作时,由于电缆温度升高,质地变软,也易造成电缆松动,从而导致密封尾部电缆破损、密封失效等问题。同时在长期使用之后,充电线缆无法固定则会出现无法与充电桩进行通讯,严重时出现充电线缆扭曲无法恢复、信号线断线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充电用连接装置线缆尾部防脱线结构。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充电用连接装置线缆尾部防脱线结构,包括两个连接筒,且两个所述连接筒为左右设置,两个所述连接筒之间设有卡接机构,两个所述连接筒相远离的一侧圆心处均开设有圆形凹槽,且所述圆形凹槽内腔固定连接有弹性护套,两个所述圆形凹槽内腔相邻一侧均开设有圆孔,且所述圆孔内腔插接有中空管,两个所述中空管的内腔共同贯穿设有线缆本体,且所述线缆本体的左右两端分别贯穿相邻的弹性护套内腔,并延伸至连接筒的外侧,两个所述连接筒的内腔均设有夹持机构,两个所述连接筒上靠近顶部处均开设有第一空腔,且所述第一空腔的顶部开设有第一穿孔,两个所述第一空腔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两个所述连接筒的前侧共同设有连接装置本体,且两个所述连接筒与连接装置本体之间共同设有连接机构。
[0006]优选的,所述卡接机构包括两个环形板,且两个所述环形板分别套设在两个连接筒的外侧相邻一侧,位于右侧的所述环形板的左侧靠近顶部与底部处均固定连接有插杆,位于左侧的所述环形板的右侧靠近顶部与底部处均开设有与插杆相互匹配的定位孔,两个所述插杆的左端分别插接在相邻的定位孔内腔,位于左侧的所述环形板上靠近顶部与底部处均开设有第二空腔,且所述第二空腔的内腔左右两侧均贴合设有限位板,两个所述限位板上均贯穿设有限位杆,两个所述第二空腔的顶部与底部均开设有第二穿孔,两个所述插杆相远离的一侧均开设有开槽,两个所述限位杆相邻一端分别贯穿相邻第二穿孔,并均插接在相邻的开槽内腔,且两个所述限位杆相远离的一端分别贯穿相邻的第二穿孔内腔,并均固定连接有拉环,两个所述限位杆的外侧均套设有第一弹簧,且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
别与第二空腔内侧壁和限位板固定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插杆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半球形凸块,且所述半球形凸块的外径长度与插杆的外径长度一致。
[0008]优选的,所述限位杆的正视横截面为直角梯形,且所述限位杆的斜切面朝向向右。
[0009]优选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两个弧形板,且两个所述弧形板分别位于连接筒的内腔靠近顶部与底部处,两个所述弧形板相远离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且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板,两个所述活动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螺纹块,且所述螺纹块上开设有螺纹孔,两个所述螺纹孔内腔均贯穿设有螺纹杆,两个所述螺纹杆相远离的一端分别与连接筒的内腔顶部和底部转动连接,两个所述螺纹杆的外侧均套设有从动齿轮,且所述从动齿轮的一侧啮合有传动齿轮,所述中空管的外侧套设有第一锥形齿轮,且所述第一锥形齿轮的顶部与底部均啮合有第二锥形齿轮,位于底部的所述传动齿轮的底部圆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一转杆,且所述第一转杆的顶端与相邻的第二锥形齿轮底部圆心处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筒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且所述第一转杆的底端贯穿第二轴承内腔,并固定连接有毛刷,位于顶部的所述传动齿轮的顶部圆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二转杆,且所述第二转杆的底端与相邻的第二锥形齿轮的顶部圆心处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杆的顶端贯穿第一轴承内腔,并固定连接有方杆,所述方杆的外侧套设有与之相互匹配的方孔圆管,且所述方孔圆管的顶端贯穿第一穿孔内腔,并固定连接有旋钮。
[0010]优选的,所述旋钮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定位杆,所述连接筒的顶部开设有第一盲孔,且所述定位杆的底端插接在第一盲孔内腔。
[0011]优选的,所述方孔圆管的外侧底端处套设有限位环,所述方孔圆管的外侧壁套设有第二弹簧,且所述第二弹簧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第一空腔内腔顶部和限位环的顶部相互贴合。
[0012]优选的,两个所述活动板上靠近中间位置处均开设有第三穿孔,且所述第三穿孔内腔贯穿设有竖杆,两个所述竖杆相远离的一端分别与连接筒的内腔顶部和底部固定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连接筒的底部开设有散热口,且所述散热口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有防尘网。
[0014]优选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两个连接块,且两个所述连接块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连接筒的前侧,两个所述连接块的前侧均固定连接有定位块,所述连接装置本体的内侧壁开设有两个定位槽,两个所述定位块分别插接在相邻的定位槽内腔,两个所述定位块的后侧均开设有矩形凹槽,且所述矩形凹槽的顶部开设有通孔,两个所述通孔内腔均贯穿设有L形杆,两个所述定位槽的顶部均开设有第二盲孔,两个所述L形杆的一端分别插接在相邻的第二盲孔内腔,两个所述连接块的前侧均开设有与L形杆相互匹配的限位槽,且两个所述连接块上均开设有第三空腔,两个所述L形杆的另一端分别贯穿相邻的限位槽,延伸至第三空腔内腔,并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两个所述限位块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且所述第三弹簧的底端与第三空腔内腔底部固定连接,两个所述限位块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压杆,两个所述第三空腔的顶部均开设有第四穿孔,两个所述压杆的顶端分别贯穿相邻的第四穿孔内腔,并均固定连接有压板。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1、本专利技术通过环形板、插杆、定位孔、限位板、限位杆、第一弹簧和拉环之间的相互配合可将两个连接筒连接固定在一起,并通过旋钮、方孔圆管、方杆、限位环、第二弹簧、定位杆、第二转杆、传动齿轮、从动齿轮、第一转杆、螺纹杆、螺纹块、活动板、固定杆和竖杆之间的相互配合下带动两组弧形板对线缆进行夹持固定,从而防止线缆在拉扯的过程中脱落,此外,通过连接块、定位块、定位槽、L形杆、限位块、第三弹簧、压杆和压板之间的相互配合可将两个连接筒和线缆作为整体嵌入进连接装置内腔中,安装拆卸便捷的同时,避免出现线缆尾部脱线的情况;
[0017]2、本专利技术通过弹性护套的设置,可增加连接筒内腔的密封性,同时避免线缆在发生弯折时出现剧烈磨损,有利于对线缆进行保护,此外,通过散热口,防尘网和毛刷之间的相互配合可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对防尘网外侧附着灰尘的清理,提高连接筒的散热效果,从而避免线缆过热工作造成内部线材的损坏,有利于提高线缆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充电用连接装置线缆尾部防脱线结构,包括两个连接筒(1),且两个所述连接筒(1)为左右设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连接筒(1)之间设有卡接机构,两个所述连接筒(1)相远离的一侧圆心处均开设有圆形凹槽,且所述圆形凹槽内腔固定连接有弹性护套(3),两个所述圆形凹槽内腔相邻一侧均开设有圆孔,且所述圆孔内腔插接有中空管(2),两个所述中空管(2)的内腔共同贯穿设有线缆本体(4),且所述线缆本体(4)的左右两端分别贯穿相邻的弹性护套(3)内腔,并延伸至连接筒(1)的外侧,两个所述连接筒(1)的内腔均设有夹持机构,两个所述连接筒(1)上靠近顶部处均开设有第一空腔,且所述第一空腔的顶部开设有第一穿孔,两个所述第一空腔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两个所述连接筒(1)的前侧共同设有连接装置本体(11),且两个所述连接筒(1)与连接装置本体(11)之间共同设有连接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用连接装置线缆尾部防脱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机构包括两个环形板(5),且两个所述环形板(5)分别套设在两个连接筒(1)的外侧相邻一侧,位于右侧的所述环形板(5)的左侧靠近顶部与底部处均固定连接有插杆(14),位于左侧的所述环形板(5)的右侧靠近顶部与底部处均开设有与插杆(14)相互匹配的定位孔(15),两个所述插杆(14)的左端分别插接在相邻的定位孔(15)内腔,位于左侧的所述环形板(5)上靠近顶部与底部处均开设有第二空腔,且所述第二空腔的内腔左右两侧均贴合设有限位板(16),两个所述限位板(16)上均贯穿设有限位杆(17),两个所述第二空腔的顶部与底部均开设有第二穿孔,两个所述插杆(14)相远离的一侧均开设有开槽,两个所述限位杆(17)相邻一端分别贯穿相邻第二穿孔,并均插接在相邻的开槽内腔,且两个所述限位杆(17)相远离的一端分别贯穿相邻的第二穿孔内腔,并均固定连接有拉环(12),两个所述限位杆(17)的外侧均套设有第一弹簧(19),且所述第一弹簧(19)的两端分别与第二空腔内侧壁和限位板(16)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用连接装置线缆尾部防脱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杆(14)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半球形凸块,且所述半球形凸块的外径长度与插杆(14)的外径长度一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用连接装置线缆尾部防脱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17)的正视横截面为直角梯形,且所述限位杆(17)的斜切面朝向向右。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用连接装置线缆尾部防脱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包括两个弧形板(10),且两个所述弧形板(10)分别位于连接筒(1)的内腔靠近顶部与底部处,两个所述弧形板(10)相远离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26),且所述固定杆(2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板(27),两个所述活动板(2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螺纹块(28),且所述螺纹块(28)上开设有螺纹孔,两个所述螺纹孔内腔均贯穿设有螺纹杆(29),两个所述螺纹杆(29)相远离的一端分别与连接筒(1)的内腔顶部和底部转动连接,两个所述螺纹杆(29)的外侧均套设有从动齿轮(30),且所述从动齿轮(30)的一侧啮合有传动齿轮(31),所述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查秋云
申请(专利权)人:查秋云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