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的交通资源动态优化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70513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09: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的交通资源动态优化方法及系统,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获取目标城市电子地图,分析电子地图中所在建筑用途属性,根据建筑用途属性在电子地图中进行同类建筑的识别与标记;步骤2:根据目标城市电子地图中建筑的用途属性进行目标城市分区划分及划分分区内交通枢纽的设计;步骤3:采集目标城市中划分分区及其所属交通枢纽位置坐标,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采用对城市进行建筑分析并进一步的以此为基础进行区域划分的方式来对城市进行具体分析,从而通过分析所得数据来对城市中的交通资源进行管理性的分配,从而确保城市中的各区域交通资源分布均匀,达到交通资源优化的目的。达到交通资源优化的目的。达到交通资源优化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的交通资源动态优化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数据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的交通资源动态优化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交通运输在社会生产中分为生产过程的运输和流通过程的运输,而交通资源所指则是城市中能够为城市居民提供出行运输的载具资源,目前城市中的交通资源分为固定路线的载具和在城市中不断随机移动为城市居民提供出行运输的载具。
[0003]针对与随机移动的交通资源而言,在日常的为城市居民提供出行服务的过程中,往往没有准确的服务范围,仅通过自身的经验判断来行驶至其所认为的有出行需求的区域,这就导致城市中的交通资源分布不均,且交通资源分布两极化的问题,从而为城市居民的出行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的交通资源动态优化方法及系统,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0005]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第一方面,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的交通资源动态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获取目标城市电子地图,分析电子地图中所在建筑用途属性,根据建筑用途属性在电子地图中进行同类建筑的识别与标记;步骤2:根据目标城市电子地图中建筑的用途属性进行目标城市分区划分及划分分区内交通枢纽的设计;步骤3:采集目标城市中划分分区及其所属交通枢纽位置坐标,根据二者位置坐标分别计算二者区域面积,设置交通运输资源与区域面积比率,参考二者区域面积及设置的比率进行各划分分区的交通运输资源配置;步骤4:分析城市划分分区中存在的所有标记建筑,计算标记建筑中用途属性为住宅的标记建筑占比,根据用途属性为住宅的标记建筑占比率在配置于该城市划分分区中的交通运输资源进行固有交通运输资源量的设定;步骤5:将剩余交通运输资源根据其他目标城市划分分区数量进行分配,优先应用于城市划分分区跨区交通运输的使用场景;步骤6:根据目标城市划分分区中的各用途属性建筑数量进行划分分区的理论交通运输资源需求量确定;步骤7:采集步骤5与步骤6中目标城市划分分区下交通运输资源量的设定与配置被划分分区中用户使用后的反馈,分析目标城市划分分区理论交通运输资源需求量是否与
当前交通运输资源量设定、配置相符,参考用户反馈结果根据理论交通运输资源需求量对当前交通运输资源量进行协调。
[0006]更进一步地,建筑用途属性包括:住宅、商业、医疗、教学、政务事办。
[0007]更进一步地,目标城市分区划分逻辑根据目标城市电子地图中建筑用途属性进行设定,每一城市划分分区中所在建筑存在所有建筑用途属性的建筑,设计的城市划分分区内交通枢纽距各建筑用途属性对应建筑直线距离相等;其中,每一城市划分分区中各类用途属性对应建筑的数量≥1,交通枢纽在设计时的位置与占地面积,根据所有住宅属性建筑及用户端选择的其他用途属性建筑进行设定。
[0008]更进一步地,配置于城市划分分区的固有交通运输资源量设定上限为城市划分分区配置总交通运输资源量的60%。
[0009]更进一步地,剩余交通运输资源分配时,进一步参考各目标城市划分分区中住宅属性建筑与其他用途属性建筑间的比值进行分配。
[0010]更进一步地,采集目标城市划分分区中用户使用反馈通过线上、线下调研方式中的任意一种进行采集,在分析交通运输资源需求量与当前交通运输资源量的设定、配置是否相符时,由用户端设定误差阈值后,根据设定的误差阈值进行是否相符的分析判定。
[0011]更进一步地,在对于目标城市划分分区的当前交通运输资源量进行协调前,完成所有目标城市划分分区当前交通运输资源量设定、配置与对应划分分区理论交通运输资源需求量的相符分析判定,根据分析判定结果,在目标城市划分分区中选择≥2组的划分分区作为相互的交通运输资源量协调目标进行相互协调。
[0012]第二方面,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的交通资源动态优化系统,包括:控制终端,是系统的主控端,用于发出执行命令;分析模块,用于分析目标城市中的建筑用途属性及对应建筑的位置信息;设计模块,用于获取分析模块中分析得到的建筑用途属性及位置信息在目标城市内设计若干个交通枢纽;配置模块,用于配置交通运输资源至目标城市内设计的交通枢纽中;计算单元,用于统计目标城市中各用途属性建筑数量,参考用途属性建筑数量计算交通枢纽服务的目标城市中的对应区域交通运输资源需求量;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目标城市区域内用户出行反馈;优化模块,用于接收采集模块采集到的用户出行反馈内容,参考反馈内容控制配置模块运行对目标城市内设计的交通枢纽所配置的交通运输资源进行协调。
[0013]更进一步地,所述设计模块在进行交通枢纽设计时同步参考目标城市的交通需求分布模型,其交通需求分布模型通过如下公式进行计算,公式为:;式中:为i、j两地间运输方式k 的阻力变量;为i、j两地间运输方式k的票价;为i、j两地间运输方式k的时间费用;
为运输方式k 的罚因子,表示运输服务属性中安全性、舒适性、方便性等;、为分别是运输方式k 的时间费用、票价因素的权重;为i、j两地间运输方式k的运输距离;为i、j两地间运输方式k的运输速度。
[0014]更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终端通过介质电性连接有分析模块、设计模块及配置模块,所述配置模块内部通过介质电性连接有计算单元,所述配置模块通过介质电性与采集模块及优化模块相连接。
[0015]有益效果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知的公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的交通资源动态优化方法,通过该方法中的步骤执行,能够采用对城市进行建筑分析并进一步的以此为基础进行区域划分的方式来对城市进行具体分析,从而通过分析所得数据来对城市中的交通资源进行管理性的分配,从而确保城市中的各区域交通资源分布均匀,达到交通资源优化的目的。
[0016]2、本专利技术中方法的步骤执行过程中,还能够进一步的对交通资源进行细化,使得部分交通资源仅服务于指定的城市区域,使得城市区域内各分区的交通资源均能够得到基础的保障,同时能够通过采集城市居民出行体验反馈的方式对城市中的交通资源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使城市中交通资源能够更快的更迭以适用于城市中的人流量变化。
[0017]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的交通资源动态优化系统,通过该系统中的模块的运行能够使得本专利技术中方法的运行更加稳定,且借由该系统为载体以实现本分中方法的步骤执行。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的交通资源动态优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为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的交通资源动态优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的标号分别代表:1、控制终端;2、分析模块;3、设计模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的交通资源动态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获取目标城市电子地图,分析电子地图中所在建筑用途属性,根据建筑用途属性在电子地图中进行同类建筑的识别与标记;步骤2:根据目标城市电子地图中建筑的用途属性进行目标城市分区划分及划分分区内交通枢纽的设计;步骤3:采集目标城市中划分分区及其所属交通枢纽位置坐标,根据二者位置坐标分别计算二者区域面积,设置交通运输资源与区域面积比率,参考二者区域面积及设置的比率进行各划分分区的交通运输资源配置;步骤4:分析城市划分分区中存在的所有标记建筑,计算标记建筑中用途属性为住宅的标记建筑占比,根据用途属性为住宅的标记建筑占比率在配置于该城市划分分区中的交通运输资源进行固有交通运输资源量的设定;步骤5:将剩余交通运输资源根据其他目标城市划分分区数量进行分配,优先应用于城市划分分区跨区交通运输的使用场景;步骤6:根据目标城市划分分区中的各用途属性建筑数量进行划分分区的理论交通运输资源需求量确定;步骤7:采集步骤5与步骤6中目标城市划分分区下交通运输资源量的设定与配置被划分分区中用户使用后的反馈,分析目标城市划分分区理论交通运输资源需求量是否与当前交通运输资源量设定、配置相符,参考用户反馈结果根据理论交通运输资源需求量对当前交通运输资源量进行协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的交通资源动态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建筑用途属性包括:住宅、商业、医疗、教学、政务事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的交通资源动态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目标城市分区划分逻辑根据目标城市电子地图中建筑用途属性进行设定,每一城市划分分区中所在建筑存在所有建筑用途属性的建筑,设计的城市划分分区内交通枢纽距各建筑用途属性对应建筑直线距离相等;其中,每一城市划分分区中各类用途属性对应建筑的数量≥1,交通枢纽在设计时的位置与占地面积,根据所有住宅属性建筑及用户端选择的其他用途属性建筑进行设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的交通资源动态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配置于城市划分分区的固有交通运输资源量设定上限为城市划分分区配置总交通运输资源量的6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的交通资源动态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剩余交通运输资源分配时,进一步参考各目标城市划分分区中住宅属性建筑与其他用途属性建筑间的比值进行分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的交通资源动态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采集目标城市划分分区中用户使用反馈通过线上、线下调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俊璇
申请(专利权)人:轩创广州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