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机装置及无人机空中信号中继拓展控制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70506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09: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人机装置及无人机空中信号中继拓展控制系统,其包括空中端,所述空中端包括无人机、中继模块和图传模块;地面站,所述地面站包括中继客户端、展示端和中空模块;所述空中端和地面站通过通讯协议连接,通过图传模块使无人机跟地面站处于一个局域网状态,使用通讯协议使其建立连接,通过通讯协议发送指令给无人机中继模块,中继模块转发信号给到遥控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采用无人机对中继设备进行携带,可以接入低空移动通信网络,也可以连通远处的无人机群和移动网络,还能连通低空移动网络和卫星,从而极大扩展通信空间。低空移动网络和卫星,从而极大扩展通信空间。低空移动网络和卫星,从而极大扩展通信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人机装置及无人机空中信号中继拓展控制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协作通讯
,特别是一种无人机装置及无人机空中信号中继拓展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协作通信技术主要是基于固定场景建设,中继的部署位置基本不变,缺乏灵活的移动性。一旦用户移动出通信服务区,就会导致通信中断,这将会限制其应用范围。而以无人机作为载体的协作通信正好能弥补一缺陷。
[0003]然而在采用无人机作为载体对中继部署进行时,携带较重的设备,从而造成其紧急转向调节速度变慢,无人机飞行过程中对障碍物的检测要求变高,需要提前发现障碍物并及时调整飞行动作。
[0004]且中继设备大小不一,进行固定安装时费时费力,且存在高空飞行时出现掉落的风险,不利于使用者的长时间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06]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
[0007]因此,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传统的协作通信技术主要是基于固定场景建设,中继的部署位置基本不变,缺乏灵活的移动性。一旦用户移动出通信服务区,就会导致通信中断。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人机空中信号中继拓展控制系统,其包括,
>[0009]空中端,所述空中端包括无人机、中继模块和图传模块;
[0010]地面站,所述地面站包括中继客户端、展示端和中空模块;
[0011]所述空中端和地面站通过通讯协议连接。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无人机空中信号中继拓展控制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通过图传模块使无人机跟地面站处于一个局域网状态,使用通讯协议使其建立连接,通过通讯协议发送指令给无人机中继模块,中继模块转发信号给到遥控器,遥控器再发送给无人机,无人机根据收到的指令进行指定操作。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无人机空中信号中继拓展控制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无人机通信分为高空对地通信、低空对地通信和无人机之间通信三种情况,三种情况的链路传播的概率不同,对应的无人机通信信道分别为:空

地模型、小尺度衰落模型、大尺度衰落模型。
[0014]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无人机对中继设备进行携带,可以接入低空移动通信网络,也可
以连通远处的无人机群和移动网络,还能连通低空移动网络和卫星,从而极大扩展通信空间,无人机灵活的移动性能够打破传统固定中继通信范围的局限。通过无人机中继控制系统技术,通过无人机将中继模块机载上天,从地面站发送的控制指令将被中继模块全权接收转发,达到真正的无障碍控制;通过调整无人机飞行高度能改变信号的覆盖范围和区。且能够适应极端特殊场景的通信需求。
[0015]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无人机作为载体对中继部署进行时,携带较重的设备,从而造成其紧急转向调节速度变慢,无人机飞行过程中对障碍物的检测要求变高,需要提前发现障碍物并及时调整飞行动作。
[0016]且中继设备大小不一,进行固定安装时费时费力,且存在高空飞行时出现掉落的风险,不利于使用者的长时间使用的问题,提出了专利技术另一方案。
[001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人机装置,包括无人机模块;
[0018]摄录模块,所述摄录模块包括旋转调节组件和摆动调节组件,所述旋转调节组件和摆动调节组件活动连接,通过所述旋转调节组件对无人机的摄录上下角度进行调节,通过摆动调节组件对无人机的摄录左右角度进行调节。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无人机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旋转调节组件包括定位侧板、调节电机和调节杆,所述调节电机设置于定位侧板外壁,所述调节电机输出端贯穿定位侧板并连接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一端连接调节架。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无人机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摆动调节组件包括活动转杆、齿轮和摄像头,所述活动转杆一端与调节架活动连接,所述活动转杆一端与摄像头连接,所述齿轮设置于活动转杆外壁。
[0021]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无人机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摆动调节组件还包括电动伸缩杆、连接衬板和齿条,所述电动伸缩杆输出端与连接衬板连接,所述齿条一端与连接衬板固定连接,所述齿条与齿轮啮合,所述电动伸缩杆外壁连接安装套,所述安装套通过安装竖杆与定位侧板连接。
[0022]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无人机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无人机模块包括机身、支撑腿和螺旋桨叶,所述支撑腿一端与机身连接,所述螺旋桨叶设置于机身外壁,所述定位侧板一端与机身外壁连接。
[0023]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无人机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还包括,
[0024]中继服务模块;
[0025]驱动固定模块,所述驱动固定模块包括输出组件和联动固定组件,所述输出组件和联动固定组件活动连接。
[0026]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无人机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还包括,
[0027]辅助定位模块,所述辅助定位模块包括联动收卷组件、限位回弹组件、位移旋转组件和锁紧组件,通过联动收卷组件与联动固定组件联动,联动收卷组件其输出牵引力至限位回弹组件处,使位移旋转组件联动对锁紧组件进行牵引,锁紧组件进行同步的位移以及旋转,配合联动固定组件对中继服务模块进行定位。
[002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多角度灵活调节的摄像装置,使无人机的预警范围大幅提升,避免在无人机飞行过程中,因携带中继客户端质量较重,从而造成其转向
调节不方便,飞行过程中遇障碍物存在安全隐患的现象;
[0029]并通过在无人机的底部设置夹持设备对中继设备进行夹持固定,并采用机械联动的方式,联动两组限位组件,对中继设备的外部进行辅助卡紧,双重固定更加稳定,有效避免无人机在对中继设备进行携带过程中,设备出现松动掉落的现象,确保设备的使用稳定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3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0031]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系统原理图。
[0032]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设备安装结构图。
[0033]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无人机模块结构示意图。
[0034]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摄录模块结构示意图。
[0035]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驱动固定模块结构示意图。
[0036]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辅助定位模块结构示意图。
[0037]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弧形滑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人机空中信号中继拓展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空中端,所述空中端包括无人机、中继模块和图传模块;地面站,所述地面站包括中继客户端、展示端和中空模块;所述空中端和地面站通过通讯协议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空中信号中继拓展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通过图传模块使无人机跟地面站处于一个局域网状态,使用通讯协议使其建立连接,通过通讯协议发送指令给无人机中继模块,中继模块转发信号给到遥控器,遥控器再发送给无人机,无人机根据收到的指令进行指定操作。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空中信号中继拓展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无人机通信分为高空对地通信、低空对地通信和无人机之间通信三种情况,三种情况的链路传播的概率不同,对应的无人机通信信道分别为:空

地模型、小尺度衰落模型、大尺度衰落模型。4.一种无人机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无人机空中信号中继拓展控制系统,所述无人机装置包括,无人机模块(100);摄录模块(500),所述摄录模块(500)包括旋转调节组件(501)和摆动调节组件(502),所述旋转调节组件(501)和摆动调节组件(502)活动连接,通过所述旋转调节组件(501)对无人机的摄录上下角度进行调节,通过摆动调节组件(502)对无人机的摄录左右角度进行调节。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人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调节组件(501)包括定位侧板(501a)、调节电机(501b)和调节杆(501c),所述调节电机(501b)设置于定位侧板(501a)外壁,所述调节电机(501b)输出端贯穿定位侧板(501a)并连接调节杆(501c),所述调节杆(501c)一端连接调节架(501d)。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人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调节组件(502)包括活动转杆(502b)、齿轮(502c)和摄像头(502d),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柴剑珩龙福刚杨瑞景吕江江李定强龙诚然方雪淞罗辉车圣澜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