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湿播种的植物培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70468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09: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干湿播种的植物培育装置,其包括:用于分配待播种的种子的播种单元和用于承接播种单元输出的种子的传输单元,播种单元至少包括一个或多个播种部,播种部为第一播种部和第二播种部中的一种或全部,第一播种部和第二播种部的播种口以绕转轴转动的方式与传输单元中相应的传送带可分离地活动连接,与播种口连通的缓存仓在相对另一侧连接于开设有若干通孔的播种管道,播种管道内配置有螺旋叶片,其中,至少在第一播种部的缓存仓靠近播种口的区域内设置有至少一个能够进行往复运动的推送杆。往复运动的推送杆。往复运动的推送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干湿播种的植物培育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农业播种
,尤其涉及一种干湿播种的植物培育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我国可利用耕地面积在逐年减少。同时,由于传统农业工作条件艰苦,投入产出比较低,无法吸引年轻人的加入,农业人口老龄化严重。传统农业面临严重挑战。
[0003]近年来兴起的室内植物工厂,采用无土栽培技术,不受耕地的制约,可以实现在城市高楼甚至戈壁沙漠内的蔬菜种植。同时,植物工厂人工控制程度高,生产环境相对舒适,避免了传统农业中的整地、除草、打药、浇水等繁重的体力劳动,对年轻人有较大的吸引力,有利于农业的持续发展。最重要的是,植物工厂内的空气、水、肥全部人工控制,没有空气污染以及病虫害的困扰,生产出的蔬菜不含农药及重金属,绿色安全。
[0004]目前的室内植物工厂,多采用种植板模式,即在种植床上依次摆放多个种植板,种植板上挖有多列种植孔,蔬菜定植在种植孔上。这种种植模式,种植孔之间的距离是固定的,无法随着蔬菜的生长改变孔距或者行距。这无形中,大大降低了空间利用率,进而降低了单位产量。而且,大部分的植物工厂,自动化程度低,多靠人力来搬运种植设备。
[0005]CN108575725B公开了一种室内植物工厂系统,包括种植间、营养液室和控制系统;其中种植间包括播种室、育苗室、栽培室、采收室、清洗室,是植物的种植场所;营养液室放置母液罐、营养液罐、配套的上下水系统,是营养液的调配和控制场所;所述控制系统包括HVAC控制系统、营养液控制系统、LED生长灯照明系统,用于监测和调控植物工厂内部的环境参数以及营养液系统。该专利技术的自动化程度高,有配套的加卸载装置以及栽培槽传送设备,节省了人力。营养液、环境温湿度、LED补光、CO2气肥等高度自控,节省了人力,也避免了人为操作带来的误差,空间利用率高,种植行距可随着蔬菜的生长调整,相较于常规种植方式,可增加50%的单位面积种植量。
[0006]CN211607328U公开了一种快速播种穴盘装置,包括吊架、第一支撑杆、驱动件、滚轮、播种器、外传送带、内传送带和第二支撑杆,吊架的下方设有外传送带和内传送带,内传送带设在外传送带内侧,内传送带与外传送带之间存在间隙,间隙内设有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杆的数量有多组,每组为两个,两个第一支撑杆抵接内传送带的底壁,两个第一支撑杆之间设有用于将内传送带下压的第二支撑杆,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两端均通过连接件固定在吊架的底部,外传送带上对应第二支撑杆处设有播种器。该实用的有益效果是:实现穴盘播种自动化,且精确地播种,提高播种效率,节省人力物力。
[0007]然而现有技术中的播种室通常只适用干燥种子,如将种子拌以化肥、农药、浸泡后便会使得种子不易从播种室中播撒出,进而造成漏播、缺苗、减产的后果。此外,还有部分现有的播种装置配置的提料机也会对湿种子造成伤害。因此,本领域亟需一种能够同时适用于干湿播种的植物培育装置。
[0008]此外,一方面由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由于专利技术人做出
本技术时研究了大量文献和专利,但篇幅所限并未详细罗列所有的细节与内容,然而这绝非本技术不具备这些现有技术的特征,相反本技术已经具备现有技术的所有特征,而且申请人保留在
技术介绍
中增加相关现有技术之权利。

技术实现思路

[0009]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旨在提出一种干湿播种的植物培育装置,以至少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10]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干湿播种的植物培育装置,其包括:用于分配待播种的种子的播种单元和用于承接播种单元输出的种子的传输单元,播种单元至少包括一个或多个播种部,播种部为第一播种部和第二播种部中的一种或全部,第一播种部和第二播种部的播种口以绕转轴转动的方式与传输单元中相应的传送带可分离地活动连接,与播种口连通的缓存仓在相对另一侧连接于开设有若干通孔的播种管道,播种管道内配置有螺旋叶片,其中,至少在第一播种部的缓存仓靠近播种口的区域内设置有至少一个能够进行往复运动的推送杆。
[0011]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缓存仓沿第一方向上的厚度呈渐缩趋势,播种口的开口大小以可调的方式设置,其中,第一方向为由通孔指向对应播种口的方向,以使得种子能够由通孔滚向播种口并基于播种口的开口大小而留存于缓存仓内或从播种口滚出。
[0012]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第一播种部和第二播种部的播种管道分别与各自的分料管路连接,分料管路的相对另一端连接于种子分料槽。
[0013]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种子分料槽内设置有可调位置的分料板,分料板能够将种子分料槽的内部空间至少划分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其中,第一播种部通过分料管路与第一区域连通,第二播种部通过分料管路与第二区域连通。
[0014]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第一播种部能够按照相比于第二播种部更接近种子分料槽的方式设置。
[0015]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若干第一播种部和第二播种部能够以分层的方式设置在主体单元的多层结构上,其中,主体单元至少包含用于安装播种单元和传输单元的支撑架。
[0016]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第一播种部和第二播种部上设置的转动座通过伸缩杆与主体单元的支撑架连接。
[0017]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支撑架上以间隔的方式配置有若干喷水头和灯体。
[0018]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支撑架在设置有第一播种部和第二播种部的相对另一侧安装有驱动部,驱动部与传输单元中相应的传送带连接。
[0019]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传送带受驱动部的驱动在主体单元的多层结构间运动,其中,传送带上设置有用于培养播种后的种子的区域。
[0020]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0021]1、本技术的植物培育装置所设置的播种单元可基于种子的干湿类型及相应的播种量设置相应比例的播种部,并使得在种子分料槽中的种子也可以基于种子的干湿类型及相应的播种量进行分区设置,从而通过分料管路引导种子进入对应的播种部,更有利于针对不同类型的种子进行对应的播种工序;
[0022]2、本技术的植物培育装置针对湿种子设置的第一播种部可在缓存仓靠近播
种口的区域内设置有至少一个能够进行往复运动的推送杆,并且至少在第一播种部中的螺旋叶片可转动,从而有利于湿种子的有序播种,避免了漏播、缺苗、减产等情况发生;
[0023]3、本技术的植物培育装置所设置的传输单元可在驱动部的驱动作用下使传送带带动落下的种子运动,以使得种子可以在不依靠人力的条件下快速移动至指定地点,并在指定地点接收喷水口和灯体提供的水源和光照,从而有利于种子的快速生长发育。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技术的植物培育装置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本技术的播种单元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列表
[0027]1:播种单元;2:传输单元;3:主体单元;4:传送带;5:缓存仓;6:播种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干湿播种的植物培育装置,其包括:播种单元(1),用于分配待播种的种子,传输单元(2),用于承接所述播种单元(1)输出的种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播种单元(1)至少包括一个或多个播种部,播种部为第一播种部(11)和第二播种部(12)中的一种或全部,所述第一播种部(11)和所述第二播种部(12)的播种口(8)以绕转轴转动的方式与所述传输单元(2)中相应的传送带(4)可分离地活动连接,与所述播种口(8)连通的缓存仓(5)在相对另一侧连接于开设有若干通孔的播种管道(6),所述播种管道(6)内配置有螺旋叶片,其中,至少在所述第一播种部(11)的所述缓存仓(5)靠近所述播种口(8)的区域内设置有至少一个能够进行往复运动的推送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存仓(5)沿第一方向上的厚度呈渐缩趋势,所述播种口(8)的开口大小以可调的方式设置,其中,第一方向为由所述通孔指向对应所述播种口(8)的方向,以使得种子能够由所述通孔滚向所述播种口(8)并基于所述播种口(8)的开口大小而留存于所述缓存仓(5)内或从所述播种口(8)滚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植物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播种部(11)和所述第二播种部(12)的播种管道(6)分别与各自的分料管路(9)连接,所述分料管路(9)的相对另一端连接于种子分料槽(1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植物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种子分料槽(10)内设置有可调位置的分料板,所述分料板能够将所述种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森孙清焕罗燕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中农木林森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