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管道智能内检测器可变径辅助通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70467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09:25
一种油气管道智能内检测器可变径辅助通过装置,属于管道检测领域。该通过装置主要由主壳体支架和与其相连的连接单元构成,连接单元由依次连接的副壳体支架和可变径连接件构成,主壳体支架通过力传感器连接装置与油气管道智能内检测器相连。该结构可实现管道内定位,管道内里程轮状态观看,管道内可变径辅助通过装置的整体状态观看,可测量温度、压力,可实现牵引管道内检测器保证牵引钢丝绳不发生断裂,解决填补无辅助通过装置,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保护因钢丝绳断裂重复对设备的冲击,拉力过大对设备造成的损坏。力过大对设备造成的损坏。力过大对设备造成的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气管道智能内检测器可变径辅助通过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管道检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油气管道智能内检测器可变径辅助通过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管道内检测器”,又被行业内成为“管道医生”,借助先进无损检测技术、管道机器人技术、数据挖掘技术,快速长距离扫描管道缺陷,基于缺陷数据评价管道健康状态,绘制管道地图,为绘制管道地图,为管道安全运营及数字化建设提供保障。管道内检测技术可以确定管道的腐蚀和裂纹缺陷,保障管道的长效运行。现有的油气管道智能内检测器都是通过牵引钢丝绳进行牵引,牵引钢丝绳一旦发生断裂会导致智能内检测器留在管路内无法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油气管道智能内检测器可变径辅助通过装置。
[0004]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油气管道智能内检测器可变径辅助通过装置,其技术要点是,包括主壳体支架和至少两个连接单元,所述的连接单元包括副壳体支架,所述的副壳体支架通过用于改变连接单元通径长度的可变径连接件与主壳体支架连接;所述的副壳体支架与辅助轮支架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辅助轮支架另一端通过定位挡板轴承安装在辅助轮支架上,在辅助轮支架的两侧分别装有为辅助轮的位移进行补偿的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第一弹簧压紧在辅助轮支架的一侧与副壳体支架之间,第二弹簧压紧在辅助轮支架的另一侧与副壳体支架之间,用于在辅助轮沿油气管道内壁移动的过程中随时调整角度以适应管道方向。
[0005]上述方案中,可变径辅助通过装置的主壳体支架通过力传感器连接装置与油气管道智能内检测器相连。
[0006]上述方案中,所述的力传感器连接装置包括力值传感器,力值传感器一端连接第一接头,力值传感器另一端通过第二接头连接第三接头。
[0007]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接头包括带外螺纹的与力值传感器一端相连的连接端、螺栓头和旋转接头,旋转接头插入第二接头的定位槽内并在定位槽内旋转定位后由螺栓固定。
[0008]上述方案中,所述的可变径连接件包括可变径连接头,可变径连接头通过第一微调件与第二微调件套接,并通过插入位于第二微调件连接孔内的固定缩颈装置进行固定,所述的连接孔依次沿第二微调件轴向设置,通过调整上述连接孔与位于可变径连接接头上的连接孔的连接位置改变第二微调件与第二可变径连接接头之间的距离;第一微调件通过旋转调螺杆调整可变径连接接头与第二微调件之间的距离。
[0009]上述方案中,所述的固定缩颈装置包括带内螺纹的伸缩定位头,带外螺纹的伸缩
第一接头、12

2力传感器、12

3第二接头、12
‑3‑
1连接端、12
‑3‑
2螺栓头、12
‑3‑
3旋转接头、12

4第三接头、12
‑4‑
1定位槽、12
‑4‑
2连接端、13温度传感器、14压力传感器、15 3D弯头管道、16钢丝绳、17油气管道智能内检测器、18可变径辅助通过装置、19动力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1~图11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8]实施例1:本实施例采用的油气管道智能内检测器可变径辅助通过装置,主体结构包括四个连接单元以及主壳体支架9,四个连接单元呈十字型通过螺栓螺母周向连接在主壳体支架9上。本实施例连接单元包括副壳体支架6,副壳体支架6通过可变径连接件7与内部装有定位器10的主壳体支架9相连接。主壳体支架9径向两端分布两个连接孔8,通过连接孔8可以连接其他的可变径辅助通过装置18。副壳体支架6端部6通过螺栓螺母连接辅助轮4,辅助轮4通过定位挡板轴承3与辅助轮支架2连接,辅助轮支架2上装有第一弹簧5和第二弹簧1,第一弹簧1压紧在辅助轮支架2的一侧与副壳体支架6之间,第二弹簧5压紧在辅助轮支架2的另一侧与副壳体支架6之间,用以补偿辅助轮4位移、拉力和压力。副壳体支架6主体上安装摄像装置11,副壳体支架6主体上安装温度传感器13和压力传感器14。主壳体支架内装有电池、储存卡和记忆芯片,记忆芯片为单片机与储存卡连接, 记忆芯片还同时连接摄像头11、温度传感器13和压力传感器14。
[0019]本实施例的可变径连接件7包括可变径连接头7

1,可变径连接头7

1与副壳体支架6相连接,可变径连接头7

1的一端与构成第一微调件7

2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分别与第一螺母相连接,第三支撑杆与第四支撑杆分别与第二螺母相连接,螺杆上端具有的左旋螺纹插入第一螺母的内并与第一螺母的内螺纹孔相螺接相螺接,螺杆下端具有的右旋螺纹插入第二螺母内并与第二螺母的内螺纹孔相螺接。第二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二微调件7

3上。旋转螺杆即可调整第一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的距离、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的距离,起到微调节的作用。
[0020]第一微调件7

2与第二微调件7

3套接,并通过插入位于第二微调件7

3连接孔内的固定缩颈装置7

5进行固定。连接孔依次沿第二微调件7

3轴向设置,通过调整上述连接孔与位于可变径连接接头7

4上的连接孔的连接位置改变第二微调件7

3与第二可变径连接接头7

4之间的距离;第一微调件7

2通过旋转调螺杆调整可变径连接接头7

1与第二微调件7

3之间的距离。本实施例采用的固定缩颈装置7

5,包括伸缩定位头7
‑5‑
1、伸缩杆7
‑5‑
2,伸缩杆套管7
‑5‑
3和死堵7
‑5‑
4,其中,伸缩杆7
‑5‑
2一端插入伸缩定位头7
‑5‑
1并通过外螺纹与伸缩定位头7
‑5‑
1的内螺纹相连接,伸缩杆套管7
‑5‑
3套接在伸缩定位头7
‑5‑
1另一端,伸缩杆套管7
‑5‑
3的内螺纹与死堵7
‑5‑
4的外螺纹固定连接。在伸缩定位头7
‑5‑
1的下凸台与伸缩杆套管7
‑5‑
3的下凸台之间还套接有用于伸缩、定位、锁紧的弹簧。
[0021]本实施例的可变径辅助通过装置18的主壳体支架9通过力传感器连接装置12与油气管道智能内检测器17相连。本实施例的力传感器连接装置12包括力值传感器12

2,力值传感器12

2一端插接第一接头12

1,力值传感器12

2与第二接头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气管道智能内检测器可变径辅助通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壳体支架(9)和至少两个连接单元,所述的连接单元包括副壳体支架(6),所述的副壳体支架(6) 通过用于改变连接单元通径长度的可变径连接件(7)与主壳体支架(9)连接;所述的副壳体支架(6)与辅助轮支架(2)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辅助轮支架(2)另一端通过定位挡板轴承(3)安装在辅助轮支架(2)上,在辅助轮支架(2)的两侧分别装有为辅助轮(4)的位移进行补偿的第一弹簧(1)和第二弹簧(2),第一弹簧(1)压紧在辅助轮支架(2)的一侧与副壳体支架(6)之间,第二弹簧(5)压紧在辅助轮支架(2)的另一侧与副壳体支架(6)之间,用于在辅助轮(4)沿油气管道内壁移动的过程中随时调整角度以适应管道方向。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管道智能内检测器可变径辅助通过装置,其特征在于,可变径辅助通过装置(18)的主壳体支架(9)通过力传感器连接装置(12)与油气管道智能内检测器(17)相连。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气管道智能内检测器可变径辅助通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力传感器连接装置包括力值传感器(12

2),力值传感器(12

2)一端连接第一接头(12

1),力值传感器(12

2)另一端通过第二接头(12

3)连接第三接头(12

4)。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气管道智能内检测器可变径辅助通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头(12

3)包括带外螺纹的与力值传感器(12

2)一端相连的连接端(12
‑3‑
1)、螺栓头(12
‑3‑
2)和旋转接头(12
‑3‑
3),旋转接头(12
‑3‑
3)插入第二接头(12

4)的定位槽(12
‑4‑
1)内并在定位槽(12
‑4‑
1)内旋转定位后由螺栓固定。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管道智能内检测器可变径辅助通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变径连接件(7)包括可变径连接头(7

1),可变径连接头(7

1)通过第一微调件(7

2)与第二微调件(7

3)套接,并通过插入位于第二微调件(7

3)连接孔内的固定缩颈装置(7

5)进行固定,所述的连接孔依次沿第二微调件(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中宇周国运朱海博付明东宋洋时会强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国仪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