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物干标本中分离病原细菌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70455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09: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细菌分离技术领域的一种植物干标本中分离病原细菌的装置,包括盛放桶,所述盛放桶下方设置有支架,所述盛放桶内部设置有旋转叶片,驱动组件工作时通过不同的过滤筒和限流筒能够对培养液之中不同大小的细菌进行重复不断地筛分,使得每一个过滤筒只能对细菌大小接近相同的进行过滤,实现细菌的逐级分离,在过滤之后通过收集组和密封组将收集完成的细菌排放到收集盒之中,而后在排放到培养皿之中,不需要人工参与即可进行自动地收集和分离,简化了细菌分离的步骤,并且通过此方式分离能够提高细菌分离的标准化,培养液在快速转动的途中与过滤筒接触能够提高细菌分离的效率。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植物干标本中分离病原细菌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细菌分离
,具体为一种植物干标本中分离病原细菌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细菌培养对疾病的诊断、预防、治疗和科学研究等多方面都 具有重要的作用,传染性疾病的病原学诊断需取患者体内细菌标本,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鉴 定和药物敏感试验,这是诊断传染性疾病最可靠的依据,同时也可指导临床治疗用药;细菌 学研究研究细菌的生理、遗传变异、致病性、免疫性和耐药性等,均需人工培养细菌,人工培 养细菌还是人类发现尚不知道的新病原菌的先决条件之一。
[0003]现在一般的分离培养方法是用手工将样本进行必要的前处理后,用接种器将其划线接种到几块培养皿上进行分离培养,以便获得细菌菌落,进一步做细菌的鉴定与药物敏感检测,需要经过多个步骤才能够对不同大小的细菌进行分离,分离过程需要经过多个步骤进行,分离的效率非常低吗,满足不了实验室的需求,操作存在相当多的人为因素的影响,很难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操作,同一个样本因操作人员不同,培养结果会有相当大的差异,从而影响分离培养的质量,再者,手工分离培养由于过程繁琐,前期处理耗费时间,工作量大且不利于样本的随到随作,延误良好的培养时机,这也将影响分离培养的质量,因此需要够对不同大小的细菌进行快速逐级分离的装置。
[0004]基于此,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植物干标本中分离病原细菌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植物干标本中分离病原细菌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植物干标本中分离病原细菌的装置,包括盛放桶,所述盛放桶下方设置有支架,所述盛放桶内部设置有旋转叶片,所述盛放桶外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呈圆周阵列分布的固定框,若干个所述固定框以盛放桶的中心点为中心逆时针等距离布置,若干个所述固定框均与盛放桶的内部连通,若干个所述固定框内部均滑动连接有用于盛放细菌的收集盒,所述收集盒底部与固定框底部分别开设有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所述第二出口下方均设置有培养皿;所述收集盒固定连接有用于其复位的第一弹簧,若干个所述收集盒顶部均固定连接有限流筒,所述限流筒顶部转动连接有过滤筒,所述限流筒用于防止细菌从过滤筒内部流出;若干个所述过滤筒的过滤口大小均不相同且其以第一个过滤筒的过滤口为基础逐渐增大;第一个所述限流筒为实体筒体,若干个所述限流筒以第二个为基础均开设有过滤孔且每一个所述过滤孔的大小均与前一个过滤筒的过滤口大小相同;若干个所述限流筒内均设置有收集组,所述收集组用于对进入滤筒内部细菌进行收集,所述收集组的下方设
置有密封组;所述密封组用于对收集盒进行密封且在收集组将收集完成的细菌放入收集盒时解除对收集盒的密封;所述盛放桶下方设置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旋转叶片对盛放桶内部的培养液进行搅拌、并且将若干个收集盒逐个推入盛放桶内部对培养液之中不同大小的细菌进行逐级分离。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齿牙圈和L型杆;所述电机通过固定杆与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电机输出轴穿过盛放桶与旋转叶片固定连接,所述齿牙圈与支架转动连接,所述齿牙圈啮合有齿轮,所述齿轮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与支架转动连接,所述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与第二皮带轮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所述L型杆滑动连接在支架外侧壁,所述L型杆固定连接有抵制片,所述抵制片开设有倾斜面,所述抵制片滑动连接有楔形块;所述楔形块固定连接有用于其复位的第二弹簧,所述楔形块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倾斜设置,所述滑槽滑动连接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顶部转动连接有转动件,所述转动件顶部滑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转动连接有固定片,所述固定片固定连接在抵制片底部,所述固定片滑动连接有第一触碰杆和第二触碰杆,所述第一触碰杆和第二触碰杆位于连接杆的转动轴的两侧;所述连接杆下方设置有推块,所述推块位于第一触碰杆和第二触碰杆中间位置,所述推块固定连接在齿牙圈顶部。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收集组包括若干个扇片和往复丝杆,若干个所述扇片固定连接在过滤筒外部,所述往复丝杆与过滤筒固定连接,所述往复丝杆底部位于限流筒内部,所述往复丝杆螺纹连接有收集管,所述收集管与限流筒滑动连接,所述收集管滑动连接有挡片。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密封组包括密封片,所述密封片与限流筒滑动连接;所述密封片固定连接有用于其复位的第三弹簧。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密封片呈圆锥状。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支架固定连接有与固定框一一对应的放置架;所述放置架位于固定框下方且其尾端均固定连接在盛放桶底部,所述放置架用于放置培养皿。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支架呈环形。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支架底端固定连接有防滑垫。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皮带为齿牙皮带。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支架开设有环形槽,所述L型杆与环形槽滑动连接。
[0016]一种植物干标本中分离病原细菌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通过驱动组件带动若干个不同大小过滤口的过滤筒和不同大小过滤孔的限流筒逐个对培养液之中的细菌进行筛分与过滤实现对细菌的逐级过滤;步骤二:通过收集组对过滤筒和限流筒过滤后的细菌进行收集;步骤三:收集组将细菌收集完成后通过密封组排出到收集盒之中进行多次收集后的排放;步骤四:通过抵制片和楔形块将收集盒向盛放桶内部推动,并且在推块转动一周
的时间内使收集盒在盛放桶之中停留。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驱动组件工作时通过不同的过滤筒和限流筒能够对培养液之中不同大小的细菌进行重复不断地筛分,使得每一个过滤筒只能对细菌大小接近相同的进行过滤,实现细菌的逐级分离,在过滤之后通过收集组和密封组将收集完成的细菌排放到收集盒之中,而后在排放到培养皿之中,不需要人工参与即可进行自动地收集和分离,简化了细菌分离的步骤,并且通过此方式分离能够提高细菌分离的标准化,培养液在快速转动的途中与过滤筒接触能够提高细菌分离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盛放桶的内部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支架和齿轮的结构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一触碰杆和第二触碰杆的结构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转动件与连接杆的位置关系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收集盒与过滤筒的位置关系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收集盒与过滤筒的剖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限流筒的剖视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过滤管的剖视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筒体与生物过滤膜的结构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流程图。
[0019]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盛放桶;2、旋转叶片;3、固定框;4、收集盒;5、限流筒;6、过滤筒;7、支架;8、第一出口;9、第二出口;10、电机;11、固定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植物干标本中分离病原细菌的装置,包括盛放桶(1),所述盛放桶(1)下方设置有支架(7),其特征在于:所述盛放桶(1)内部设置有旋转叶片(2),所述盛放桶(1)外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呈圆周阵列分布的固定框(3),若干个所述固定框(3)均与盛放桶(1)的内部连通,若干个所述固定框(3)内部均滑动连接有用于盛放细菌的收集盒(4),所述收集盒(4)底部与固定框(3)底部分别开设有第一出口(8)和第二出口(9),所述第二出口(9)下方均设置有培养皿;所述收集盒(4)固定连接有用于其复位的第一弹簧(37),若干个所述收集盒(4)顶部均固定连接有限流筒(5),所述限流筒(5)顶部转动连接有过滤筒(6),所述限流筒(5)用于防止细菌从过滤筒(6)内部流出;若干个所述过滤筒(6)的过滤口大小均不相同且其以第一个过滤筒(6)的过滤口为基础逐渐增大;第一个所述限流筒(5)为实体筒体,若干个所述限流筒(5)以第二个为基础均开设有过滤孔且每一个所述过滤孔的大小均与前一个过滤筒(6)的过滤口大小相同;若干个所述限流筒(5)内均设置有收集组,所述收集组用于对进入滤筒(6)内部细菌进行收集,所述收集组的下方设置有密封组;所述密封组用于对收集盒(4)进行密封且在收集组将收集完成的细菌放入收集盒(4)时解除对收集盒(4)的密封;所述盛放桶(1)下方设置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旋转叶片(2)对盛放桶(1)内部的培养液进行搅拌、并且将若干个收集盒(4)逐个推入盛放桶(1)内部对培养液之中不同大小的细菌进行逐级分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物干标本中分离病原细菌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10)、齿牙圈(12)和L型杆(17);所述电机(10)通过固定杆(11)与支架(7)固定连接,所述电机(10)输出轴穿过盛放桶(1)与旋转叶片(2)固定连接,所述齿牙圈(12)与支架(7)转动连接,所述齿牙圈(12)啮合有齿轮(13),所述齿轮(13)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14),所述第一皮带轮(14)与支架(7)转动连接,所述电机(10)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二皮带轮(15),所述第一皮带轮(14)与第二皮带轮(15)通过皮带(16)传动连接;所述L型杆(17)滑动连接在支架(7)外侧壁,所述L型杆(17)固定连接有抵制片(18),所述抵制片(18)开设有倾斜面,所述抵制片(18)滑动连接有楔形块(19);所述楔形块(19)固定连接有用于其复位的第二弹簧(20),所述楔形块(19)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杆(21),所述限位杆(21)开设有滑槽(38),所述滑槽(38)倾斜设置,所述滑槽(38)滑动连接有连接件(22),所述连接件(22)顶部转动连接有转动件(39),所述转动件(39)顶部滑动连接有连接杆(23),所述连接杆(23)转动连接有固定片(24),所述固定片(2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厉艳丁矛齐振华杨斌张晓雷邵秀玲季蕾宋涛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关技术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