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造血管涂层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70455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09: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人造血管涂层装置及方法,涉及人造血管修复领域,包括加压涂层系统和控制系统两部分。其中加压涂层系统包括夹持人造血管的直接管接头、升降板、导向杆、供液泵、回液泵、稳压罐、压力传感器、储液槽和加热装置。夹持人造血管的直接管接头安装在导向板上,导向板安装在导向杆上可上下移动,供液泵、回液泵组成施压装置,实现人造血管在一定压力下浸渍灌注涂层/一定压力下灌注涂层,控制系统可以设置涂层时压力值、涂层时间、加热温度。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加压的涂层方式,保证涂层液能渗入到织物纱线内部孔隙,确保涂层后人造血管的封闭性,提高血管移植手术成功率。提高血管移植手术成功率。提高血管移植手术成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人造血管涂层装置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人造血管修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人造血管涂层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心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其发病率在各类疾病中居于首位。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这类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不断上升,导致人造血管的需求量在逐年上升。但目前我国人造血管市场完全由外资把控。
[0003]大口径人造血管在市面上比较成熟,国内也有很多企业、机构在研发大口径人造血管,其中纺织型人造血管就是其中的一种。然而纺织型人造血管有不同程度的孔隙,充满孔隙的人造血管植入人体时可导致大量血液从管壁渗漏至组织间隙,必须经过术前预凝或涂层处理才能进行移植。目前市面上并没有现存的人造血管涂层装置,专利CN111068113有涉及人造血管涂层制备装置,但它的缺点是:蠕动泵是脉冲式的,并不能保证涂层压力的稳定性。对于纺织型多孔隙人造血管,未涂层前渗漏量在300ml/cm2·
min左右,初始渗漏量比较大,无法实现加压涂层。此外,此装置不能加热涂层液体,对于明胶类需要加热的涂层溶液不适合采用此装置涂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人造血管涂层装置,有效的解决了上述技术背景中提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人造血管涂层装置,包括控制系统和加压涂层系统;
[0006]所述控制系统和加压涂层系统电连接,用于设置和控制加压涂层系统涂层压力值、涂层时间和涂层液加热温度;r/>[0007]所述加压涂层系统包括底座;
[0008]供液泵、回液泵、第一稳压罐、第二稳压罐、加热装置分别固定在底座上;
[0009]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分别安装在第一稳压罐和第二稳压罐上;
[0010]储液槽设置在加热装置上,用于将储液槽内部涂层液加热;
[0011]储液槽内部设置第一直接管接头和第二直接管接头,用于夹持人造血管的两端;
[0012]所述的供液泵、第一稳压罐、第一直接管接头之间通过软管依次连通;第二直接管接头、第二稳压罐、回液泵、储液槽依次通过软管连通;
[0013]所述的第一稳压罐通过软管与供液泵和第一直接管接头连接,能够稳定供液一侧人造血管涂层压力,第二稳压罐通过软管与回液泵和第二直接管接头连接,能够稳定回液泵一侧人造血管涂层压力,控制人造血管在涂层过程中始终处于所设置的压力范围内。
[0014]优选的,底座上固定安装第一导向杆和第二导向杆;
[0015]升降板通过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安装在第一导向杆和第二导向杆上,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能够分别在一导向杆和第二导向杆上上下移动,从而带动升降板上下移动;
[0016]升降板是L型结构,两端设有圆孔,第一直接管接头和第二直接管接头通过圆孔安装在升降板上。
[0017]优选的,第一直接管接头和第二直接管接头直径可调,可调范围为6mm

32mm,能够与不同直径的人造血管相接。
[0018]优选的,储液槽上设有排液口,用于涂层液的排出。
[0019]优选的,所述的第一稳压罐的进料孔和第二稳压罐的出料孔位于罐体的底部,软管通过进料孔和出料孔实现与稳压罐的连通。
[0020]优选的,供液泵能够进行正反两方向旋转,涂层结束将人造血管拆除后,供液泵反向旋转,回液泵正向旋转,将第一稳压罐和第二稳压罐内部的涂层溶液均抽回到储液槽内,排空稳压罐中涂层液,实现涂层液的加热和重复使用。
[0021]优选的,所述的控制系统内设有PLC控制器。能够设置涂层压力值、涂层时间和涂层液加热温度,稳压罐上的压力传感器实时检测人造血管两端的压力差,将检测结果反馈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通过调节两个泵的转速实现所设压力值。
[0022]优选的,所述供液泵、回液泵为螺杆泵或齿轮泵。
[0023]优选的,第一直接管接头和第二直接管接头为卡套式锥螺纹直接管接头。
[0024]本专利技术有以下优点:
[0025]1.夹持人造血管的直接管接头直径可调,可涂层任意直径人造血管;夹持人造血管的工装带有升降功能,能实现一定压力下浸渍涂层/灌注涂层。
[0026]2.涂层时压力稳定可控,保证涂层液能渗入到织物纱线孔隙中,不仅仅浮于织物表面。
[0027]3.有加热功能,可对需要加热保温的涂层液进行加热处理,有效解决明胶类涂层在使用过程中因冷却凝固不能涂覆的问题。
[0028]4.将涂层液替换成水或者血液,可以作为人造血管渗水量检测装置使用。
[0029]5.设备组装简单、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0030]图1为本专利技术人造血管涂层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1]图2为本专利技术人造血管涂层装置的加压涂层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3为本专利技术人造血管涂层装置的加压涂层系统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4为本专利技术人造血管涂层装置的渗水性测试结构示意图;
[0034]图中:1控制系统;2加压涂层系统;2

1底座;2

2供液泵;2

3第一稳压罐;2

4第一压力传感器;2

5第一直接管接头;2

6人造血管;2

7第二直接管接头;2

8第二压力传感器;2

9第二稳压罐;2

10回液泵;2

11加热装置;2

12排液口;2

13储液槽;2

14第一导向杆;2

15第一固定环;2

16升降板;2

17第二导向杆;2

18第二固定环;2

19渗水性采集盒。
具体实施方式
[0035]实施例1
[0036]一种人造血管涂层装置,包括控制系统1,控制系统1和加压涂层系统2电连接,用于设置、调控涂层压力值、涂层时间、涂层液加热温度。加压涂层系统2包括底座2

1,供液泵
2

2、回液泵2

10、第一稳压罐2

3、第二稳压罐2

9、加热装置2

11分别固定在底座2

1上;供液泵2

2用于将涂层液引入待涂人造血管2

6,回液泵2

10,用于将人造血管2

6管内的涂层液导入储液槽2

13,为实现涂层压力的稳定性,供液泵、回液泵优选螺杆泵或齿轮泵。第一压力传感器2

4和第二压力传感器2

8分别安装在第一稳压罐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造血管涂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系统(1)和加压涂层系统(2);所述控制系统(1)和加压涂层系统(2)电连接,用于设置和控制加压涂层系统(2)涂层压力值、涂层时间和涂层液加热温度;所述加压涂层系统包括底座(2

1);供液泵(2

2)、回液泵(2

10)、第一稳压罐(2

3)、第二稳压罐(2

9)、加热装置(2

11)分别固定在底座(2

1)上;第一压力传感器(2

4)和第二压力传感器(2

8)分别安装在第一稳压罐(2

3)和第二稳压罐(2

9)上;储液槽(2

13)设置在加热装置(2

11)上,用于将储液槽(2

13)内部涂层液加热;储液槽(2

13)内部设置第一直接管接头(2

5)和第二直接管接头(2

7),用于夹持人造血管(2

6)的两端;所述的供液泵(2

2)、第一稳压罐(2

3)、第一直接管接头(2

5)之间通过软管依次连通;第二直接管接头(2

7)、第二稳压罐(2

9)、回液泵(2

10)、储液槽(2

13)依次通过软管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造血管涂层装置,其特征在于,底座(2

1)上固定安装第一导向杆(2

14)和第二导向杆(2

17);升降板(2

16)通过第一固定环(2

15)和第二固定环(2

18)安装在第一导向杆(2

14)和第二导向杆(2

17)上,第一固定环(2

15)和第二固定环(2

18)能够分别在一导向杆(2

14)和第二导向杆(2

17)上上下移动,从而带动升降板(2

16)上下移动;升降板(2

16)是L型结构,两端设有圆孔,第一直接管接头(2

5)和第二直接管接头(2

7)通过圆孔安装在升降板(2

16)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造血管涂层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直接管接头(2

5)和第二直接管接头(2

7)直径可调,可调范围为6mm

32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造血管涂层装置,其特征在于,储液槽(2

13)上设有排液口(2

12),用于涂层液的排出。5.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涵房宽峻杨毅刘玉杰朱蕾李屹杭李学忠马飞高博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黄河三角洲纺织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