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消雾节水冷却塔的冷凝模块及冷却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0305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09: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冷却塔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消雾节水冷却塔的冷凝模块及冷却塔,包括:干区流道和湿区流道;干区流道与湿区流道相互平行并交替分布;湿区流道进风口设置在冷凝模块底部,用于通入冷却塔内的湿热空气;湿区流道出风口设置在冷凝模块顶部;干区流道进风口设置在冷凝模块侧边,用于通入外部干冷空气;干区流道出风口设置在冷凝模块顶部;干区流道出风口靠近冷凝模块侧边的一端设置有挡板;干区流道具有多个依次重叠的分流道。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冷凝模块的干区流道进风口设置在冷凝模块的侧壁,湿区流道进风口设置在冷凝模块的底部,使环境冷空气可直接通入干区流道进风口,提高了冷却塔消雾性能。冷却塔消雾性能。冷却塔消雾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消雾节水冷却塔的冷凝模块及冷却塔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冷却塔
,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消雾节水冷却塔的冷凝模块及一种冷却塔。

技术介绍

[0002]消雾节水机械通风冷却塔是在常规湿式机械通风冷却塔产品的基础上,采取了消雾或节水措施后具有消雾节水作用的冷却塔。其作为一种环保型产品,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石化、电力、冶金等工业领域及日常生活中。伴随国家大力倡导节约与环保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对冷却塔进行消雾节水改造逐渐成为工业型企业的不二选择,而冷凝模块式消雾节水冷却塔因其低廉的改造成本、成熟的技术形式、便捷的施工条件逐渐占据一席之地。
[0003]冷凝模块式消雾节水冷却塔是指同时布置有冷凝模块和淋水填料,利用环境的冷空气与湿区的湿热空气进行间壁式换热,实现湿热空气冷凝,从而起到消雾节水作用的机械通风冷却塔。经淋水填料充分换热后的湿热空气与环境冷空气在冷凝模块内非接触式传热,其中,湿热空气温度降低、含湿量降低;环境冷空气温度升高,含湿量不变,出冷凝模块后经过混合由风机排出塔外。由于混合后的湿空气温度更低,相对湿度更小,再与外界环境空气接触时便难以起雾。消雾工况一般在秋、冬季进行,其效果优劣程度受冷凝模块内干冷空气与湿热空气流量占比影响,干冷空气流量占比越大,消雾效果越好。
[0004]由于冷凝模块需布置在塔内,占据气室空间,湿热空气与干冷空气一般呈逆向流动,所以冷却塔原气室高度需满足一定要求,即在大于冷凝模块高度的前提下,留有一定的干区进风口空间,空间越大,效果越好。现有的冷凝模块是将冷风通道和热风通道相互垂直,让环境冷空气和塔内的湿热空气进行间壁式换热。由于冷凝模块只具有相互垂直的通道,只能将冷凝模块竖直放置在塔内,再在冷凝模块的冷风通道下连接环境冷空气进风通道。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冷凝模块的环境冷空气进风量少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消雾节水冷却塔的冷凝模块,包括干区流道和湿区流道;干区流道与湿区流道相互平行并交替分布;干区流道均具有干区流道进风口和干区流道出风口,湿区流道均具有湿区流道进风口和湿区流道出风口;
[0007]湿区流道进风口设置在冷凝模块底部,用于通入冷却塔内的湿热空气;湿区流道出风口设置在冷凝模块顶部;
[0008]干区流道进风口设置在冷凝模块侧边,用于通入外部干冷空气;干区流道出风口设置在冷凝模块顶部;干区流道出风口靠近冷凝模块侧边的一端设置有挡板;
[0009]干区流道具有多个依次重叠的分流道。
[0010]本专利技术对冷凝模块进行了如下进一步的设计,用以提高冷凝模块的冷凝性能。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设计,多个分流道为底部分流道、中部分流道和顶部分流道。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设计,顶部分流道、中部分流道和底部分流道之间的高度比为5

8:4

5:8

15。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设计,顶部分流道、中部分流道和顶部分流道之间的干区流道出风口面积比为1

3:25

40:10

40。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设计,顶部分流道和中部分流道通过导向条隔开;中部分流道和底部分流道通过导向条隔开。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设计,导向条分为直线段和导向段;直线段与挡板平行且延伸至冷凝模块侧边的干区流道进风口;导向段为弧形结构,延伸至冷凝模块顶部的干区流道出风口。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设计,冷凝模块由PVC或PP材料制成。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设计,挡板面积由冷凝模块两角向中部依次增大。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设计,冷凝模块整体为矩形结构;湿区流道相对于冷凝模块中心对称分布。
[0019]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冷却塔,冷却塔内设置有上述冷凝模块。
[0020]本专利技术将冷凝模块的干区流道的进风口设置在冷凝模块的侧壁,湿区流道的进风口设置在冷凝模块的底部,使环境冷空气可直接通入干区流道的进风口,提高冷却塔消雾性能。
[0021]本专利技术的冷凝模块的四侧均设置有干区流道进风口,可以同时从多个方向进风,进一步提高了环境冷空气的进风量。
[0022]本专利技术的干区流道具有上中下三个流道,流道入风口高度由上而下依次增大,可以有效增大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性能。
[0023]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实施例。
[0025]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消雾节水冷却塔的冷凝模块的立体图;
[0026]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消雾节水冷却塔的冷凝模块拆分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图2中冷凝模块一角的放大图。
[0028]附图标记说明
[0029]1‑
干区流道;11

干区流道进风口;12

干区流道出风口;13

顶部分流道;14

中部分流道;15

底部分流道;2

湿区流道;22

湿区流道出风口;3

挡板;4

导向条;41

直线段;42

导向段。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
[0031]实施例一
[0032]本专利技术提出了用于消雾节水冷却塔的冷凝模块,如图1所示,冷凝模块包括用于环境冷空气流过的干区流道1和用于流过冷却塔内湿热空气的湿区流道2,干区流道1和湿区流道2相互平行,干区流道1和湿区流道2相互交替分布。干区流道1具有干区流道进风口11和干区流道出风口12。干区流道进风口11布置在冷凝模块侧边,干区流道出风口12设置在冷凝模块顶部。湿区流道2具有湿区流道进风口和湿区流道出风口22。湿区流道进风口设置在冷凝模块的底部,使冷却塔内的湿热空气在上升时直接流进冷凝模块。湿区流道出风口22设置在冷凝模块顶部,从冷凝模块内冷却后的湿热空气由此排出,并与干区流道出风口12排出的换热后的环境冷空气混合,最后通过冷却塔塔顶排出。如图2所示,考虑到环境冷空气从冷凝模块侧边直接通入干区流道1后又从冷凝模块顶部排出,因此在干区流道1内出风口靠近冷凝模块侧边的一端位置设置有挡板3,并将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消雾节水冷却塔的冷凝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干区流道和湿区流道;干区流道与湿区流道相互平行并交替分布;干区流道均具有干区流道进风口和干区流道出风口,湿区流道均具有湿区流道进风口和湿区流道出风口;所述湿区流道进风口设置在冷凝模块底部,用于通入冷却塔内的湿热空气;所述湿区流道出风口设置在冷凝模块顶部;所述干区流道进风口设置在冷凝模块侧边,用于通入外部干冷空气;所述干区流道出风口设置在冷凝模块顶部;所述干区流道出风口靠近冷凝模块侧边的一端设置有挡板;所述干区流道具有多个依次重叠的分流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消雾节水冷却塔的冷凝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分流道为底部分流道、中部分流道和顶部分流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消雾节水冷却塔的冷凝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分流道、中部分流道和底部分流道之间的高度比为5

8:4

5:8

15。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消雾节水冷却塔的冷凝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分流道、中部分流道和顶部分流道之间的干区流道出风口面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麟
申请(专利权)人:金瓷科技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