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电站电力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0292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09: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电站电力设备,电力设备的外侧表面设有散热结构;散热结构包括上通气孔、下通气口和排水件;上通气孔和下通气口之间通过通气管道相连通,且分别连通电力设备的内部和外部;排水件位于通气管道内并形成用于引导水流流出下通气口的倾斜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带有上通气孔、下通气口和通气管道来流通电力设备内外的空气,实现散热,可有效防止水流进电力设备内部,通过在通气管道内部设置排水件,可将滞留在通气管道内的水导出下通气口,从而使得电力设备在具有良好散热效果的同时还能够防水。同时还能够防水。同时还能够防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电站电力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变电站散热维护
,特别涉及一种变电站电力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变压器是电力系统中电能传输过程的重要电力设备。随着城市发展的规划建设,变电站也越来越多被设置在地下或是半地下部分,也就是地埋式变电站。
[0003]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地埋式变电站中电力设备在使用的时候需要进行散热。地埋式变电站的散热孔是直接暴露在外的,导致雨水很容易进入到变电站内部,从而影响变电站内部电力设备的使用寿命。
[0004]因此,如何让地埋式变电站兼顾散热和防水两种功能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变电站电力设备,使得电力设备既能散热又可防水。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变电站电力设备,所述电力设备的外侧表面设有散热结构;
[0008]所述散热结构包括上通气孔、下通气口和排水件;
[0009]所述上通气孔和下通气口之间通过通气管道相连通,且分别连通所述电力设备的内部和外部;
[0010]所述排水件位于所述通气管道内并形成用于引导水流流出所述下通气口的倾斜面。
[0011]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结构为两个以上。
[0012]进一步地,还包括空气过滤装置;
[0013]所述空气过滤装置设于所述电力设备内对应所述上通气孔的位置。
[0014]进一步地,所述空气过滤装置包括驱动装置、过滤网板、第一弹簧、挡块和集尘盒;
[0015]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以及所述挡块均固定于所述集尘盒内底部,
[0016]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水平朝向所述挡块设置,且与所述过滤网板的底部可拆卸连接;
[0017]所述过滤网板的顶部固定在所述电力设备内;
[0018]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过滤网板相连,用于控制所述过滤网板发生抖动。
[0019]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牵引件和风动旗;
[0020]所述风动旗设置于所述电力设备的外部;
[0021]所述风动旗的旗面通过所述牵引件连接所述过滤网板。
[0022]进一步地,所述牵引件包括拉绳和小球;
[0023]所述过滤网板上设有通孔;
[0024]所述拉绳的一端与所述风动旗的旗面相连,且另一端穿过所述通孔并与所述小球
固定连接;
[0025]所述小球的直径大于所述通孔的直径。
[0026]进一步地,所述空气过滤装置还包括载物台;
[0027]所述集尘盒位于所述载物台上的,且外部设置有把手;
[0028]所述把手与所述载物台可拆卸连接。
[0029]进一步地,所述空气过滤装置还包括限位块、第二弹簧和操作杆;
[0030]所述载物台上对应所述把手的位置可上下转动地设有一立柱;
[0031]所述立柱和所述把手上分别设有安装槽和限位槽,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安装槽内,且另一端与所述限位块相连,所述第二弹簧用于推动所述限位块移动并落入所述限位槽内;
[0032]所述立柱的侧壁上设有连通所述安装槽的操作孔;
[0033]所述操作杆一端与所述限位块固定连接,且另一端穿出所述操作孔设置;
[0034]所述操作杆带动所述限位块移并脱出所述限位槽。
[0035]进一步地,所述载物台包括底板和第三弹簧;
[0036]所述第三弹簧竖立固定于所述电力设备内,所述底板设置于所述第三弹簧上;
[0037]所述集尘盒均位于所述底板上,所述立柱可上下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底板上。
[0038]进一步地,所述载物台包括限位杆;
[0039]所述限位杆竖立固定于所述电力设备内;
[0040]所述底板可滑动地套设于所述限位杆上。
[004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变电站电力设备,利用带有上通气孔、下通气口和通气管道来流通电力设备内外的空气,实现散热,可有效防止水流进电力设备内部,通过在通气管道内部设置排水件,可将滞留在通气管道内的水导出下通气口,从而使得电力设备在具有良好散热效果的同时还能够防水。
附图说明
[004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变电站电力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4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的一种变电站电力设备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0044]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的一种变电站电力设备的部分结构放大图;
[0045]图4为图3中A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0046]标号说明:
[0047]1、电力设备;2、排水件;3、通气管道;4、上通气孔;5、下通气口;6、过滤网板;7、第一弹簧;8、挡块;9、集尘盒;10、牵引件;11、风动旗;12、通孔;13、载物台;14、把手;15、立柱;16、限位块;17、第二弹簧;18、操作杆;19、安装槽;20、限位槽;21、操作孔;22、限位杆;
[0048]101、拉绳;102、小球;
[0049]131、底板;132、第三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50]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0051]请参照图1至图4,一种变电站电力设备,所述电力设备1的外侧表面设有散热结构;
[0052]所述散热结构包括上通气孔4、下通气口5和排水件2;
[0053]所述上通气孔4和下通气口5之间通过通气管道3相连通,且分别连通所述电力设备1的内部和外部;
[0054]所述排水件2位于所述通气管道3内并形成用于引导水流流出所述下通气口5的倾斜面。
[0055]从上述描述可知,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点在于:利用上通气孔4、下通气口5和通气管道3来流通电力设备1内外的空气,实现散热,可有效防止水流进电力设备1内部,通过在通气管道3内部设置排水件2,可将滞留在通气管道3内的水导出下通气口5,从而使得电力设备1在具有良好散热效果的同时还能够防水。
[0056]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结构为两个以上。
[0057]从上述描述可知,在电力设备1上设置多个散热结构,从而增加空气流通量,显著提升散热效果。
[0058]进一步地,还包括空气过滤装置;
[0059]所述空气过滤装置设于所述电力设备1内对应所述上通气孔4的位置。
[0060]从上述描述可知,在电力设备1内部设置空气过滤装置,可过滤从散热孔处流进的空气,从而维持电力设备1内部洁净,保障设备正常运行。
[0061]进一步地,所述空气过滤装置包括驱动装置、过滤网板6、第一弹簧7、挡块8和集尘盒9;
[0062]所述第一弹簧7的一端以及所述挡块8均固定于所述集尘盒9内底部,
[0063]所述第一弹簧7的另一端水平朝向所述挡块8设置,且与所述过滤网板6的底部可拆卸连接;
[00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电站电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设备的外侧表面设有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包括上通气孔、下通气口和排水件;所述上通气孔和下通气口之间通过通气管道相连通,且分别连通所述电力设备的内部和外部;所述排水件位于所述通气管道内并形成用于引导水流流出所述下通气口的倾斜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电站电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结构为两个以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电站电力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空气过滤装置;所述空气过滤装置设于所述电力设备内对应所述上通气孔的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变电站电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过滤装置包括驱动装置、过滤网板、第一弹簧、挡块和集尘盒;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以及所述挡块均固定于所述集尘盒内底部,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水平朝向所述挡块设置,且与所述过滤网板的底部可拆卸连接;所述过滤网板的顶部固定在所述电力设备内;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过滤网板相连,用于控制所述过滤网板发生抖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变电站电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牵引件和风动旗;所述风动旗设置于所述电力设备的外部;所述风动旗的旗面通过所述牵引件连接所述过滤网板。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变电站电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件包括拉绳和小球;所述过滤网板上设有通孔;所述拉绳的一端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龙杰林培玲郑依秋梁超泳林炜洪伟成邱碧丹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