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pvc侧面构件反向浇筑模具,涉及PPVC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包括:与模台上表面可拆卸固定连接的底模板、设于底模板两侧的侧模、设于2个侧模两端并将底模板围合起来的端模;底模板用于构建侧面构件本体的外侧端面;其中一个端模用于构建部分后面构件;2个侧模分别用于构建部分顶面构件和部分底面构件;端模和侧模均包括内模板和外模板,所述的内模板与外模板之间通过内模固定工装固定连接,内模板底端的高度高于底模板的上表面高度,并与浇筑成型后的侧面构件本体的内表面齐平。本新型可降低模具体量,降低侧面构件翻转、脱模的难度,提高模具的周转率。高模具的周转率。高模具的周转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ppvc侧面构件反向浇筑模具
[0001]本新型涉及PPVC装配式建筑
,具体涉及一种ppvc侧面构件反向浇筑模具。
技术介绍
[0002]申请号为CN202010680526.4的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PPVC模块通过外模浇筑成型的方法,其公开了:步骤1、通过模具A将侧面构件浇筑成型,并同时在侧面构件的底端向内侧预制成型一部分底面构件,在侧面构件的后端向内侧预制成型一部分后面构件;步骤2、将预制好的2块侧面构件通过模具B相对固定,并在侧面构件的顶端之间浇筑顶面构件、在一部分后面构件之间浇筑成型全部的后面构件、在一部分底面构件之间浇筑成型全部的底面构件。在步骤1中,模具A详见该文件说明书的附图1、2,由于侧面构件的特殊形状,在浇筑侧面构件时需要通过高架的模具A进行施工,此时侧面构件远离空间模块内的一端朝外,且位于模具A的顶部,一部分底面构件和一部分后面构件分别悬垂在模具A中心支架的侧面。从说明书公开的内容可知,侧面构件浇筑成型后,需要从模具A上取下,然后将2块侧面构件转移到新的浇筑场所,然后再实施步骤2。
[0003]上述专利文献虽然能够通过外模最终构建ppvc空间模块,如该文献说明书的附图6所示,然而该新型专利构建空间模块的技术还存在如下缺陷:
[0004]1、模具A的体量大,要构建常用的侧面构件,模具A所用到的钢材量大;而且模具A的结构复杂,不但需要常用的钢模板,还需要大量的支撑架以及设于模具中心处的主体支架,其中主体支架必须满足一定高度,才能使侧面构件特殊的制作工艺中一体成型的一部分底部构件和后部构件的底端与地面保持距离;
[0005]2、上述模具A的超大体量和复杂结构导致了模具A的制造成本居高不下,从而也进一步抬升了ppvc空间模块的造价,进而对ppvc技术的推广引用造成一定程度的阻碍;
[0006]3、由于模具A的特殊结构,在脱模时,只能以吊机向上牵拉的方式使侧面构件与模具顶面脱离,由于侧面构件与模具顶部的吸附力巨大,加上一部分底面构件和后面构件与模具侧面的吸附力,导致在脱模时难度很大,劳动强度高,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
[0007]4、在脱模过程中,侧面构件及一部分底面构件和后面构件需要具备足够的强度抵抗强大的脱模拉力,因此,必须使构件的混凝土达到较高强度时才可脱模,从而导致了模具周转速度慢、效率低;
[0008]5、由于模具A的高度高,在脱模及转移侧面构件时均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0009]6、脱模后,必须对侧面构件进行转移和翻转才能进行下一步工序,因此,必须使用翻转机和吊机相配合,由于侧面构件同时一体成型了部分底面构件和后面构件,属于异形结构,重心不容易掌控,导致翻转的过程难度高,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磕碰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新型提供了一种ppvc侧面构件反向浇筑模具,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
题。
[0011]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新型技术方案为:
[0012]一种ppvc侧面构件反向浇筑模具,所述的侧面构件包括:侧面构件本体、一体成型于侧面构件本体底部及后部的部分底面构件和部分后面构件;或者侧面构件还包括一体成型于侧面构件本体顶端的部分顶面构件;
[0013]所述的反向浇筑模具包括:与模台上表面可拆卸固定连接的底模板、设于底模板两侧的侧模、设于2个侧模两端并将底模板围合起来的端模;所述的底模板用于构建侧面构件本体的外侧端面;其中一个端模用于构建部分后面构件;2个侧模分别用于构建部分顶面构件和部分底面构件;所述的端模和侧模均包括内模板和外模板,所述的内模板与外模板之间通过内模固定工装固定连接,所述的内模板底端的高度高于底模板的上表面高度,并与浇筑成型后的侧面构件本体的内表面齐平。
[0014]优选的,所述的内模固定工装包括U形固定架及支撑架,所述的U形固定架倒扣在内模板和外模板的顶端,U形固定架朝向内侧的一端与内模板的内表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朝向外侧的一端通过支撑架与外模板的外表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相邻的侧模和端模对应的外模板之间及对应的内模板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0015]优选的,所述的底模板的形状与侧面构件本体外表面的形状适配,包括底模板本体、突出于底模板本体上表面的若干用以构建侧面构件本体外表面的安装槽的凸棱,所述的凸棱并排排列,相邻的凸棱之间的底模板本体上表面均匀分布有用以降低混凝土吸附力的突出纹理。
[0016]优选的,所述的侧面构件本体远离部分底面构件的一端或者部分顶面构件的外表面设有预埋件。
[0017]优选的,所述的预埋件为预埋螺母或预埋套管,所述的套管设有内螺纹。
[0018]优选的,所述的预埋件设于部分顶面构件与侧面构件本体相交处的外侧端。
[0019]本新型一种ppvc侧面构件反向浇筑模具的有益效果:
[0020]1、本新型可大幅度减少模具体量,节约企业生产成本;
[0021]2、本新型脱模难度低,不需要将侧面构件整体吊起,仅需在模台上沿底棱翻转即可,在降低脱模难度的同时也节省了人力;
[0022]3、本新型不需要等到混凝土达到较高强度即可对侧面构件进行翻转,从而提高了模具的周转率和生产效率;
[0023]4、本新型的侧面构件在模台上浇筑成型,避免了高模具作业带来的危险;
[0024]5、本新型大幅度降低了侧面构件翻转的难度,使用普通的吊机即可翻转,节省人力物力,且翻转后定位准确,可直接进入下一步工序;
[0025]6、本新型在模台上完成侧面构件的浇筑成型以及空间模块的整体成型,不需要大范围的建造空间,不需要使侧面构件长距离的高负重移动,节省了操作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26]图1、本新型的模台上表面的布局图;
[0027]图2、本新型反向浇筑模具的结构图;
[0028]图3、本新型侧面构件的整体结构图;
[0029]图4、本新型空间模块模具与浇筑好的空间模块配合结构图;
[0030]图5、本新型空间模块模具的结构图;
[0031]1、模台;2、建造区;3、空间模块构建区;4、反向浇筑模具;4
‑
1、加强杆;4
‑
2、外模板;4
‑
3、内模固定工装;4
‑3‑
1、U形固定架;4
‑3‑
2、支撑架;4
‑
4、底模板本体;4
‑
5、凸棱;5、侧面构件;5
‑
1、用于构建部分顶面构件的预留钢筋;5
‑
2、部分底面构件;5
‑
3、侧面构件本体;5
‑
4、部分后面构件;5
‑
5、预留窗口;5
‑
6、部分顶面构件;6、空间模块模具;6
‑
1、用于浇筑顶部构件的顶模;6
‑
2、用于浇筑底部构件的底模;7、安装槽;8、顶面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pvc侧面构件反向浇筑模具,所述的侧面构件包括:侧面构件本体、一体成型于侧面构件本体底部及后部的部分底面构件和部分后面构件;或者侧面构件还包括一体成型于侧面构件本体顶端的部分顶面构件;其特征为,包括:与模台上表面可拆卸固定连接的底模板、设于底模板两侧的侧模、设于2个侧模两端并将底模板围合起来的端模;所述的底模板用于构建侧面构件本体的外侧端面;其中一个端模用于构建部分后面构件;2个侧模分别用于构建部分顶面构件和部分底面构件;所述的端模和侧模均包括内模板和外模板,所述的内模板与外模板之间通过内模固定工装固定连接,所述的内模板底端的高度高于底模板的上表面高度,并与浇筑成型后的侧面构件本体的内表面齐平。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pvc侧面构件反向浇筑模具,其特征为,所述的内模固定工装包括U形固定架及支撑架,所述的U形固定架倒扣在内模板和外模板的顶端,U形固定架朝向内侧的一端与内模板的内表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怡然,杜梦,谢艾彬,周凤英,于翔,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泰迅装配式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