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动脉瘤内扰流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脉瘤内扰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颅内动脉瘤是指颅内动脉壁的局限性异常扩大,造成动脉壁的一种瘤状突出。颅内动脉瘤的形成,多因大脑动脉管壁局部的先天性缺陷或颅腔内压力增高引起的囊性膨出,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目前外科开颅夹闭手术和微创介入治疗是颅内动脉瘤治疗的两种主要方式。虽然外科手术具有复发率低的优点,但对患者创伤大、恢复周期长,对于一些复杂位置的动脉瘤以及身体条件不佳的病人并不适用;微创介入治疗由于创伤小、安全性高、术后愈合快等优点,成为很多医院首选的治疗方案,临床上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方式基本为颅内栓塞弹簧圈,然而国内外批准上市的弹簧圈产品在临床使用过程中证明,采用栓塞弹簧圈方式在治疗颅内动脉瘤疾病的临床使用中,仍有很多解决不了的问题,比如栓塞弹簧圈与动脉血管的内壁贴合性不好,填塞不完全导致动脉瘤内再次充血扩大;过度填塞导致动脉瘤破裂或弹簧圈突出动脉瘤颈口等问题。导致术后完全闭塞率较低,患者长期复发率高。
[0003]近些年,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脉瘤内扰流装置,包括弹性网盘(1),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网盘(1)包括网盘底部(11)和网盘侧部(12),所述网盘侧部(12)为所述网盘底部(11)的周边折弯延伸形成,所述网盘侧部(12)和所述网盘底部(11)围合形成封堵腔(3),所述弹性网盘(1)的高度和所述弹性网盘(1)的宽度的比值介于20%~40%之间;所述动脉瘤内扰流装置置于动脉瘤腔内时,所述网盘底部(11)的部分外表面与动脉瘤腔内壁贴合,所述网盘侧部(12)朝所述封堵腔(3)内弯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脉瘤内扰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脉瘤内扰流装置还包括显影标记(2),所述显影标记(2)具有近端(21)和远端(22),所述显影标记(2)的近端(21)用于与输送装置(4)连接,所述显影标记(2)的远端(22)与所述网盘底部(11)的中心连接;所述网盘底部(11)的中心朝所述封堵腔(3)的内侧凹陷,使所述显影标记(2)的近端(21)不超出所述网盘底部(11)的最低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脉瘤内扰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网盘(1)的高度和所述弹性网盘(1)的宽度的比值介于20%~30%之间;或者,所述弹性网盘(1)的高度和所述弹性网盘(1)的宽度的比值介于25%~30%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脉瘤内扰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盘底部(11)的中心朝所述封堵腔(3)凹陷的高度和所述弹性网盘(1)的高度的比值介于30%~50%之间;或者,所述网盘底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俊锋,赵海坤,李佳佳,李妙,王梅琪,高旖,谢光志,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泥丸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