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测防腐保温管准直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70142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09: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检测防腐保温管准直的装置,涉及检测防腐保温管准直的装置技术领域,包括主支架、自动上料装置、检测装置、分拣装置、合格品料箱、次品料箱和上料箱,自动上料装置设置于主支架的一侧面,检测装置设置于主支架的上表面,分拣装置设置与主支架的上表面位于检测装置的一侧,合格品料箱和次品料箱分别设置于主支架的下方,上料箱设置于自动上料装置的右方,主支架包括支架本体、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第一挡块设置与支架本体的上表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自动上料装置的设置,达到了便于自动上料的目的,通过分拣装置、合格品料箱和次品料箱的设置,达到了便于将残次品与合格品自动分类的目的。合格品自动分类的目的。合格品自动分类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检测防腐保温管准直的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检测防腐保温管准直的装置
,具体为一种检测防腐保温管准直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保温管是绝热管道的简称,保温管用于液体、气体及其他介质的输送,在石油、化工、航天、温泉、军事、集中供热、中央空调、市政等管道的绝热工程保温。随着科技的发展,保温管所具备的功能越来越多,防腐便是其中的一种。防腐保温管在生产过程中,通常需要对保温管的准直度进行检测,便于了解保温管的生产质量。
[0003]目前,现有技术的保温管在出厂时,通常需要对保温管的准直进行监测,从而能过挑选出不符合条件的残次品,但现有的检测防腐保温管准直检测时需要人工上料,效率较低,并且不便于自动将合格品和次品进行分开存放,所以现有的检测防腐保温管准直的装置具有不便于自动上料和不便于将残次品与合格品自动分类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检测防腐保温管准直的装置,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检测防腐保温管准直的装置,包括主支架、自动上料装置、检测装置、分拣装置、合格品料箱、次品料箱和上料箱,所述自动上料装置设置于主支架的一侧面,所述检测装置设置于主支架的上表面,所述分拣装置设置与主支架的上表面位于检测装置的一侧,所述合格品料箱和次品料箱分别设置于主支架的下方,所述上料箱设置于自动上料装置的右方
[0008]所述主支架包括支架本体、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所述第一挡块设置与支架本体的上表面,所述第二挡块设置与支架本体的上表面位于第一挡块的右侧。
[0009]所述自动上料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一转轴、第一转轮、传送带、弧形块、第二支撑杆、第一电机、第二转轴和第二转轮,所述第一支撑杆设置于主支架的上表面,所述第一转轴设置于第一支撑杆的内侧壁,所述第一转轮设置于第一转轴的外表面,所述传送带设置于第一转轮的外表面,所述弧形块设置于传送带的外表面,所述第二支撑杆设置于主支架的上表面,所述第一电机设置于第二支撑杆的外表面,所述第二转轴设置于第二支撑杆的内侧壁,所述第二转轮设置于第二转轴的外表面。
[0010]所述检测装置包括外壳、第三支撑杆、电动伸缩杆、检测块、转动块,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二电机、重力传感器和弹簧,所述外壳与第三支撑杆的上端通过轴杆铰接,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下端设置于主支架的上表面,所述检测块设置于外壳的内侧壁,所述转动块设置于检测块的内侧壁,所述第一齿轮设置于转动块的一端,所述第二齿轮设置
于检测块的内侧壁,所述第二电机设置于检测块的内侧壁,所述第三齿轮设置于第二电机的输出轴的外表面,所述重力传感器设置于外壳的内底壁,所述弹簧设置于外壳的内底壁的中部。
[0011]所述分拣装置包括支撑板、限位滑块、第三电机、丝杆、滑块、导向块和缓冲板,所述支撑板设置于主支架的上表面,所述限位滑块设置于支撑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三电机设置于支撑板的上表面,所述丝杆设置于第三电机的输出轴的一端,所述缓冲板分别设置于导向块的两侧
[0012]所选的,所述传送带设置有三个且呈矩形阵列方式均匀分布,所述弧形块设置有若干个且均匀分布。
[0013]所选的,所述自动上料装置设置有两组且其中一组的左端靠近且高于另一组的右端,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二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
[0014]所选的,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两端分别设置于第三支撑杆的一侧面和外壳的下表面,所述重力传感器设置有四个且呈矩形阵列方式均匀分布。
[0015]所选的,所述分拣装置设置有若干个且呈矩形阵列方式均匀分布,所述上料箱的一侧设置有与自动上料装置适配的缺口,所述上料箱的内底壁设置有倾斜底面。
[0016](三)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检测防腐保温管准直的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8]1、该检测防腐保温管准直的装置,通过自动上料装置的设置,使该检测防腐保温管准直的装置具备了便于自动上料的效果,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第一电机的转动带动第二转轴旋转,从而带动传送带在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的外表面传动,通过设置两组自动上料装置,即可直接在传送带传动过程中将需要检测的保温管从上料箱的内部逐个取出,从而达到自动上料的效果,进而达到了便于自动上料的目的。
[0019]2、该检测防腐保温管准直的装置,通过分拣装置、合格品料箱和次品料箱的设置,使该检测防腐保温管准直的装置具备了便于对合格品和残次品进行自动该分类的效果,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检测装置对保温管进行检测后,可通过第三电机的转动带动丝杆旋转,进而带动滑块在限位滑块的内部滑动,滑动时可使检测完成的保温管分别按照合格品和次品将其分别从导向块的两侧掉落,通过缓冲板的缓冲再分别落入合格品料箱和次品料箱的内部,从而达到了便于将残次品与合格品自动分类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前视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主支架和自动上料装置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检测装置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技术检测装置前视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技术分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1、主支架;101、支架本体;102、第一挡块;103、第二挡块;2、自动上料装置;201、第一支撑杆;202、第一转轴;203、第一转轮;204、传送带;205、弧形块;206、第二支撑杆;207、第一电机;208、第二转轴;209、第二转轮;3、检测装置;301、外壳;302、第三支撑杆;
303、电动伸缩杆;304、检测块;305、转动块;306、第一齿轮;307、第二齿轮;308、第三齿轮;309、第二电机;3010、重力传感器;3011、弹簧;4、分拣装置;401、支撑板;402、限位滑块;403、第三电机;404、丝杆;405、滑块;406、导向块;407、缓冲板;5、合格品料箱;6、次品料箱;7、上料箱。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8]请参阅图1至6图,本技术提供技术方案:一种检测防腐保温管准直的装置,包括主支架1、自动上料装置2、检测装置3、分拣装置4、合格品料箱5、次品料箱6和上料箱7,自动上料装置2设置于主支架1的一侧面,检测装置3设置于主支架1的上表面,分拣装置4设置与主支架1的上表面位于检测装置3的一侧,合格品料箱5和次品料箱6分别设置于主支架1的下方,上料箱7设置于自动上料装置2的右方。
[0029]主支架1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检测防腐保温管准直的装置,包括主支架(1)、自动上料装置(2)、检测装置(3)、分拣装置(4)、合格品料箱(5)、次品料箱(6)和上料箱(7),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上料装置(2)设置于主支架(1)的一侧面,所述检测装置(3)设置于主支架(1)的上表面,所述分拣装置(4)设置与主支架(1)的上表面位于检测装置(3)的一侧,所述合格品料箱(5)和次品料箱(6)分别设置于主支架(1)的下方,所述上料箱(7)设置于自动上料装置(2)的右方;所述主支架(1)包括支架本体(101)、第一挡块(102)和第二挡块(103),所述第一挡块(102)设置与支架本体(101)的上表面,所述第二挡块(103)设置与支架本体(101)的上表面位于第一挡块(102)的右侧;所述自动上料装置(2)包括第一支撑杆(201)、第一转轴(202)、第一转轮(203)、传送带(204)、弧形块(205)、第二支撑杆(206)、第一电机(207)、第二转轴(208)和第二转轮(209),所述第一支撑杆(201)设置于主支架(1)的上表面,所述第一转轴(202)设置于第一支撑杆(201)的内侧壁,所述第一转轮(203)设置于第一转轴(202)的外表面,所述传送带(204)设置于第一转轮(203)的外表面,所述弧形块(205)设置于传送带(204)的外表面,所述第二支撑杆(206)设置于主支架(1)的上表面,所述第一电机(207)设置于第二支撑杆(206)的外表面,所述第二转轴(208)设置于第二支撑杆(206)的内侧壁,所述第二转轮(209)设置于第二转轴(208)的外表面;所述检测装置(3)包括外壳(301)、第三支撑杆(302)、电动伸缩杆(303)、检测块(304)、转动块(305),第一齿轮(306)、第二齿轮(307)、第三齿轮(308)、第二电机(309)、重力传感器(3010)和弹簧(3011),所述外壳(301)与第三支撑杆(302)的上端通过轴杆铰接,所述第三支撑杆(302)的下端设置于主支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令菊刘闯杜汉卿林洪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工国际建设安装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