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70118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09:17
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像保持体,其旋转,在外周面上形成图像,并能够在图像形成位置与维护位置之间沿旋转轴方向移动;发光部,其具有沿所述像保持体的旋转轴方向延伸的基体和配置于该基体且向所述像保持体的外周面照射光的多个发光元件,所述发光部与所述像保持体一起沿所述旋转轴方向移动;以及支承部,其与所述像保持体一起沿所述旋转轴方向移动,支承处于所述像保持体和所述发光部移动到所述维护位置且所述发光部相对于所述像保持体的定位被解除的状态下的所述发光部。解除的状态下的所述发光部。解除的状态下的所述发光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图像形成装置


[0001]本公开涉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日本特开2020

97169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具有: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其收纳有图像形成部;覆盖部件,其以相对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开闭自如的方式设置;以及开闭装置,其对所述覆盖部件进行开闭,所述开闭装置具有:第一卡定部和第二卡定部,它们将所述覆盖部件卡定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第一连结部,其与所述第一卡定部连结;以及第二连结部,其在使所述第一连结部向解除所述第一卡定部的卡定的方向移动的情况下,以使所述第二卡定部向接近所述第一卡定部的方向移动的方式将所述第一连结部与所述第二卡定部连结。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公开的目的在于,得到与在维护时操作者支承发光部的结构相比维护时的作业性提高的图像形成装置。
[0004]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案,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具备:像保持体,该像保持体旋转,在该像保持体的外周面上形成图像,该像保持体能够在图像形成位置与维护位置之间沿旋转轴方向移动;发光部,其具有:在所述像保持体的旋转轴方向上延伸的基体;以及配置于所述基体并向所述像保持体的外周面照射光的多个发光元件,所述发光部与所述像保持体一起在所述旋转轴方向上移动;以及支承部,其与所述像保持体一起在所述旋转轴方向上移动,并支承处于所述像保持体和所述发光部移动到所述维护位置且所述发光部相对于所述像保持体的定位被解除的状态下的所述发光部。
[0005]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案,当所述像保持体位于所述图像形成位置时,所述支承部是具有与所述定位被解除的状态的支承不同的功能的功能部件。
[0006]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案,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具备:调整部,其与所述发光部接触,通过使该发光部在光照射方向上移动来调整所述发光部在光照射方向上的位置;以及按压部,其从所述调整部的相反侧沿光照射方向按压所述发光部,所述支承部是所述按压部或所述调整部。
[0007]根据本公开的第四方案,所述支承部是在光照射方向上按压所述发光部的按压部,所述按压部具有在光照射方向上按压所述发光部的弹簧和收纳所述弹簧的筒体,在所述像保持体位于所述维护位置且去除了对所述发光部的弹力的状态下,利用所述筒体的端面支承所述发光部。
[0008]根据本公开的第五方案,所述发光部和所述按压部是分体的,在所述按压部安装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状态下,所述发光部被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卸下。
[0009]根据本公开的第六方案,所述调整部或作为所述功能部件的调整部具有接触部件,该接触部件与所述发光部接触,使该发光部在光照射方向上移动,所述调整部或作为所
述功能部件的调整部利用所述接触部件的接触面支承所述发光部。
[0010]根据本公开的第七方案,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具有使所述接触部件移动的驱动部,所述驱动部也与所述像保持体一起移动到所述维护位置。
[0011]根据本公开的第八方案,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具备:第一像保持体,其被从位于重力方向上侧的所述发光部照射光;第二像保持体,其被从位于重力方向下侧的所述发光部照射光;第一支承部,其支承所述第一像保持体;以及第二支承部,其支承所述第二像保持体,所述第一支承部和所述第二支承部是针对所述像保持体具有彼此不同的功能的部件。
[0012]根据本公开的第九方案,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定位部,该定位部设置于所述基体,确所述发光部在与光照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位置。
[0013]根据本公开的第十方案,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具有作为所述支承部的分离部件,所述分离部件与所述发光部连结,使所述发光部与所述像保持体分离。
[0014]根据本公开的第十一方案,当所述像保持体位于所述维护位置时,所述分离部件能够进行使所述发光部与所述像保持体分离的分离操作。
[0015]根据本公开的第十二方案,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具备:调整部,其与所述发光部接触,通过使该发光部在光照射方向上移动来调整所述发光部与所述像保持体的外周面之间的距离;以及按压部,其从所述调整部的相反侧沿光照射方向按压所述发光部,所述调整部和所述按压部与所述像保持体一起在所述旋转轴方向上移动。
[0016](效果)
[0017]根据所述第一方案,与操作者支承发光部的结构相比,维护时的作业性提高。
[0018]根据所述第二方案,与设置专用的支承部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部件数量的增加。
[0019]根据所述第三方案,与设置专用的支承部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部件数量的增加。
[0020]根据所述第四方案,与通过弹簧而对基体进行支承的结构相比,能够稳定地对发光部进行支承。
[0021]根据所述第五方案,能够在没有按压部的重量的状态下将发光部卸下。
[0022]根据所述第六方案,与以点对发光部进行支承的结构相比,能够稳定地对发光部进行支承。
[0023]根据所述第七方案,可以在向维护位置移动时不切断驱动的连结。
[0024]根据所述第八方案,与欲利用相同的部件进行支承的情况相比,能够简化支承部。
[0025]根据所述第九方案,与在维护位置处发光部在与光照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移动的结构相比,能够稳定地对发光部进行支承。
[0026]根据所述第十方案,与设置专用的支承部件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部件数量的增加。
[0027]根据第十一方案,与当像保持体位于图像形成位置时可执行分离操作的结构相比,从像保持体到发光部的距离可保持恒定。
[0028]根据第十二方案,与调节部和按压部跟像保持体分开移动的结构相比,能够简化维护操作。
附图说明
[0029]图1是表示具备第一实施方式的曝光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图。
[0030]图2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所使用的曝光装置的装置进深方向的一侧的调整部以及按压部的侧视图。
[0031]图3是曝光装置的调整部以及按压部的侧视图,将一部分设为剖面。
[0032]图4是曝光装置的调整部以及按压部的主视图,将一部分设为剖面。
[0033]图5是发光部的俯视图。
[0034]图6是与图4对应的调整部以及按压部的主视图,示出解除了按压部对发光部的按压的状态。
[0035]图7是与图6对应的调整部以及按压部的主视图,示出使发光部向与光照射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的状态。
[0036]图8是与图7对应的调整部以及按压部的主视图,示出使发光部向脱离方向移动的状态。
[0037]图9是曝光装置的调整部以及按压部的主视图,将一部分设为剖面。
[0038]图10是与图9对应的曝光装置的调整部和按压部的主视图,示出解除了按压部对发光部的按压的状态。
[0039]图11是与图10对应的曝光装置的调整部以及按压部的主视图,示出使发光部向脱离方向移动的状态。
[0040]图12是变形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图。
[0041]图13是变形例的曝光装置的侧视图。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具备:像保持体,该像保持体旋转,在该像保持体的外周面上形成图像,该像保持体能够在图像形成位置与维护位置之间沿旋转轴方向移动;发光部,其具有:在所述像保持体的旋转轴方向上延伸的基体;以及配置于所述基体并向所述像保持体的外周面照射光的多个发光元件,所述发光部与所述像保持体一起在所述旋转轴方向上移动;以及支承部,其与所述像保持体一起在所述旋转轴方向上移动,并支承处于所述像保持体和所述发光部移动到所述维护位置且所述发光部相对于所述像保持体的定位被解除的状态下的所述发光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当所述像保持体位于所述图像形成位置时,所述支承部是具有与在所述定位被解除的状态下的支承不同的功能的功能部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具备:调整部,其与所述发光部接触,通过使该发光部在光照射方向上移动来调整所述发光部在光照射方向上的位置;以及按压部,其从所述调整部的相反侧沿光照射方向按压所述发光部,所述支承部为所述按压部或所述调整部。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支承部是沿光照射方向按压所述发光部的按压部,所述按压部具有:弹簧,其沿光照射方向按压所述发光部;以及筒体,其收纳所述弹簧,在所述像保持体位于所述维护位置且去除了对所述发光部的弹力的状态下,利用所述筒体的端面支承所述发光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发光部和所述按压部是分体的,在所述按压部安装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状态下,所述发光部被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卸下。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调整部或作为所述功能部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鸨巢健太粕谷洋介小林孝彦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胶片商业创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