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沿输送方向输送调色剂图像的图像载体,第一图像形成部、第二图像形成部、第三图像形成部、第四图像形成部、底架、框架。底架支承第一曝光单元、第二曝光单元、第三曝光单元以及第四曝光单元,并具有第一嵌合部以及第二嵌合部,第二嵌合部在与输送方向平行的方向上位于第二曝光单元与第三曝光单元之间。框架具有与第一嵌合部嵌合的第三嵌合部、与第二嵌合部嵌合的第四嵌合部。第一嵌合部与第三嵌合部中的一个是在与输送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具有长轴的长孔,而另一个插入该长孔中。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高精度地对四个曝光部与四种颜色各自的图像形成部分别进行位置对准。位置对准。位置对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图像形成装置
[0001]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作为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中的一个,已知一种所谓的串联方式,即在一个转印带上绘制四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
[0003]在四种颜色各自的图像形成部的感光鼓上绘制静电潜像的曝光装置中,越来越多地使用具有所谓LED阵列的曝光部的结构,该LED阵列是通过将发光二极管沿着长度方向排列而成棒状结构。
[0004]还存在一种结构,其中,将与四种颜色各自的图像形成部相向以执行曝光的四个曝光部搭载在一个底架上,并将底架各自固定到图像形成装置的框架上。然而,有时四个曝光部与四种颜色各自的图像形成部的位置会产生偏差,因此为了保证图像形成质量,需要一种能够高精度地对四个曝光部与四种颜色各自的图像形成部分别进行位置对准的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能够高精度地对安装在一个底架上的四个曝光部与四种颜色各自的图像形成部分别进行位置对准的图像形成装置。
[0006]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图像载体,其沿输送方向从上游向下游输送调色剂图像;第一图像形成部,其用于在图像载体上形成调色剂图像;第二图像形成部,其位于第一图像形成部的下游,并在图像载体上形成调色剂图像;第三图像形成部,其位于第二图像形成部的下游,并在图像载体上形成调色剂图像;第四图像形成部,其位于第三图像形成部的下游,并在图像载体上形成调色剂图像;底架,其支承曝光第一图像形成部的第一曝光单元、曝光第二图像形成部的第二曝光单元、曝光第三图像形成部的第三曝光单元以及曝光第四图像形成部的第四曝光单元,并且具有第一嵌合部以及第二嵌合部,第二嵌合部在与输送方向平行的方向上位于第二曝光单元与第三曝光单元之间;以及框架,其具有与第一嵌合部嵌合的第三嵌合部、以及与第二嵌合部嵌合的第四嵌合部,并且支承通过第四嵌合部确定相对位置的底架、第一图像形成部、第二图像形成部、第三图像形成部、第四图像形成部以及图像载体,其中,第一嵌合部与第三嵌合部中的一个是在与输送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具有长轴的长孔,而另一个插入该长孔中。
[0007]通过本技术,能够高精度地对安装在一个底架上的四个曝光部与四种颜色各自的图像形成部分别进行位置对准。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从前侧左上方观察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
[0009]图2是从前侧观察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部的结构图;
[0010]图3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曝光部的立体图;
[0011]图4是从后侧观察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曝光部的图;
[0012]图5是从左侧观察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曝光部的图;
[0013]图6是从前侧左上方观察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单元周围的框架以及曝光部的立体图;
[0014]图7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曝光部、以及从前侧观察处于九十度倾斜的姿势的图像形成部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说明。图1是从前侧左上方观察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外观的立体图。在图1的左下方,示出了从图像形成装置1的左侧朝向右侧的箭头x、从地板侧朝向上方的箭头y以及从前侧朝向后侧的箭头z。
[0016]图像形成装置1具有显示器110、控制面板120、图像形成单元130、薄片收容部140以及图像读取部200。
[0017]调色剂盒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调色剂盒中可以装载可稍后消色的消色调色剂,也可以装载不可稍后消色的调色剂。
[0018]图像形成装置1使用调色剂在薄片上形成图像。
[0019]显示器110是液晶显示器或有机EL(Electro Luminescence:电致发光)显示器等图像显示装置。显示器110显示与图像形成装置1相关的各种信息。
[0020]控制面板120具有用于接收用户操作的多个按钮。显示器110与控制面板120可以一体地构成为触摸面板。
[0021]图像形成单元130基于由图像读取部200生成的图像信息以及经由通信路径接收的图像信息,来在薄片上形成图像。
[0022]图像读取部200将读取对象的图像信息作为光的明暗来读取。图像读取部200记录读取的图像信息。记录的图像信息可以经由网络被发送至其他的信息处理装置。记录的图像信息可以通过图像形成单元130在薄片上形成图像。
[0023]图2是从前侧观察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结构图。图像形成装置1具有图像读取部200、图像形成单元130、薄片收容部140以及输送部5。
[0024]输送部5具有对位辊24以及转印辊28。对位辊24使薄片的顶端的姿势对齐,并根据图像形成单元130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薄片上的时刻来输送薄片。对位辊24将薄片输送至转印辊28。
[0025]图像形成单元130具有作为第一图像形成部的图像形成部25Y、作为第二图像形成部的图像形成部25M、作为第三图像形成部的图像形成部25C、作为第四图像形成部的图像形成部25K、曝光部26、作为图像载体的转印带27、定影器29、调色剂盒33Y、33M、33C、33K、以及转印带清洁器35。
[0026]转印带27具有图像形成面,所述图像形成面是与图像形成部25Y、25M、25C、25K相向的表面。为了确保足够的长度,图像形成面以从前侧观察时从左侧向右侧变低的方式相对于地板以倾斜角D倾斜。在图像形成面的背面侧,转印带27具有用于限定图像形成面的倾
斜角D的辊271L、271R。在辊271L、271R之间并且在分别与图像形成部25Y、25M、25C、25K相向的面的背面侧,转印带27具有分别从图像形成部25Y、25M、25C、25K诱导调色剂图像的转印辊9。转印带27将分别从图像形成部25Y、25M、25C、25K依次重叠接收的调色剂图像输送至转印辊28,也就是说,转印带27沿平行于图像形成面的输送方向从上游向下游输送调色剂图像。转印辊28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薄片上。
[0027]图像形成部25Y、25M、25C、25K在转印带27的相向表面的行进方向上依次排列,也就是说,图像形成部25Y、25M、25C、25K沿输送方向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排列。从前侧观察时,图像形成部25Y、25M、25C、25K以沿着相对于地板倾斜的转印带27的方式从左侧向右侧依次沿着倾斜角D靠近地板而设置。图像形成部25Y在转印带27上形成黄色的调色剂图像。图像形成部25M在转印带27上形成品红色的调色剂图像。图像形成部25C在转印带27上形成青色的调色剂图像。图像形成部25K在转印带27上形成黑色的调色剂图像。图像形成部25Y、25M、25C、25K均具有感光鼓7,并且对感光鼓7进行充电、显影、清洁以及除电等。
[0028]定影器29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在通过转印辊28转印有调色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图像载体,其沿输送方向从上游向下游输送调色剂图像;第一图像形成部,其用于在所述图像载体上形成调色剂图像;第二图像形成部,其位于所述第一图像形成部的下游,并在所述图像载体上形成调色剂图像;第三图像形成部,其位于所述第二图像形成部的下游,并在所述图像载体上形成调色剂图像;第四图像形成部,其位于所述第三图像形成部的下游,并在所述图像载体上形成调色剂图像;底架,其支承曝光所述第一图像形成部的第一曝光单元、曝光所述第二图像形成部的第二曝光单元、曝光所述第三图像形成部的第三曝光单元以及曝光所述第四图像形成部的第四曝光单元,并且具有第一嵌合部以及第二嵌合部,所述第二嵌合部在与所述输送方向平行的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曝光单元与所述第三曝光单元之间;以及框架,其具有与所述第一嵌合部嵌合的第三嵌合部、以及与所述第二嵌合部嵌合的第四嵌合部,并且支承通过所述第四嵌合部确定相对位置的底架、所述第一图像形成部、所述第二图像形成部、所述第三图像形成部、所述第四图像形成部以及所述图像载体,其中,所述第一嵌合部与所述第三嵌合部中的一个是在与所述输送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具有长轴的长孔,而另一个插入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塚拓也,
申请(专利权)人: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