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轿厢智能电梯的轿厢防撞方法,所述电梯无曳引结构,所述电梯包括多个轿厢,轿厢安装在悬架装置上,悬架装置上还安装有驱动装置和导向限位装置,轿厢上或悬架装置上或导向限位装置上设置有防撞单元,所述防撞单元包括检测件和触发件,同一轨道上运行的相邻两个轿厢之间的距离接近至两个轿厢上的防撞单元接触时,一个轿厢上的检测件和触发件分别接触另一个轿厢上的触发件和检测件,两个轿厢上的检测件被触发,电梯控制系统接收到两个检测件被触发的信息后控制两个轿厢制停,或者控制两个轿厢变速运行以防止两个轿厢相撞。本发明专利技术相邻轿厢的触发件和检测件为机械接触和触发,动作稳定可靠,适用直轨和弧轨。适用直轨和弧轨。适用直轨和弧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轿厢智能电梯的轿厢防撞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梯
,具体为一种多轿厢智能电梯的轿厢防撞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现代社会和经济活动中,电梯已成为不可或缺的载人或载物垂直运输工具。自1854年电梯专利技术以来,电梯轿厢一直采用钢丝绳轮曳引驱动的方式运行,通过在大楼顶层设置机房、曳引电机及减速装置,带动钢丝绳以拉动轿厢及配重在井道内的轨道上运行。这种驱动方式使得在单个井道内通常仅能运行一个轿厢,单轿厢运行模式的电梯在低层建筑、客流量小的楼层尚且能满足使用需求。随着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大人口密度的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拔地而起,单轿厢运行模式的电梯其候梯时间长、运送效率低的缺点被不断放大,这种传统的单轿厢电梯运行模式已难以适应现代城市建筑快速发展的需求。
[0003]为提高建筑空间利用率以及电梯运送效率,降低建筑和电梯的造价成本,随着工程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一种多轿厢并行电梯正在开发应用。多轿厢并行电梯采用无曳引钢丝绳直接驱动技术,实现了同一个井道内可同时运行多台电梯轿厢,各井道之间的电梯可进行相互切换井道运行,实现超越运行。不同井道的轨道通过切换轨道连接,为了顺畅连接,轨道和切换轨道之间的连接处为弧形轨道,或者切换轨道本身为弧形轨道。
[0004]为了保障轿厢的安全运行,防止相邻轿厢在运行过程中发生碰撞,相邻的轿厢在运行过程中需要保证一定的安全距离,即相邻轿厢之间的距离要大于设定值。现有的多轿厢电梯系统轿厢之间的防撞方法,主要通过位置检测系统检测相邻轿厢的位置,控制系统对比分析相邻轿厢之间的实时距离是否满足安全距离要求来控制轿厢的启停及动作来防止轿厢相撞。该方法的可靠性完全取决于控制系统和位置检测系统等监测和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当位置控制系统或位置检测系统出现故障时,可能会导致轿厢相撞。有时为保证系统的可靠性,需要将系统的安全可靠等级尽量提高,这样会导致系统复杂,费用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轿厢智能电梯的轿厢防撞方法,在轿厢上或悬架装置上或导向限位装置上通过设置安全防撞检测件和安全防撞触发件,在相邻轿厢之间的距离等于设定距离时,触发件会直接接触并触发检测件,使相邻两个轿厢同时制停或变速运行以防止相撞,相邻轿厢的触发件和检测件为机械接触和触发,动作稳定可靠,适用直轨和弧轨,防撞单元通过导向轮适应轨道的轨迹,使防撞单元和轨道的角度保持不变,以使轿厢在经过弧轨时相邻两个轿厢的防撞单元能准确对准接触和触发。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多轿厢智能电梯的轿厢防撞方法,所述电梯无曳引结构,所述电梯包括多个轿厢,轿厢安装在悬架装置上,悬架装置上还安装有驱动装置和用于给悬架装置进行导向限位的导向限位装置,驱动装置带动悬架装置和轿厢沿着轨道运行,轿厢上或悬架装置上
或导向限位装置上设置有防撞单元,所述防撞单元包括检测件和触发件,同一轨道上运行的相邻两个轿厢之间的距离接近至两个轿厢上的防撞单元接触时,一个轿厢上的检测件和触发件分别接触另一个轿厢上的触发件和检测件,两个轿厢上的检测件被触发,电梯控制系统接收到两个检测件被触发的信息后控制两个轿厢制停,或者控制两个轿厢变速运行以防止两个轿厢相撞。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0009]对于电梯控制系统接收到两个检测件被触发的信息后控制两个轿厢制停的情况,检测件为接入到电梯安全回路的常闭开关,一个轿厢上的检测件被另一个轿厢上的触发件接触并触发后,作为常闭开关的触发件断开,所述电梯安全回路断开时,轿厢被制停。
[0010]对于电梯控制系统接收到两个检测件被触发的信息后控制两个轿厢变速的情况,所述检测件和电梯控制系统电连接,所述控制系统能接收到检测件的信号。
[0011]所述控制系统接收到检测件被触发的信号后:当相邻两个轿厢相向运行时,控制系统控制相邻两个轿厢同时减速运行;当相邻两个轿厢同向运行时,控制系统控制两个同向运行的轿厢中的后方轿厢减速,或前方轿厢加速运行,使相邻两个轿厢之间的最小运行距离大于等于安全距离。
[0012]每个轿厢上设有两组防撞单元,分别为上防撞单元和下防撞单元,一个轿厢上的上防撞单元位于下防撞单元的上方,一个轿厢上的上防撞单元用于和其上方的轿厢上的下防撞单元配合触发,一个轿厢上的下防撞单元用于和其下方的轿厢上的上防撞单元配合触发。
[0013]防撞单元还可设有多个具有导向限位功能的导向轮,多个导向轮对称贴合轨道的两侧滚动,引导防撞单元沿着轨道随行,即引导防撞单元沿着轨道长度方向运行,保证相邻两个轿厢的两个防撞单元能对准和接触。
[0014]检测件为自恢复型元件或者非自恢复型元件。
[0015]相互触发的两个防撞单元的安装座错开布设至两个防撞单元相互作用后互不干涉各自轿厢的运行。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轿厢上或悬架装置上或导向限位装置上通过设置安全防撞检测件和安全防撞触发件,在相邻轿厢之间的距离等于设定距离时,触发件会直接接触并触发检测件,使相邻两个轿厢同时制停或变速运行以防止相撞,相邻轿厢的触发件和检测件为机械接触和触发,动作稳定可靠,适用直轨和弧轨,防撞单元通过导向轮适应轨道的轨迹,使防撞单元和轨道的角度保持不变,以使轿厢在经过弧轨时相邻两个轿厢的防撞单元能准确对准接触和触发。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应用示意图;
[0018]图2是图1的A处放大示意图;
[0019]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应用示意图;
[0020]图4是图3的B处放大示意图;
[0021]图5是图3的C处放大示意图;
[0022]图6是图4的A
‑
A视角示意图;
[0023]图7是图5的B
‑
B视角示意图;
[0024]图8是图3的C
‑
C视角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
[0026]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
……
之上”、“在
……
上方”、“在
……
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
……
上方”可以包括“在
……
上方”和“在
……
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轿厢智能电梯的轿厢防撞方法,所述电梯无曳引结构,所述电梯包括多个轿厢(3),轿厢(3)安装在悬架装置上,悬架装置上还安装有驱动装置和用于给悬架装置进行导向限位的导向限位装置,驱动装置带动悬架装置和轿厢(3)沿着轨道(2)运行,其特征在于,轿厢(3)上或悬架装置上或导向限位装置上设置有防撞单元,所述防撞单元包括检测件和触发件,同一轨道(2)上运行的相邻两个轿厢(3)之间的距离接近至两个轿厢(3)上的防撞单元接触时,一个轿厢(3)上的检测件和触发件分别接触另一个轿厢(3)上的触发件和检测件,两个轿厢(3)上的检测件被触发,电梯控制系统接收到两个检测件被触发的信息后控制两个轿厢(3)制停,或者控制两个轿厢(3)变速运行以防止两个轿厢(3)相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电梯控制系统接收到两个检测件被触发的信息后控制两个轿厢(3)制停的情况,检测件为接入到电梯安全回路的常闭开关,一个轿厢(3)上的检测件被另一个轿厢(3)上的触发件接触并触发后,作为常闭开关的触发件断开,所述电梯安全回路断开时,轿厢(3)被制停。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电梯控制系统接收到两个检测件被触发的信息后控制两个轿厢(3)变速的情况,所述检测件和电梯控制系统电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立波,朱建伟,毛凯萍,刘翔,谭慧,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大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