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腹部外科手术后辅助病人早期下床活动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700893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09: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腹部外科手术后辅助病人早期下床活动的装置,包括助行器本体,助行器本体由下支架、上支架、四个支撑柱和四个万向轮组成,上支架顶端的头部位置对称固定设置有两个输液架,助行器本体的一侧设置有存放盒,助行器本体的另一侧设置有金属瓶架,上支架顶端的两侧均固定设置有手柄,手柄的外壁固定设置有刹车手把,上支架的顶端固定设置有支撑垫。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辅助腹部外科手术后的患者下床自行活动,无需多人辅助,同时能够便于放置输液袋、引流袋和氧气瓶等持续为患者提供治疗,达到增加患者下床活动的便捷性以及活动时长,从而提高腹部外科手术后的患者的康复效果。复效果。复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腹部外科手术后辅助病人早期下床活动的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康复训练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腹部外科手术后辅助病人早期下床活动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腹部手术特别是三、四级手术病人术后长时间卧床,易增加术后肠粘连、腹胀等并发症发生风险。而通过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可促进呼吸、胃肠、肌肉骨骼等多系统功能恢复,有利于预防肺部感染、压疮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减少术后肠粘连、腹胀发生,加快切口愈合,缩短住院时间。尽管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有诸多益处,但临床实践中的应用现状堪忧。导致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执行困难的原因主要包括:腹部外科手术后病人体能较虚弱。尤其是危重、疑难手术的病人需要使用监护仪且术后引流管、导管较多,不方便早期下床活动;有些病人及家属担心活动后疼痛加重等各种因素。
[0003]目前在普外科的临床医疗实践中,病人往往需要至少1

2位家属或医护人员搀扶帮助或使用简易的移动输液架协助腹部大手术后病人早期下床活动,这些方式需要大量的人力协助,或者由于辅助工具的设计缺陷导致早期下床活动时不方便,甚至下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腹部外科手术后辅助病人早期下床活动的装置,包括助行器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助行器本体由下支架(1)、上支架(2)、四个支撑柱和四个万向轮(6)组成,所述上支架(2)设置于下支架(1)的上方,四个所述支撑柱呈矩形阵列固定设置于下支架(1)和上支架(2)之间,四个所述万向轮(6)呈矩形阵列固定安装于下支架(1)的底端;所述上支架(2)顶端的头部位置对称固定设置有两个输液架,所述助行器本体的一侧设置有存放盒(17),所述助行器本体的另一侧设置有金属瓶架(18),所述存放盒(17)和金属瓶架(18)均通过连接板与上支架(2)固定连接;所述上支架(2)顶端的两侧均固定设置有手柄(7),所述手柄(7)的外壁固定设置有刹车手把(8),且所述刹车手把(8)通过刹车线与万向轮(6)上的刹车片传动连接,所述上支架(2)的顶端且位于手柄(7)的一侧位置处固定设置有支撑垫(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腹部外科手术后辅助病人早期下床活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架(2)的顶端固定设置有计时器(10),所述计时器(10)的一侧设置有收纳盒(11),且所述收纳盒(11)与上支架(2)固定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腹部外科手术后辅助病人早期下床活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包括支撑管(3)、支撑杆(4)和第一锁紧螺栓(5),所述支撑管(3)的底端与下支架(1)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4)与支撑管(3)的内腔滑动穿插设置,所述第一锁紧螺栓(5)螺纹贯穿支撑管(3)的顶部并延伸至内腔,所述支撑杆(4)的顶端与上支架(2)固定连接。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慧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