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万向移动结构,该万向移动结构包括: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其中,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呈交叉布置,且第一传动轴设于第二传动轴的上方;第一传动轮套设在第一传动轴上,可随第一传动轴同步旋转;第二传动轮套设在第二传动轴上,可随第二传动轴同步旋转;第一传动轮的直径小于第二传动轮的直径,以使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的最大直径端可相切于同一水平面。本申请提供了结构更为简单的万向移动结构,并提高了移动结构的结构稳定性、能量转化效率,降低了能耗,减小装置的重量,有利于产品化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多向移动结构存在运行系统结构复杂,运动部件过多,能耗较高的问题。较高的问题。较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万向移动结构
[0001]本申请涉及移动结构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万向移动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在VR游戏、沉浸式空间、虚拟现实融合拍摄等很多场景中,需要将人置于一定的虚拟环境中,人在其中还可能需要通过运动与环境发生一定的关系,如行走等,由于空间的有限性,人在做诸如行走的动作时,需要一种移动结构,该移动机构的作用在于:始终将人的移动(各个方向)限制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如中国专利CN107137875B一种用于虚拟现实的全向跑步装置中公开的结构(如图11所示):支撑架(210)、设置于所述支撑架(210)上并由若干第二方向传送带(230)依次排列连接组成的首尾相连的第一方向传送带(220)、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撑架(210)上的驱动装置(240);所述驱动装置(240)作用于所述第一方向传送带(220)表面,驱动所述第一方向传送带(220)和所述第二方向传送带(230)的传动,所述驱动装置(240)与所述控制终端(120)相连接。
[0003]该移动结构由第一方向传送带和第二方向传送带叠加组成,即在传统传送带方向的垂直方向安装子传动单元实现多向传动,该结构存在子系统(在传送带上的传送带)结构复杂,运动部件过多,能耗较高的问题。
[0004]在运动机能康复训练设备中也需要使用移动结构来将人体限制在一定的空间,但是目前运动机能康复训练设备中的移动结构一般为单向的传送带,无法改变运动方向,使用不灵活。
[0005]在物体传送设备中也需要使用移动结构来进行物体的输送,一般使用传送带或传送辊来进行物体定向输送,但是目前的传送方向依然较为单一,无法满足物体的多向传送。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万向移动结构,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移动结构存在运动结构复杂,运动部件过多,能耗较高的问题。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万向移动结构,该万向移动结构包括: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其中,
[0008]所述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呈交叉布置,且所述第一传动轴设于所述第二传动轴的上方;
[0009]所述第一传动轮套设在所述第一传动轴上,可随所述第一传动轴同步旋转;所述第二传动轮套设在所述第二传动轴上,可随所述第二传动轴同步旋转;
[0010]所述第一传动轮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传动轮的直径,以使所述第一传动轮和所述第二传动轮的最大直径端可相切于同一水平面。
[0011]进一步的,第一传动轴和所述第二传动轴分别连接一个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用于输出旋转动力或旋转阻力。
[0012]进一步的,第一传动轴设置为若干个并互相平行;
[0013]所述第二传动轴设置为若干个并互相平行;
[0014]每个所述第一传动轴上间隔布置有多个第一传动轮;每个所述第二传动轴上间隔布置有多个第二传动轮;
[0015]若干个所述第一传动轴分别连接一个所述动力机构或者若干个所述第一传动轴共同连接一个所述动力机构;
[0016]若干个所述第二传动轴分别连接一个所述动力机构或者若干个所述第二传动轴共同连接一个所述动力机构。
[0017]进一步的,第一传动轴呈横向布置,若干所述第一传动轴沿纵向均匀分布;
[0018]沿纵向分布的相邻所述第一传动轮在纵向上的投影全部重叠或部分重叠;
[0019]所述第二传动轴呈纵向布置,若干所述第二传动轴沿横向均匀分布;
[0020]沿横向分布的相邻所述第二传动轮在横向上的投影全部重叠或部分重叠。进一步的,第一传动轮和所述第二传动轮均设置为圆柱形。
[0021]进一步的,第一传动轮上沿其轴向开设有第一通槽,所述第二传动轮上沿其轴向开设有第二通槽;
[0022]沿纵向分布的相邻所述第一传动轮的所述第一通槽交错布置,以使相邻所述第一传动轮的最大直径端可交替的旋转至输出平面;
[0023]沿横向分布的相邻所述第二传动轮的所述第二通槽交错布置,以使相邻所述第二传动轮的最大直径端可交替的旋转至输出平面。
[0024]进一步的,第一传动轮上沿其轴向开设有第一通槽,所述第二传动轮上沿其轴向开设有第二通槽,以使所述第一传动轮的最大直径端和所述第二传动轮的最大直径端可交替的旋转至输出平面。
[0025]进一步的,第一通槽和所述第二通槽可设置为弧形槽。
[0026]进一步的,第一传动轮和所述第二传动轮的表面均设置有传动齿,所述传动齿沿对应的所述第一传动轮和所述第二传动轮的轴向延伸。
[0027]进一步的,还包括传动板,所述传动板设于所述第一传动轮和所述第二传动轮的上表面,并覆盖在至少与一组正交的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上;
[0028]所述传动板的下表面设置有与所述传动齿啮合的齿块,所述齿块设置为若干个并沿阵列分布。
[0029]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
[0030]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和所述第二升降机构分别与所述第一传动轴和所述第二传动轴对应,分别用于带动所述第一传动轴和所述第二传动轴升降,以使所述第一传动轮和所述第二传动轮可选择性的位于作用平面。
[0031]进一步的,动力机构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对应的所述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传动连接。
[0032]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其中,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呈交叉布置,且第一传动轴设于第二传动轴的上方;第一传动轮套设在第一传动轴上,可随第一传动轴同步旋转;第二传动轮套设在第二传动轴上,可随第二传动轴同步旋转;第一传动轮的直径小于第二传动轮的直径,以使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的最大直径端可相切于同一水平面,达到了在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上运
动时,以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旋转的方式在同一水平面提供第一传动轮旋转方向、第二传动轮旋转方向和二者合力方向的运行补偿的目的,整个运动过程中只存在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的旋转运动,简化了移动结构的构成,从而实现了提高移动结构的结构稳定性、能耗以及能量转化效率,减小装置的重量,有利于产品化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移动结构存在运行系统结构复杂,运动部件过多,能耗较高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33]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使得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变得更明显。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附图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34]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6]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传动轮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另一种传动轮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另一种传动轮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6是图5中传动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万向移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其中,所述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呈交叉布置,且所述第一传动轴设于所述第二传动轴的上方;所述第一传动轮套设在所述第一传动轴上,可随所述第一传动轴同步旋转;所述第二传动轮套设在所述第二传动轴上,可随所述第二传动轴同步旋转;所述第一传动轮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传动轮的直径,以使所述第一传动轮和所述第二传动轮的最大直径端可相切于同一水平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万向移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轴和所述第二传动轴分别连接一个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用于输出旋转动力或旋转阻力。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万向移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轴设置为若干个并互相平行;所述第二传动轴设置为若干个并互相平行;每个所述第一传动轴上间隔布置有多个第一传动轮;每个所述第二传动轴上间隔布置有多个第二传动轮;若干个所述第一传动轴分别连接一个所述动力机构或者若干个所述第一传动轴共同连接一个所述动力机构;若干个所述第二传动轴分别连接一个所述动力机构或者若干个所述第二传动轴共同连接一个所述动力机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万向移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轴呈横向布置,若干所述第一传动轴沿纵向均匀分布;沿纵向分布的相邻所述第一传动轮在纵向上的投影全部重叠或部分重叠;所述第二传动轴呈纵向布置,若干所述第二传动轴沿横向均匀分布;沿横向分布的相邻所述第二传动轮在横向上的投影全部重叠或部分重叠。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万向移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轮和所述第二传动轮均设置为圆柱形。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万向移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源,赵争,
申请(专利权)人:赵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