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控制系统及空调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70062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09: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温度控制系统及空调器;其中,温度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单元、电源单元、环境温度检测单元和蒸发器盘管温度检测单元;环境温度检测单元包括环温传感器组件和第一电感,蒸发器盘管温度检测单元包括内盘传感器组件和第二电感,控制模块用于获取环温传感器组件采集的环境温度和内盘传感器组件采集的蒸发器盘管温度,并根据环境温度和蒸发器盘管温度控制空调器的温度,该系统结构不仅实现了空调器的温度控制,还通过在环境温度检测单元和蒸发器盘管温度检测单元分别设置电感,起到抑制共模和差模等噪声干扰作用,改善了空调器的EMC测试合格率,且,结构简单,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价值。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温度控制系统及空调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器
,尤其是涉及温度控制系统及空调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空调需要满足国家的EMC(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电磁兼容)测试标准和要求才允许销售,即要求空调设备所产生的电磁能量既不对其它设备产生干扰,也不受其它设备的电磁能量干扰的能力,而空调EMC不合格、难整改等问题,是空调行业不可避免的难题。
[0003]现有的空调中,为了较好的控制温度,内机主控板采用的温度传感器电路包括两部分:环境温度传感器电路和蒸发器盘管温度传感器电路,其中,环境温度传感器电路通常包括环温传感器组件,用于检测环境温度;蒸发器盘管温度传感器电路通常包括内盘传感器组件,用于检测蒸发器盘管的温度。在实际应用中,上述环温传感器组件和内盘传感器组件,虽然可以实现温度检测,但是一般通过连接线设置在内机上,容易成为具有天线特性的辐射干扰源,以及容易被其他天线感应耦合,从而影响了空调的EMC性能,降低了空调的EMC测试合格率,不能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温度控制系统及空调器,以缓解上述问题,提高了空调器的EMC测试合格率。
[0005]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温度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单元、电源单元、以及分别与控制单元连接的环境温度检测单元和蒸发器盘管温度检测单元;环境温度检测单元和蒸发器盘管温度检测单元还分别与电源单元连接;其中,环境温度检测单元包括环温传感器组件和第一电感,蒸发器盘管温度检测单元包括内盘传感器组件和第二电感,第一电感和第二电感均与所述电源单元连接,环温传感器组件和内盘传感器组件还均与控制单元通信连接;控制模块用于获取环温传感器组件采集的环境温度和内盘传感器组件采集的蒸发器盘管温度,并根据环境温度和蒸发器盘管温度控制空调器的温度。
[0006]进一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第一电感和第二电感均为差共模一体化的贴片电感。
[0007]进一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第一电感的感量值满足:8uH~12uH,上述第二电感的感量值满足:8uH~12uH。
[0008]进一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环境温度检测单元还包括第一接口;其中,第一接口包括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第一端口与第一电感连接,第二端口与控制模块连接,第三端口与环温传感器组件连接。
[0009]进一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环温传感器组件包括第一热敏电阻,第一热敏电阻通过第一连接线与第三端口连接。
[0010]进一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环境
温度检测单元还包括第一滤波单元,其中,第一滤波单元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一电容;第二端口分别与第一电阻的一端和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电容的一端和控制模块连接,第一电容的另一端和第二电阻的另一端均接地。
[0011]进一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蒸发器盘管温度检测单元还包括第二接口;其中,第二接口包括第四端口、第五端口和第六端口,第四端口与第二电感连接,第五端口与控制模块连接,第六端口与内盘传感器组件连接。
[0012]进一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内盘传感器组件包括第二热敏电阻,第二热敏电阻通过第二连接线与第六端口连接。
[0013]进一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蒸发器盘管温度检测单元还包括第二滤波单元,其中,第二滤波单元包括第三电阻、第四电阻和第二电容;第五端口分别与第三电阻的一端和第四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三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电容的一端和控制模块连接,第二电容的另一端和第四电阻的另一端均接地。
[0014]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其中,室内机配置有上述第一方面的温度控制系统。
[001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带来了以下有益效果:
[001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温度控制系统及空调器,环境温度检测单元包括环温传感器组件和第一电感,蒸发器盘管温度检测单元包括内盘传感器组件和第二电感,控制模块用于获取环温传感器组件采集的环境温度和内盘传感器组件采集的蒸发器盘管温度,并根据环境温度和蒸发器盘管温度控制空调器的温度,该系统结构不仅实现了空调器的温度控制,还通过在环境温度检测单元和蒸发器盘管温度检测单元分别设置电感,起到抑制共模和差模等噪声干扰作用,改善了空调器的EMC测试合格率,且,结构简单,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0017]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而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在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0018]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环境温度传感器电路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蒸发器盘管温度传感器电路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温度控制系统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温度控制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现有空调器的内机主控板采用的温度传感器电路包括两部分:环境温度传感器电路和蒸发器盘管温度传感器电路;其中,如图1所示,环境温度传感器电路1包括CN1端子,该CN1端子包括三个端口,第一端口与电源5V连接,第二端口与环温传感器组件(未示出)连接,第三端口通过电阻R1、电阻R2和电容C1与内机中控制器3连接;以及,如图2所示,蒸发器盘管温度传感器电路2包括CN2端子,该CN2端子也包括三个端口,第一端口与电源5V连接,第三端口(未示出)与内盘传感器组件(未示出)连接,第二端口通过电阻R3、电阻R4和电容C2与内机中蒸发器连接。在实际应用中,环温传感器组件和内盘传感器组件一般通过连接线设置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单元、电源单元、以及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的环境温度检测单元和蒸发器盘管温度检测单元;所述环境温度检测单元和所述蒸发器盘管温度检测单元还分别与所述电源单元连接;其中,所述环境温度检测单元包括环温传感器组件和第一电感,所述蒸发器盘管温度检测单元包括内盘传感器组件和第二电感,所述第一电感和所述第二电感均与所述电源单元连接,所述环温传感器组件和所述内盘传感器组件还均与所述控制单元通信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环温传感器组件采集的环境温度和所述内盘传感器组件采集的蒸发器盘管温度,并根据所述环境温度和所述蒸发器盘管温度控制空调器的温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感和所述第二电感均为差共模一体化的贴片电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感的感量值满足:8uH~12uH,所述第二电感的感量值满足:8uH~12uH。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温度检测单元还包括第一接口;其中,所述第一接口包括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一电感连接,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第三端口与所述环温传感器组件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温传感器组件包括第一热敏电阻,所述第一热敏电阻通过第一连接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军陈志强易红艳周鹏宇刘亚洲王学武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