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101)、室外换热器(105)、室内换热器(301)、蓄能器(201)和阀门组件,蓄能器(201)的第一端分别与室外换热器(105)和压缩机(101)的排气口连通,蓄能器(201)的第二端分别与室内换热器(301)和压缩机(101)的进气口连通;阀门组件与压缩机(101)、室外换热器(105)、室内换热器(301)和蓄能器(201)连接,阀门组件被配置为控制冷媒的流向和/或连接管路的通断,以调节蓄能器(201)的状态,并实现空调系统在不同工作模式之间的切换,蓄能器(201)的状态包括非工作状态、储蓄冷量状态、释放冷量状态、储蓄热量状态和释放热量状态。状态和释放热量状态。状态和释放热量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空调
,尤其涉及一种空调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多联机空调制热化霜是当今空调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空调频繁的化霜会导致整体制热效果差,化霜过程中室内温度降低,用户使用舒适性差。
[0003]为了解决空调制热化霜的问题,目前已有许多应对手段,其中,结合蓄热模块化霜的系统逐渐在空调行业兴起,即制热运行时进行蓄热,化霜时进行放热,以此减小室内温度的波动。但蓄热模块的运行形式比较单一,无法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而且管路设计复杂,给用户造成不良体验。
[0004]需要说明的是,公开于本技术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系统,解决相关技术中的空调系统无法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的问题。
[0006]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包括:
[0007]压缩机;
[0008]室外换热器;
[0009]室内换热器;
[0010]蓄能器,蓄能器的第一端分别与室外换热器和压缩机的排气口连通,蓄能器的第二端分别与室内换热器和压缩机的进气口连通;和
[0011]阀门组件,与压缩机、室外换热器、室内换热器和蓄能器连接,阀门组件被配置为控制冷媒的流向和/或连接管路的通断,以调节蓄能器的状态,并实现空调系统在不同工作模式之间的切换,蓄能器的状态包括非工作状态、储蓄冷量状态、释放冷量状态、储蓄热量状态和释放热量状态。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阀门组件包括第一控制阀和第一节流件,第一控制阀和第一节流件并联连接于蓄能器的第一端和室外换热器之间。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阀门组件包括第二控制阀,第二控制阀设置于室内换热器和第一连接点之间的连接管路上,第一连接点位于室外换热器与第一控制阀和第一节流件连接的管路上。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阀门组件包括第三控制阀,第三控制阀设置于蓄能器的第一端和压缩机的排气口之间的连接管路上。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阀门组件包括第四控制阀,第四控制阀设置于蓄能器的第二端与压缩机的进气口之间的连接管路上。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阀门组件包括第二节流件,第二节流件的第一端与蓄能器的第二端连通,第二节流件的第二端分别与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连通。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阀门组件包括第三节流件,第三节流件设置于室外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之间的连接管路上。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阀门组件包括四通阀,四通阀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第一接口与压缩机的排气口连通,第二接口与室外换热器连通,第三接口与压缩机的进气口连通,第四接口与室内换热器连通。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系统还包括设置于室外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之间的过冷器,且过冷器与压缩机的进气口连通。
[0020]在一些实施例中,阀门组件包括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第三控制阀、第四控制阀、第一节流件、第二节流件、第三节流件和四通阀,第一控制阀和第一节流件并联连接于蓄能器的第一端和第一连接点之间,第一连接点与室外换热器连通,第二控制阀设置于第一连接点与室内换热器之间的连接管路上,第三控制阀设置于蓄能器的第一端和压缩机的排气口之间的连接管路上,第四控制阀设置于蓄能器的第二端与压缩机的进气口之间的连接管路上,第二节流件的第一端与蓄能器的第二端连通,第二节流件的第二端分别与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连通,第三节流件设置于室外换热器和第一连接点之间的连接管路上,四通阀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第一接口与压缩机的排气口连通,第二接口与室外换热器连通,第三接口与压缩机的进气口连通,第四接口与室内换热器连通。
[0021]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对阀门组件的操作,可以改变冷媒的流向和/或调节连接管路的通断,以调节蓄能器的状态,并实现空调系统在多个不同工作模式之间的切换;而且,蓄能器具有非工作状态、储蓄冷量状态、释放冷量状态、储蓄热量状态和释放热量状态,即蓄能器既可以参与工作,也可以不参与工作;在参与工作时,既可以蓄冷,也可以释冷;既可以蓄热,也可以释热,因此可以更高程度地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0022]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3]图1为本技术空调系统一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空调系统一些实施例在常规制冷模式下的冷媒流动示意图。
[0025]图3为本技术空调系统一些实施例在完全蓄冷模式下的冷媒流动示意图。
[0026]图4为本技术空调系统一些实施例在制冷蓄冷模式下的冷媒流动示意图。
[0027]图5为本技术空调系统一些实施例在过冷释冷模式下的冷媒流动示意图。
[0028]图6为本技术空调系统一些实施例在冷凝释冷模式下的冷媒流动示意图。
[0029]图7为本技术空调系统一些实施例在并联释冷模式下的冷媒流动示意图。
[0030]图8为本技术空调系统一些实施例在常规制热模式下的冷媒流动示意图。
[0031]图9为本技术空调系统一些实施例在完全蓄热模式下的冷媒流动示意图。
[0032]图10为本技术空调系统一些实施例在制热蓄热模式下的冷媒流动示意图。
[0033]图11为本技术空调系统一些实施例在混合释热模式下的冷媒流动示意图。
[0034]图12为本技术空调系统一些实施例在独立释热模式下的冷媒流动示意图。
[0035]图13为本技术空调系统一些实施例在化霜模式下的冷媒流动示意图。
[0036]图中:
[0037]1、室外机;2、蓄能设备;3、液侧总管;4、气侧总管;
[0038]101、压缩机;102、油分离器;103、单向阀;104、四通阀;105、室外换热器;106、第三节流件;107、第四节流件;108、第五控制阀;109、过冷器;110、气液分离器;
[0039]201、蓄能器;202、第一气管;203、第二气管;204、第一液管;205、第二液管;206、第一节流件;207、第一控制阀;208、第三控制阀;209、第二节流件;210、第四控制阀;211、第二控制阀;
[0040]301、室内换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101);室外换热器(105);室内换热器(301);蓄能器(201),所述蓄能器(201)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室外换热器(105)和所述压缩机(101)的排气口连通,所述蓄能器(201)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室内换热器(301)和所述压缩机(101)的进气口连通;和阀门组件,与所述压缩机(101)、所述室外换热器(105)、所述室内换热器(301)和所述蓄能器(201)连接,所述阀门组件被配置为控制冷媒的流向和/或连接管路的通断,以调节所述蓄能器(201)的状态,并实现所述空调系统在不同工作模式之间的切换,所述蓄能器(201)的状态包括非工作状态、储蓄冷量状态、释放冷量状态、储蓄热量状态和释放热量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组件包括第一控制阀(207)和第一节流件(206),所述第一控制阀(207)和所述第一节流件(206)并联连接于所述蓄能器(201)的第一端和所述室外换热器(105)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组件包括第二控制阀(211),所述第二控制阀(211)设置于所述室内换热器(301)和第一连接点之间的连接管路上,所述第一连接点位于所述室外换热器(105)与所述第一控制阀(207)和所述第一节流件(206)连接的管路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组件包括第三控制阀(208),所述第三控制阀(208)设置于所述蓄能器(201)的第一端和所述压缩机(101)的排气口之间的连接管路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组件包括第四控制阀(210),所述第四控制阀(210)设置于所述蓄能器(201)的第二端与所述压缩机(101)的进气口之间的连接管路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组件包括第二节流件(209),所述第二节流件(209)的第一端与所述蓄能器(201)的第二端连通,所述第二节流件(209)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室内换热器(301)和所述室外换热器(105)连通。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组件包括第三节流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仕强,袁帆,陈敏,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