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门槛梁加强结构和配备有该门槛梁加强结构的车辆,门槛梁加强结构包括第一加强构件、第二加强构件和第三加强构件,其中:第一加强构件的侧壁设置有加强突出部;第二加强构件的侧壁设置有第一加强肋,第一加强肋从前上方向后下方延伸并具有预定弧度;第三加强构件的侧壁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加强肋,第二加强肋从前下方向后上方延伸并具有预定弧度;其中,在第一加强构件、第二加强构件和第三加强构件的相互连接的位置设置有连接突出部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一加强构件的加强突出部减少偏置碰撞时门槛梁部位的溃缩,并通过第二加强构件的第一加强肋和第三加强构件的第二加强肋减少侧面碰撞时门槛梁部位向车内方向的扭转。向车内方向的扭转。向车内方向的扭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门槛梁加强结构和配备有该门槛梁加强结构的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门槛梁加强结构和配备有该门槛梁加强结构的车辆。
技术介绍
[0002]车体的门槛梁部位在车辆碰撞时起到抵抗车辆的变形以维持生存空间的重要的作用。随着碰撞相关法和相关规定越来越严格,对门槛梁部位的进一步加强成为了车身设计中的重点。其中,侧面碰撞时门槛梁部位的扭转,以及偏置碰撞时门槛梁部位的溃缩,都对乘员的生存空间起到极其不利的影响。
[0003]对此,中国技术专利CN215553598U大量使用了非金属材料进行填充,不同加强件之间使用胶粘接在一起,但是这种方案的成本和重量较高。
[0004]另外,中国技术专利CN110171486U采用铸造铝与铆接的连接方式,这种结构的强度大,但是成本较高,并且不同位置对应不同碰撞的差异性设计有待提高。
[0005]因此,现有的门槛梁加强结构存在进一步改进的需要。
[0006]公开于本技术背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提供一种门槛梁加强结构和配备有该门槛梁加强结构的车辆,门槛梁加强结构通过设置第一加强构件的加强突出部减少偏置碰撞时门槛梁部位的溃缩,并通过第二加强构件的第一加强肋和第三加强构件的第二加强肋减少侧面碰撞时门槛梁部位向车内方向的扭转。
[0008]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门槛梁加强结构,包括沿车身的纵向方向以预定顺序连接的第一加强构件、第二加强构件和第三加强构件,其中:所述第一加强构件的侧壁设置有向车辆内侧突出的至少一个加强突出部;所述第二加强构件的侧壁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加强肋,所述第一加强肋从前上方向后下方延伸并具有预定弧度;所述第三加强构件的侧壁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加强肋,所述第二加强肋从前下方向后上方延伸并具有预定弧度;其中,在第一加强构件、第二加强构件和第三加强构件的相互连接的两者的连接位置设置有向车辆内侧突出的至少一个连接突出部件。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加强构件、第二加强构件和第三加强构件以第一加强构件、第二加强构件和第三加强构件的顺序沿车身的纵向方向从前往后顺次连接。
[0010]优选地,所述第一加强构件的前端位于车辆A柱的下方,所述第二加强构件和第三加强构件之间的连接突出部件位于车辆B柱的下方。
[0011]优选地,所述第一加强肋和所述第二加强肋具有向上的弧度。
[0012]优选地,所述第一加强构件的侧壁向内部拱起,以形成一个加强突出部,所述第一
加强构件的横截面呈“M”形。
[0013]优选地,所述第一加强构件的后端设置有向车辆内部延伸的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二加强构件的前端设置有向车辆内部延伸的第二延伸部,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构成连接突出部件;所述第二加强构件的后端设置有向车辆内部延伸的第三延伸部,所述第三加强构件的前端设置有向车辆内部延伸的第四延伸部,第三延伸部和第四延伸部构成连接突出部件。
[0014]优选地,所述第一延伸部设置有第一翻边,所述第二延伸部设置有第二翻边,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焊接在一起以形成连接突出部件,所述第三延伸部设置有第三翻边,所述第四延伸部设置有第四翻边,第三翻边和第四翻边焊接在一起以形成连接突出部件。
[0015]优选地,所述第一加强构件、第二加强构件和第三加强构件形成为一体,两个连接突出部件的其中一个焊接在第一加强构件和第二加强构件连接的位置,两个连接突出部件的另一个焊接在第二加强构件和第三加强构件连接的位置。
[0016]优选地,两个连接突出部件、第一加强构件、第二加强构件和第三加强构件形成为一体。
[0017]优选地,所述的门槛梁加强结构进一步包括门槛梁外板,所述门槛梁外板包括开口朝向车辆内部的安装槽,所述第一加强构件、第二加强构件和第三加强构件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
[0018]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配备有如第一方面所述的门槛梁加强结构。
[0019]本技术的门槛梁加强结构,通过设置第一加强构件的加强突出部减少偏置碰撞时门槛梁部位的溃缩,并通过第二加强构件的第一加强肋和第三加强构件的第二加强肋减少侧面碰撞时门槛梁部位向车内方向的扭转。
[0020]本技术的装置具有其它的特性和优点,这些特性和优点从并入本文中的附图和随后的实施方案中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将在并入本文中的附图和随后的实施方案中进行详细陈述,这些附图和实施方案共同用于解释本技术的特定原理。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实施方案的门槛梁加强结构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实施方案的门槛梁加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第一加强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第二加强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第三加强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本技术实施方案的门槛梁加强结构的受力示意图;
[0027]图7为加强肋与连接突出部件的正面示意图;
[0028]图8为图2的一种立体分解图。
[0029]应当理解,附图不一定是按照比例绘制,而是呈现各种特征的简化表示,以对本技术的基本原理进行说明。本技术所公开的具体设计特征(包括例如具体尺寸、方向、位置和形状)将部分地由具体所要应用和使用的环境来确定。
[0030]在这些图中,贯穿附图的多幅图,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本技术的相同或等同
的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将详细参考本技术的各个实施方案,这些实施方案的示例呈现在附图中并描述如下。尽管本技术将与示例性的实施方案相结合进行描述,应当理解本说明书并非旨在将本技术限制为这些示例性的实施方案。相反,本技术旨在不但覆盖这些示例性的实施方案,而且覆盖可以被包括在本技术的精神和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之内的各种选择形式、修改形式、等价形式及其它实施方案。
[0032]下面结合图1至图8对本技术实施方案的门槛梁加强结构进行说明。
[0033]配合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实施方案的门槛梁加强结构包括沿车身的纵向方向以预定顺序连接的第一加强构件100、第二加强构件200和第三加强构件300。本技术实施方案的门槛梁加强结构设置有两组,并对称地设置在车辆的左右两侧。
[0034]第一加强构件100的侧壁101设置有向车辆内侧突出的至少一个加强突出部102。
[0035]第二加强构件200的侧壁201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加强肋202,第一加强肋202从前上方向后下方延伸并具有预定弧度。第一加强肋202向车辆内部突出。
[0036]第三加强构件300的侧壁301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加强肋302,第二加强肋302从前下方向后上方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门槛梁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沿车身的纵向方向以预定顺序连接的第一加强构件、第二加强构件和第三加强构件,其中:所述第一加强构件的侧壁设置有向车辆内侧突出的至少一个加强突出部;所述第二加强构件的侧壁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加强肋,所述第一加强肋从前上方向后下方延伸并具有预定弧度;所述第三加强构件的侧壁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加强肋,所述第二加强肋从前下方向后上方延伸并具有预定弧度;其中,在第一加强构件、第二加强构件和第三加强构件的相互连接的两者的连接位置设置有向车辆内侧突出的至少一个连接突出部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槛梁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构件、第二加强构件和第三加强构件以第一加强构件、第二加强构件和第三加强构件的顺序沿车身的纵向方向从前往后顺次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槛梁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构件的前端位于车辆A柱的下方,所述第二加强构件和第三加强构件之间的连接突出部件位于车辆B柱的下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槛梁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肋和所述第二加强肋具有向上的弧度。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槛梁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构件的侧壁向内部拱起,以形成一个加强突出部,所述第一加强构件的横截面呈“M”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槛梁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构件的后端设置有向车辆内部延伸的第一延伸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立鹏,贾宇婷,张世超,王安敏,刘金钊,杨昭云,
申请(专利权)人: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