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电池总成与后地板总成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9848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7 20: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总成与后地板总成连接结构,包括后地板总成和安装在所述后地板总成上的动力电池总成;所述动力电池总成包括动力电池本体、两个前支耳以及多个后支耳,两个所述前支耳分别设置在所述动力电池本体的前部的左右两侧,多个所述后支耳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动力电池本体的后部的顶部,并且多个所述后支耳均向上且向后凸出于所述动力电池本体;所述后地板总成包括后地板面板,还包括与所述后地板面板的下侧连接的前安装点加强件、后安装点加强件、后地板前横梁以及电池包加强梁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保证动力电池的安装稳定性,改善汽车NVH性能,提升后地板总成的动刚度,提升碰撞安全性能。提升碰撞安全性能。提升碰撞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力电池总成与后地板总成连接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车体,具体涉及一种动力电池总成与后地板总成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强势崛起,人们的购车意愿逐渐向混合动力汽车或者纯电动汽车倾斜,油电混动的市占率稳步上升。其中搭载了HEV动力的车型不仅满足了用户的里程焦虑,最重要的是HEV混动车型是不需要外接充电装置补能的,这就解决了充电排队、充电麻烦等用户痛点,并且实现了油耗的大幅下降,所以受到市场青睐。但是由于HEV动力电池的体积大且重量重,对于安装稳定性、碰撞安全性能、车体动刚度以及NVH性能均提出了较高的需求。
[0003]CN203306113U公开了一种电动乘用车后地板结构,包括后地板骨架,后地板骨架上焊接有前部后地板和后部后地板,后地板骨架包括后地板左边纵梁和后地板右边纵梁,后地板左边纵梁和后地板右边纵梁之间设有后地板前横梁、后地板中横梁和后地板后横梁,在后地板左边纵梁和后地板右边纵梁上设有电池包固定点。该电动乘用车后地板结构中,对称设置的后地板左边纵梁、后地板右边纵梁及后地板前横梁、后地板中横梁和后地板后横梁共同构成后地板骨架为框架式结构,不仅保证了较高的电池固定点强度,又能增强车身性能,提高车身的弯曲刚度、扭转刚度。毋庸置疑,上述专利文献公开的技术方案是所属
的一种有益的尝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力电池总成与后地板总成连接结构,能够保证动力电池的安装稳定性,改善汽车NVH性能,提升后地板总成的动刚度,提升碰撞安全性能。
[0005]本技术中的一种动力电池总成与后地板总成连接结构,包括后地板总成和安装在所述后地板总成上的动力电池总成;
[0006]所述动力电池总成包括动力电池本体、两个前支耳以及多个后支耳,两个所述前支耳分别设置在所述动力电池本体的前部的左右两侧,多个所述后支耳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动力电池本体的后部的顶部,并且多个所述后支耳均向上且向后凸出于所述动力电池本体;
[0007]所述后地板总成包括后地板面板,还包括与所述后地板面板的下侧连接的前安装点加强件、后安装点加强件、后地板前横梁以及电池包加强梁组件;
[0008]所述后地板面板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动力电池总成的电池凹仓,所述电池凹仓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向上凸出于的前安装凸台以及后安装凸台,所述前支耳与所述前安装凸台相抵靠,所述后支耳与所述后安装凸台相抵靠;
[0009]所述后地板前横梁与前安装凸台之间形成第一空腔,所述前安装点加强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空腔中,所述前支耳通过螺栓与所述前安装凸台以及前安装点加强件连接;所述
电池包加强梁组件与后安装凸台之间形成第二空腔,所述后安装点加强件设置在所述第二空腔中,所述后支耳通过螺栓与所述后安装凸台以及后安装点加强件连接。
[0010]进一步,所述后安装点加强件包括后加强件以及设置在所述后加强件的远离所述后地板面板一侧的第二预焊螺母,所述后安装凸台以及后加强件上对应所述第二预焊螺母的位置设置有第二过孔。
[0011]进一步,所述后加强件包括第二横板以及与所述第二横板的前侧连接的第二斜板;所述第二横板与后安装凸台相抵靠,所述第二过孔以及第二预焊螺母均设置在所述第二横板上;所述第二斜板的下部与后安装凸台相抵靠,所述第二斜板的上部与后安装凸台之间形成第三空腔。
[0012]进一步,所述前安装点加强件包括前加强件以及设置在所述前加强件的远离所述后地板面板一侧的第一预焊螺母,所述后地板面板以及前加强件上对应所述第一预焊螺母的位置设置有第一过孔。
[0013]进一步,所述前加强件包括包括第一横板以及与所述第一横板的后侧连接的第一斜板;所述第一斜板以及第二斜板均与所述前安装凸台相抵靠,所述第一过孔以及第一预焊螺母均设置在所述第一横板上。
[0014]进一步,所述电池包加强梁组件包括电池包加强梁本体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电池包加强梁本体的左右两端的两个加强梁连接件。
[0015]进一步,还包括与所述后地板面板的下侧连接的两个车体纵梁,所述后地板前横梁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车体纵梁连接,所述电池包加强梁组件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车体纵梁连接。
[0016]进一步,还包括与所述后地板面板的下侧连接的多个前横梁连接件,多个所述前横梁连接件的长度方向沿前后方向,多个所述前横梁连接件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前横梁连接件的后端均与所述后地板前横梁连接。
[0017]进一步,还包括与所述后地板面板的下侧连接的后地板第一后横梁以及后地板第二后横梁,所述后地板第一后横梁以及后地板第二后横梁的长度方向沿左右方向,所述后地板第一后横梁以及后地板第二后横梁均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电池包加强梁组件的后方。
[0018]进一步,所述电池凹仓的下侧设置有线束过孔加强件,所述电池凹仓以及线束过孔加强件上均开设有线束过孔。
[001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0]1、本技术的多个后支耳均向上凸出于动力电池本体,从而使动力电池本体的上端面平行且低于后安装凸台的上端面,能够使动力电池总成的上端面与汽车车体结构间留有足够的安全间隙,另外,多个后支耳均向上凸出于动力电池本体,能够使动力电池本体的后端面与后安装凸台之间也留有足够的安全间隙;
[0021]2、本技术的前安装点加强件以及后地板前横梁能够对前安装凸台的强度进行加强,后安装点加强件以及电池包加强梁组件能够对前安装凸台的强度进行加强,从而能够提高前支耳以及后支耳的安装稳定性,进而保证动力电池的安装稳定性,能够改善汽车NVH性能;
[0022]3、本技术能够大幅度提升后地板总成的动刚度,提升碰撞安全性能;
[0023]4、本专利技术能够便于电池线束的安装和通过,线束过孔加强件能够对线束过孔的周边区域进行加强。
附图说明
[0024]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技术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
[002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技术的爆炸示意图;
[0027]图3为本技术的后地板总成的结构示意图(从上方观测);
[0028]图4为本技术的后地板总成的结构示意图(从下方观测);
[0029]图5为本技术的前安装点加强件的周边的截面示意图;
[0030]图6为本技术的后安装点加强件的周边的截面示意图。
[0031]附图中标记如下:
[0032]1‑
后地板总成,11

后地板面板,111

电池凹仓,112

前安装凸台,113

后安装凸台,114

线束过孔加强件,115

线束过孔,12

前安装点加强件,121

前加强件,1211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电池总成与后地板总成连接结构,包括后地板总成(1)和安装在所述后地板总成(1)上的动力电池总成(2),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电池总成(2)包括动力电池本体(21)、两个前支耳(22)以及多个后支耳(23),两个所述前支耳(22)分别设置在所述动力电池本体(21)的前部的左右两侧,多个所述后支耳(23)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动力电池本体(21)的后部的顶部,并且多个所述后支耳(23)均向上且向后凸出于所述动力电池本体(21);所述后地板总成(1)包括后地板面板(11),还包括与所述后地板面板(11)的下侧连接的前安装点加强件(12)、后安装点加强件(13)、后地板前横梁(14)以及电池包加强梁组件(15);所述后地板面板(11)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动力电池总成(2)的电池凹仓(111),所述电池凹仓(111)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向上凸出于的前安装凸台(112)以及后安装凸台(113),所述前支耳(22)与所述前安装凸台(112)相抵靠,所述后支耳(23)与所述后安装凸台(113)相抵靠;所述后地板前横梁(14)与前安装凸台(112)之间形成第一空腔(41),所述前安装点加强件(12)设置在所述第一空腔(41)中,所述前支耳(22)通过螺栓(3)与所述前安装凸台(112)以及前安装点加强件(12)连接;所述电池包加强梁组件(15)与后安装凸台(113)之间形成第二空腔(42),所述后安装点加强件(13)设置在所述第二空腔(42)中,所述后支耳(23)通过螺栓(3)与所述后安装凸台(113)以及后安装点加强件(13)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总成与后地板总成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安装点加强件(13)包括后加强件(131)以及设置在所述后加强件(131)的远离所述后地板面板(11)一侧的第二预焊螺母(132),所述后安装凸台(113)以及后加强件(131)上对应所述第二预焊螺母(132)的位置设置有第二过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电池总成与后地板总成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加强件(131)包括第二横板(1311)以及与所述第二横板(1311)的前侧连接的第二斜板(1312);所述第二横板(1311)与后安装凸台(113)相抵靠,所述第二过孔以及第二预焊螺母(132)均设置在所述第二横板(1311)上;所述第二斜板(1312)的下部与后安装凸台(113)相抵靠,所述第二斜板(1312)的上部与后安装凸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龙顺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