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燃油箱技术领域,尤其公开了一种具有支撑车梯的燃油箱,包括箱体和支撑车梯,所述支撑车梯贴合于箱体表面,所述箱体内部设有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竖直分布,所述第一加强筋分别与箱体底部和支撑车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加强筋倾斜分布,所述第二加强筋一端与第一加强筋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加强筋的另一端与支撑车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加强筋的内部和第二加强筋的内部均设有空腔,所述空腔与外界连通,所述空腔不与箱体连通,与传统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通过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为支撑车梯提供了支撑,提高了支撑车梯的结构强度,空腔可以降低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的重量,降低了货车或卡车的能耗。车或卡车的能耗。车或卡车的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支撑车梯的燃油箱
[0001]本技术涉及燃油箱
,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支撑车梯的燃油箱。
技术介绍
[0002]在汽车行业快速发展的今天,燃油箱作为燃油车的必要组成部分之一,已经出现了多种型号或多种材料的燃油箱,在大型卡车或者货车中,为了减轻整体的重量,燃油箱采用的也都是轻质材料,如PVC、橡胶和尼龙等,以上几种材料制作而成的燃油箱与其他材质的燃油箱相比,更加轻盈,可以减小汽车的能耗。
[0003]由于货车或者卡车底盘较高,司机需要借助车梯才能攀爬到驾驶室或者挂车上,而货车或者卡车的燃油箱体积又较大,为了节省空间,人们将车梯与燃油箱结合,专利技术了带有台阶的燃油箱,司机可以通过燃油箱上的台阶攀爬到挂车上,普通的PVC、橡胶和尼龙材质的强度并不能支撑人们在燃油箱上频繁攀爬,为了满足燃油箱上的台阶的结构强度,人们通常是在燃油箱的台阶上安装踏板,踏板通过与燃油箱侧壁连接,从而将受力传递到燃油箱侧壁上,减轻燃油箱的台阶处的单点受力程度,但是安装了踏板的燃油箱体积会增加,为了减小踏板对燃油箱整体体积的影响,人们专利技术了一种能够折叠的踏板,在使用时可以支撑在燃油箱的台阶上,不使用时折叠起来,踏板与燃油箱的台阶贴合在一起,为了能够多次折叠,踏板材质多采用耐磨的金属材料,但是这种金属材料的踏板会大幅度增加燃油箱的整体重量,给货车或卡车增加能耗。
[0004]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能够有效降低体积和重量的且具有支撑车梯的燃油箱,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具有步梯的燃油箱的体积或者重量较重的问题,现提供一种具有支撑车梯的燃油箱。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具有支撑车梯的燃油箱,包括箱体和支撑车梯,所述支撑车梯贴合于箱体表面,所述箱体内部设有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竖直分布,所述第一加强筋分别与箱体底部和支撑车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加强筋倾斜分布,所述第二加强筋一端与第一加强筋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加强筋的另一端与支撑车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加强筋的内部和第二加强筋的内部均设有空腔。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均为圆柱形。
[0009]进一步的,所述支撑车梯包括台阶,所述第二加强筋一端与所述台阶之间的夹角处固定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台阶上设有凹槽。
[0011]进一步的,所述箱体上设有第三加强筋,所述第三加强筋竖直分布于箱体的表面。
[0012]本技术的具有支撑车梯的燃油箱,第一加强筋沿着竖直方向对支撑车梯提供
支撑力,所述第二加强筋在倾斜方向为支撑车梯提供支撑力,且二者均位于燃油箱内部,在为支撑车梯提供支撑力的同时并不会使燃油箱的体积增加,同时支撑车梯贴合于箱体的表面,也不会使燃油箱的体积增加,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内部设有空腔,减小了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的重量,与传统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通过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为支撑车梯提供了支撑,提高了支撑车梯的结构强度,空腔可以降低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的重量,降低了货车或卡车的能耗。
附图说明
[0013]图1 为本技术结构参考图;
[0014]图2 为本技术主视图;
[0015]图3为本技术A
‑
A剖视图。
[0016]附图标记:1、箱体;2、支撑车梯;3、第一加强筋;4、第二加强筋;5、空腔;6、台阶;7、凹槽;8、第三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技术特征、技术目的与技术效果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18]实施例一:
[0019]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支撑车梯2的燃油箱,包括箱体1和支撑车梯2,所述支撑车梯2贴合于箱体1表面,如图3所示,所述箱体1内部设有第一加强筋3和第二加强筋4,所述第一加强筋3竖直分布,所述第一加强筋3分别与箱体1底部和支撑车梯2注塑成型,所述第二加强筋4倾斜分布,所述第二加强筋4一端与第一加强筋3的底部注塑成型,所述第二加强筋4的另一端与支撑车梯2注塑成型,所述第一加强筋3的内部和第二加强筋4的内部均设有空腔5。
[0020]优选的,所述第一加强筋3和第二加强筋4均为圆柱形。
[0021]优选的,所述支撑车梯2包括台阶6,所述第二加强筋4一端与所述台阶6之间的夹角处注塑成型。
[0022]优选的,所述台阶6上设有凹槽7。
[0023]优选的,所述台阶6上设有保护罩,所述保护罩与凹槽7位置相对应。
[0024]优选的,所述箱体1上设有第三加强筋8,所述第三加强筋8呈竖直分布于箱体1的表面。
[0025]优选的,所述支撑车梯2、所述箱体1、所述第一加强筋3与第二加强筋4均为一体成型设计,另一方面,整个燃油箱均为同种材料,如尼龙、橡胶和PVC等。
[0026]优选的,所述第一加强筋3与箱体1的连接处为倒圆角设计,所述第一加强筋3与支撑车梯2的连接处为倒圆角设计,所述第二加强筋4与台阶6的连接处为倒圆角设计,所述第二加强筋4与第一加强筋3底部的连接处为倒圆角设计。
[0027]使用时,第一加强筋3沿着竖直方向对支撑车梯2提供支撑力,所述第二加强筋4在倾斜方向为支撑车梯2提供支撑力,且二者均位于燃油箱内部,在为支撑车梯2提供支撑力的同时并不会使燃油箱的体积增加,同时支撑车梯2贴合于箱体1的表面,也不会使燃油箱
的体积增加,第一加强筋3和第二加强筋4内部设有空腔5,减小了第一加强筋3和第二加强筋4的重量,通过第一加强筋3和第二加强筋4为支撑车梯2提供了支撑,提高了支撑车梯2的结构强度,空腔5可以降低第一加强筋3和第二加强筋4的重量,降低了货车或卡车的能耗。
[0028]综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技术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的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及修饰,皆应属于本技术的技术范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支撑车梯(2)的燃油箱,包括箱体(1)和支撑车梯(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车梯(2)贴合于箱体(1)表面,所述箱体(1)内部设有第一加强筋(3)和第二加强筋(4),所述第一加强筋(3)竖直分布,所述第一加强筋(3)分别与箱体(1)底部和支撑车梯(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加强筋(4)倾斜分布,所述第二加强筋(4)一端与第一加强筋(3)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加强筋(4)的另一端与支撑车梯(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加强筋(3)的内部和第二加强筋(4)的内部均设有空腔(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新波,刘树合,李国庆,陈业浩,胡东会,朱磊,陈亮,胡方玉,李娟娟,张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睿硕滚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