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后插件光信号快速盲插互连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9771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7 20: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前后插件光信号快速盲插互连结构,包括安装于前插板卡的前插板卡用光安装模块、安装于背板上的背板用光安装模块、双通MT接触件和安装于后插板卡的后插板卡用光安装模块;前插板卡用光安装模块内装配有前插光缆接触件,后插板卡用光安装模块内装配有后插光缆接触件,双通MT接触件安装在背板用光安装模块中,两端分别与前插光缆接触件和后插光缆接触件互连;前插板卡用光安装模块、后插板卡用光安装模块均通过引导结构Ⅰ与背板用光安装模块实现盲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需频繁将带状光缆MT与光转接连接器拆装造成的可维护性差、可靠性差等问题,实现了前、后插件光信号的快速盲插互连。插件光信号的快速盲插互连。插件光信号的快速盲插互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前后插件光信号快速盲插互连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连接器
,特别涉及一种基于VITA架构的前后插件光信号快速盲插互连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VITA46.10 VPX后插模块标准中详细定义了关于后插件的设计要求,涉及到节点定义、子板外形尺寸以及连接器选用等内容,但电气定义这一块仅对全电模块进行了阐述,并未对带射频模块(或带光模块)进行规定。
[0003]当前基于VITA架构的VPX机箱,在机箱内部安装后插件时,如图1及图2,前插板卡引出至对应后插板卡的光信号往往使用光缆进行连接。此种互连形式的缺点在于:
[0004]1)目前的互连形式,因背板后部直接甩出光纤(MT带状光缆),随后接至后插板卡光转接连接器上,故每次后插板卡与背板组件插拔时,需要频繁地将带状光缆MT与光转接连接器进行拆装,因此,其可维护性较差;
[0005]2)因互连形式的局限,光缆MT反复拆装时,难免会拉扯,反复弯折,因为光缆本身的脆弱性,存在影响光信号可靠性的风险;
[0006]3)因需要对后插板卡上的光缆进行拆装,故后插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后插件光信号快速盲插互连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于前插板卡(1)对插端的前插板卡用光安装模块(2)、安装于背板(3)上的背板用光安装模块(4)、双通MT接触件(5)和安装于后插板卡(6)对插端的后插板卡用光安装模块(7);所述背板设至于前插板卡和后插板卡之间,前插板卡用光安装模块内装配有前插光缆(8)以及与前插光缆互连的前插光缆接触件,后插板卡用光安装模块内装配有后插光缆(10)以及与后插光缆互连的后插光缆接触件(11),双通MT接触件安装在背板用光安装模块中,其一端与前插光缆接触件互连,另一端与后插光缆接触件互连;前插板卡及后插板卡与背板对插时,前插板卡用光安装模块及后插板卡用光安装模块均通过引导结构Ⅰ与背板用光安装模块实现盲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后插件光信号快速盲插互连结构,其特征在于:背板用光安装模块包括壳体Ⅰ(12)和壳体Ⅱ(13),壳体Ⅰ和壳体Ⅱ分别安装固定在背板的两个侧面;壳体Ⅰ和壳体Ⅱ的背板安装面以及背板上还均设置有双通MT接触件安装孔(1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后插件光信号快速盲插互连结构,其特征在于:壳体Ⅰ和壳体Ⅱ通过引导结构Ⅱ快速精准地安装到背板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后插件光信号快速盲插互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导结构Ⅱ包括设置在壳体Ⅰ和壳体Ⅱ的背板安装面上的导销或导柱,对应地,背板上设置有与导销或导柱配合的引导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后插件光信号快速盲插互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导结构Ⅰ包括导销(18)和导套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健田恒响李慧利郝丙仁王淑娟
申请(专利权)人: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