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导地线压接弯曲度检测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9758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7 20: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导地线压接弯曲度检测工具,主要应用于电力设计技术领域,含数码管显示屏、位移传感器、耐张线夹压接段、拉线位移传感器、正六边形内框、连接杆、正六边形外框,所述正六边形外框平均分成上、下两个等腰梯形构件,所述上、下两个等腰梯形构件内侧设置正六边形卡扣,所述正六边形卡扣与耐张线夹压接段贴合。应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智能导地线压接弯曲度检测工具,质量轻、结构强度高,携带、使用方便,适应性强,自动化程度高,可快速获取35kV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导地线压接弯曲度检测工具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力设计
,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导地线压接弯曲度检测工具。

技术介绍

[0002]架空输电线路导、地线一般采用耐张线夹和接续管等压接金具连接,其连接方式一般为压接。在架空输电线路的运行过程中,压接型耐张线夹不仅要承受导线的导电功能,还要承受导线的全部张力,在导线接续压接中由于压接后的变形,压接管伸长后易出现整体弯曲,特别是在导线展放中经过铁塔悬垂绝缘子串上悬挂的导线滑轮后,极易对接续管造成弯曲。架空导线压接的质量非常重要,它对保证线路可靠运行,确保安全供电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旦出现工艺失控或压接偏差,通过外观检查很难发现问题,传统检测方法是在压接后采用游标卡尺进行弯曲度测量,游标卡尺测量需经过测量计算判断,人员技术水平要求较高,操作方法复杂,计算困难,导致压接管测量效率低。
[0003]目前没有有效的智能导地线压接弯曲度检测工具,为加快输电线路数字化运维技术的研究,运用智能导地线压接弯曲度检测工具对设备缺陷进行数据分析,实现输电线路装备智能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针对采用游标卡尺进行弯曲度测量,人员技术水平要求较高,操作方法复杂,计算困难,压接管测量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智能导地线压接弯曲度检测工具。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智能导地线压接弯曲度检测工具,包括数码管显示屏、位移传感器、耐张线夹压接段、拉线位移传感器、正六边形内框、连接杆、正六边形外框,所述正六边形外框平均分成上、下两个等腰梯形构件,所述上、下两个等腰梯形构件内侧设置正六边形卡扣,所述正六边形卡扣与耐张线夹压接段贴合,所述上等腰梯形构件之间通过腰线与上底交点处设置的连接杆连接在一起,所述下等腰梯形构件之间通过腰线与上底交点处设置的连接杆连接在一起,所述上、下两个等腰梯形构件下底与腰线交点处设置通孔,所述通孔内穿入连接杆将上、下两个等腰梯形构件合并为正六棱柱构件,所述正六棱柱构件中部安装正六边形内框,所述正六边形内框每个边上依次设置位移传感器,所述上等腰梯形构件顶部设置数码管显示屏,所述数码管显示屏下方设置单片机,所述下等腰梯形构件上设置拉线位移传感器。
[0006]优选的,所述正六边形外框、连接杆采用铝合金材料制作。
[0007]优选的,所述位移传感器通过螺栓与正六边形内框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数码管显示屏、单片机采用工程塑料制作的外壳包覆。
[0009]本技术的原理:本技术外观呈正六棱柱,正六边形内框、连接杆、正六边形外框采用铝合金材料制作,由上、下两个等腰梯形构件组成,组合后为正六边形外框,中间为正六边形内框,所述上、下两个等腰梯形构件下底终点设置有通孔,将上、下两个等腰
梯形构件组合完毕后,插入连接杆,即可将上、下两个等腰梯形构件连接为正六棱柱,拆掉其中下底终点的一根连接杆,上、下两个等腰梯形构件可围绕其中的一根连接杆开合,在正六边形内框的每一条边上依次设置位移传感器,在正六边形外框一侧设置有拉线位移传感器和数码管显示屏。具体使用时,在输电线路施工中主要采用高空压接方式,检修人员在数十米的高空将架空导线压接到耐张线夹里后,打开本技术,将其套在耐张线夹压接段上,调整位移传感器使其与耐张线夹的六个面相接触,水平滑动位移传感器,此操作可以测量到耐张线夹的三组对边在不同位置的厚度值,实现弯曲最大位置弦高数据采集、分析功能,将拉线位移传感器的拉线拉出到需要检测的位置,即可检测此段距离的长度数据,两项数据经过单片机分析、输出到数码管显示屏,检测段的弯曲度及弯曲部分的长度数据实现数字化输出,作业人员根据这些数据即可判断该线夹压接是否符合标准。
[0010]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智能导地线压接弯曲度检测工具,检修人员在在的高空检修作业时采用传统测量方法进行弯曲度检测,计算量大、过程复杂,无法快速检测,运用智能测量装置的六边形固定器匹配单板式、双板式耐张线夹、接续管,只需将本装置卡到线夹或接续管上,简单操作即可实现弯曲最大位置弦高数据采集、分析功能,第一时间将信息反馈,无需复杂计算,缩短了作业时间,降低了对检修人员技能的要求;在高空检修工作中可任意方向调整,适用于35kV

500kV输电线路耐张线夹、压接管弯曲度测量工作,最大测量长度可匹配800平方毫米的导线,集成度高,小巧便携,无需再配采集仪等多种其它工具,降低高空坠物的机率;提高输电线路隐蔽工程的质量把控,避免了压接质量异常导致的导线异常发热、断线等重大安全隐患,提高缺陷消除率,减少停电时间,防止因此类问题造成的设备停电,提升电网设备运行水平,保障电网安全稳定的运行,提高施工质量。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一种智能导地线压接弯曲度检测工具,质量轻、结构强度高,携带、使用方便,适应性强,自动化程度高,可快速获取 35kV

500kV输电线路耐张线夹、压接管弯曲度,缩短了作业时间,提高作业效率,保证线夹压接质量,提升电网设备运行水平,保障电网安全稳定的运行。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101

架空导线,102

数码管显示屏,103

正六边形内框,104

位移传感器,105

连接杆,106

正六边形外框,107

耐张线夹压接段,108

拉线位移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4]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为:如图1所示,一种智能导地线压接弯曲度检测工具,包括数码管显示屏102、位移传感器104、耐张线夹压接段107、拉线位移传感器108、正六边形内框103、连接杆105、正六边形外框106,所述正六边形外框106平均分成上、下两个等腰梯形构件,所述上、下两个等腰梯形构件内侧设置正六边形卡扣,所述正六边形卡扣与耐张线夹压接段 107贴合,所述上等腰梯形构件之间通过腰线与上底交点处设置的连接杆105 连接在一起,所述下等腰梯形构件之间通过腰线与上底交点处设置的连接杆 105连接在一起,所述上、下两个等腰梯形构件下底与腰线交点处设置通孔,所述通孔内穿入连接杆
105将上、下两个等腰梯形构件合并为正六棱柱构件,所述正六棱柱构件中部安装正六边形内框103,所述正六边形内框103每个边上依次设置位移传感器104,所述上等腰梯形构件顶部设置数码管显示屏102,所述数码管显示屏102下方设置单片机,所述下等腰梯形构件上设置拉线位移传感器108。
[0015]本技术的使用过程:在输电线路施工中主要采用高空压接方式,检修人员在数十米的高空将架空导线101压接到耐张线夹里后,打开本技术,将其套在耐张线夹压接段107上,调整位移传感器104使其与耐张线夹的六个面相接触,水平滑动位移传感器104,此操作可以测量到耐张线夹的三组对边在不同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导地线压接弯曲度检测工具,包括数码管显示屏(102)、位移传感器(104)、耐张线夹压接段(107)、拉线位移传感器(108),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正六边形内框(103)、连接杆(105)、正六边形外框(106),所述正六边形外框(106)平均分成上、下两个等腰梯形构件,所述上、下两个等腰梯形构件内侧设置正六边形卡扣,所述正六边形卡扣与耐张线夹压接段(107)贴合,所述上等腰梯形构件之间通过腰线与上底交点处设置的连接杆(105)连接在一起,所述下等腰梯形构件之间通过腰线与上底交点处设置的连接杆(105)连接在一起,所述上、下两个等腰梯形构件下底与腰线交点处设置通孔,所述通孔内穿入连接杆(105)将上、下两个等腰梯形构件合并为正六棱柱构件,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锋邱光伟尤志鹏曹森薛峰张松石利荣李文达魏冬明蒋先启李鹏祥苗俊马志永陈奇成张莹瑾钱海罗艺黄愈博凌维周王璋刘立文陈宣林张宇雄王成鑫颜冲强翟雄张锦涛冯文斐刘春作胡留方尹倩晏凯梁益伟严光强周利奎母其威何俊光徐锐刘泽灿张令交窦崇喜李侯王强刘林赵跃红刘艳娇李媛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曲靖供电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