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刺绣机剪线方法,属于刺绣机技术领域。方法应用于动刀与定刀之间设有绣线保持结构的刺绣机剪线装置,其包括:步骤S10,控制机针下针,将面线带到针板下方;步骤S20,当面线被带到针板下方后,控制动刀勾取面线向着定刀运动,直至停止在动刀与定刀未闭合的止限位;此时,勾取的面线止限于所述绣线保持结构;步骤S30,控制机针下针,完成至少一个线迹的刺绣;步骤S40,控制动刀自所述止限位向定刀运动,当动刀与定刀闭合时,剪断面线线头。本发明专利技术避免面线线头被带入旋梭形成新的线迹,影响绣品品质。品品质。品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刺绣机剪线方法
[0001]本申请是2021年4月27日提出的“一种刺绣机剪线装置及刺绣机剪线方法”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CN202110459465.3的分案申请。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刺绣机
,尤其涉及一种刺绣机剪线方法。
技术介绍
[0003]目前对于刺绣机行业,绣品完成一个图形单元,开始刺绣另外一个图形单元时,需要对布面下方的面线和底线进行剪线处理,由于绣品单元数量众多需要频繁剪线,而剪线后起针留下的线头是位于布面下方的。一般刺绣机剪线后起针刺绣机针带动的一根面线穿过布面后被旋梭勾取并分开为前后两股,这前后两股线形成一个线圈通过旋梭包裹旋梭当中的底线。在形成线圈、套结过程中,由于面线线头未被束缚,容易出现绣线无法抽紧的情况,此时布面下方的线头杂乱,线头长短不一,大大影响绣品质量;并且线迹太松易导致底线挣脱,容易发生脱线、断线现象。
[0004]技术专利CN201071451Y公开了一种绣花机剪线装置,并具体公开了装置由动刀、定刀以及控制动刀运动的动刀驱动机构所组成,动刀与定刀设置于一同样设置在针板上的动刀组件中,动刀在动刀驱动机构的控制下能够与定刀处于重叠,针板上还设有一个在动刀勾线、剪线过程中压住底线线头的捕线装置。该专利仅仅在剪线过程中压住底线线头,并未对剪线后起针刺绣的面线线头进行束缚,仍存在绣线无法抽紧而造成的线头杂乱、长短不一,以及易挣脱底线发生脱线、断线的问题。
[0005]申请人在先专利技术申请CN 2021101748749公开了一种刺绣机剪线方法,并具体公开了方法包括:步骤S10,控制机针下针,将面线线头带到针板下方;步骤S20,当面线线头被带到针板下方后,控制剪线动刀勾取面线线头向着剪线定刀运动,直至停止在剪线动刀与剪线定刀未闭合的止限位;此时,勾取的面线止限于剪线动刀下方的底线保持器;步骤S30,控制机针下针,完成至少一个线迹的刺绣;步骤S40,控制剪线动刀自所述止限位向剪线定刀运动,当剪线动刀与剪线定刀闭合时,剪断面线线头。该专利技术利用现有绣花机上位于剪线动刀下方的底线保持器在剪线前束缚面线线头,在底线和面线均由底线保持器保持下进行剪线,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线头长短不一,以及线迹太松易导致底线挣脱的问题。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底线保持器位于剪线动刀下方,面线位于底线保持器与剪线动刀之间,剪断后,面线线头易折弯180度后朝向旋梭方向,使得第二针起针时,线环套上形成新线头,影响绣品品质。此外,剪线完毕后,底线保持器上会残留有废料。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刺绣机剪线方法,避免布面下方的线头杂乱、线头长短不一,解决了线迹太松易导致底线挣脱而发生脱线、断线的问题,还能避免面线线头被带入旋梭形成新的线迹,影响绣品品质。
[0007]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刺绣机剪线装置,包括均设于梭床上的动刀、定刀、动刀驱动机构;所述动刀安装在动刀驱动机构的刀杆上;所述定刀在其定刀刀刃刃口方向的后侧设有通孔;所述动刀与所述定刀之间设有绣线保持结构,所述弹片绣线保持结构包括绣线保持本体,所述绣线保持本体至少部分作用在动刀上表面,且绣线保持本体的作用部位于动刀刀刃刃口方向的前侧;所述绣线保持本体前端呈上扬趋势延伸,形成绣线保持结构的自由端,所述绣线保持结构的自由端伸入所述通孔内;所述绣线保持结构用于在剪线前将底线和/或面线线头束缚在绣线保持本体的作用部与动刀之间;所述动刀驱动机构驱动动刀向着定刀运动,运动时动刀的动刀剪线端头叉出待剪底线和面线并向着定刀继续运动,直到动刀与定刀重合时,动刀刀刃与定刀刀刃共同作用剪断底线和面线。
[0008]该专利技术利用设置于定刀与动刀之间的绣线保持结构,能有效束缚底线和/或面线线头(即在起针时既束缚面线又束缚面线;在面线剪断后,束缚底线),避免布面下方的线头杂乱、线头长短不一,解决了线迹太松易导致底线挣脱而发生脱线、断线的问题。
[0009]相比在先专利技术申请CN 2021101748749采用位于动刀下方的底线保持器束缚底面线的方案而言,在先申请虽然能够束缚底面线线头,但是由于底线保持器位于动刀下方,导致面线线头呈180度弯折后面朝旋梭,在第二针起针时,会带上线迹,形成新线头,则大大影响绣品品质。而本案并不采用底线保持器来束缚底面线,而采用绣线保持结构,该绣线保持结构设置于动刀上方,避免将面线线头折弯180度,使得面线线头始终保持远离旋梭的方向,避免线头被套入线环而形成新的线迹。同时,该绣线保持结构能有效束缚底面线线头。
[0010]剪线完毕后,会产生废料。在先专利技术申请中的底线保持器位于动刀下方,当二次张开动刀后,废料会残留在底线保持器上,不容易清除。而采用本专利技术设于定刀与动刀之间的绣线保持结构,在二次张开动刀后,废料易快速排出。
[0011]此外,本专利技术还能避免动刀勾取底线时底线被意外切断。剪断前,底线一端固定在面料处,另一端是连接在旋梭的梭芯内;动刀勾取底线过程中,实际是将梭芯处的底线拉出后再剪断。当采用在先专利技术申请中的底线保持器时,动刀勾取处与梭芯之间的底线已被底线保持器压住,相当于此段底线承受了更多的压力,当动刀向着定刀继续运动时,经过定刀刃口时容易被提前切断。而采用本专利技术的绣线保持结构时,针板与绣线保持结构之间底线相对不动,在动刀勾取底线过程中,底线未受到更多压力,能在动刀刃口与定刀刃口重合时剪断,不会在勾取过程中提前切断。
[0012]作为优选,所述绣线保持结构为弹片或纤维状结构。
[0013]作为优选,所述绣线保持本体的后端固定在所述定刀的上方,所述绣线保持本体自定刀上方穿过所述通孔后作用于所述动刀上表面。
[0014]作为优选,所述绣线保持本体的后端固定在定刀上表面,或者固定在梭床上。
[0015]作为优选,所述绣线保持本体的后端固定在所述定刀的下方。
[0016]作为优选,所述绣线保持本体的后端固定在定刀下表面,或者固定在梭床上。
[0017]作为优选,所述通孔替换为盲孔,所述盲孔开设于所述定刀的下表面上,所述绣线保持结构的自由端伸入所述盲孔内;或者,设有通孔的定刀替换为不设置通孔的定刀,所述绣线保持结构的自由端位于所述定刀与所述动刀之间。
[0018]作为优选,所述动刀其朝向定刀的动刀剪线作用部设有向下倾斜的倾斜表面,所
述倾斜表面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动刀剪线作用部前端开设有用于形成动刀剪线端头的凹口,所述凹槽在其远离所述动刀剪线端头的另一侧末端的槽底设有凹孔或通孔,所述凹孔的孔壁与所述倾斜表面形成动刀刀刃,或者所述通孔的孔壁与所述倾斜表面形成动刀刀刃;所述定刀其朝向动刀的定刀剪线作用部的底部设有定刀刀刃。
[0019]作为优选,所述绣线保持本体的作用部作用在动刀的凹槽底面。
[0020]一种刺绣机剪线方法,应用于动刀与定刀之间设有绣线保持结构的刺绣机剪线装置,方法应用于刺绣机控制端,方法包括:步骤S10,控制机针下针,将面线线头带到针板下方;步骤S20,当面线线头被带到针板下方后,控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刺绣机剪线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动刀与定刀之间设有绣线保持结构的刺绣机剪线装置,方法应用于刺绣机控制端,方法包括:步骤S10,控制机针下针,将面线线头带到针板下方;步骤S20,当面线线头被带到针板下方后,控制动刀勾取面线线头向着定刀运动,直至停止在动刀与定刀未闭合的止限位;此时,勾取的面线止限于所述绣线保持结构;步骤S30,控制机针下针,完成至少一个线迹的刺绣;步骤S40,控制动刀自所述止限位向定刀运动,当动刀与定刀闭合时,剪断面线线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刺绣机剪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0还包括:在机针穿过针板孔之前,控制动刀打开,使得面线能从针板孔穿过且穿过定刀与动刀之间的空间,之后被旋梭勾起。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刺绣机剪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0还包括:在面线线头被带到针板下方后且在下一次机针穿过针板孔之前,控制动刀打开,使得面线能穿过定刀与动刀之间的空间且面线能被动刀勾取。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刺绣机剪线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步骤S10控制机针下针穿过针板孔之前,控制面线夹持器夹紧面线,之后执行步骤S10;在步骤S20之后且在步骤S30控制机针下针穿过针板孔前,控制面线夹持器打开,以松开面线,之后执行步骤S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天龙,方狄永,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镨美科智能刺绣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