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依车开设式机构及装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9577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7 20: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依车开设式机构,该机构包括与车辆连接的框架、翻转门、滑动机构、翻转机构以及用于收纳物资的收纳容器;翻转门通过翻转机构与框架可转动地连接;翻转机构与滑动机构均安装于框架内;当翻转门上翻到位时,翻转门与框架锁紧连接,收纳容器收容于框架内;当翻转门下翻到位时,收纳容器通过滑动机构滑入或滑出框架,用于快速收起或搭建指挥场所;该翻转机构位于框架内,避免对原车的离去角产生不良影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装载车,安装有上述依车开设式机构。安装有上述依车开设式机构。安装有上述依车开设式机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依车开设式机构及装载车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依车开设式机构及装载车,具体涉及一种能够自动装入或卸处物资的车开设式机构及装载车。

技术介绍

[0002]为了满足通用指挥车辆上帐篷、桌椅等物资的存储和便捷取用需求,传统固定方式大多采用扎带直接将物资固定在车厢内,使用时依靠人力将物资装载入车内或搬卸至地面,载物和卸物的过程费时费力。
[0003]此外,目前车辆后门多采用液压尾板实现翻转功能。CN211231093U公开了一种汽车液压尾板,包括面板及用于升降该面板的支架总成,所述支架总成上设有一组举升油缸和一组翻转油缸,其中一个所述举升油缸在其进油口处装有常闭电磁阀,与装有常闭电磁阀的所述举升油缸相反一侧的所述翻转油缸在其进油口处装有常闭电磁阀。该汽车液压尾板不仅影响原车的离去角等机动性参数,而且突出的液压缸影响整车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依车开设式机构及装载车。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依车开设式机构,包括与车辆连接的框架、翻转门、滑动机构、翻转机构以及用于收纳物资的收纳容器;翻转门通过翻转机构与框架可转动地连接;翻转机构与滑动机构均安装于框架内;当翻转门上翻到位时,翻转门与框架锁紧连接,收纳容器收容于框架内;当翻转门下翻到位时,收纳容器通过滑动机构滑入或滑出框架。
[0006]进一步的,滑动机构包括第二伺服电机、第二涡轮蜗杆减速机、第二输出轴、绞盘、联轴器、轴承座、钢丝绳以及定滑轮;定滑轮固定安装于框架内部的上面板,钢丝绳的一端缠绕在绞盘上,一端穿过定滑轮连接收纳容器;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入轴与第二涡轮蜗杆减速机的输入轴连接;第二涡轮蜗杆减速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第二输出轴的一端连接,第二输出轴上固定套接有绞盘;第二输出轴的另一端通过轴承座固定连接于框架内部。
[0007]进一步的,框架内安装有上导轨,翻转门中与框架相对的内面板安装有下导轨;收纳容器上安装有轮组,收纳容器通过轮组与下导轨以及上导轨滑动连接。
[0008]进一步的,框架内安装有倾斜向外向下的内封板,框架内部被内封板分隔为上腔室和下腔室;上导轨安装于内封板上;翻转机构与滑动机构均安装于下腔室内;当翻转门上翻到位时,收纳容收容于上腔室内。
[0009]进一步的,还包括铰链以及阻挡块,翻转机构包括第一伺服电机、第一涡轮蜗杆减速机、齿轮副以及第一输出轴;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第一涡轮蜗杆减速机的输入轴,第一涡轮蜗杆减速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齿轮副的输入轴,齿轮副的输出轴与第一输出轴的一端固定连接,铰链连接第一输出轴的另一端与翻转门;当第一伺服电机通电时,第一伺服
电机依次驱动第一涡轮蜗杆减速机以及齿轮副,驱动第一输出轴上的铰链转动,从而带动翻转门翻转;阻挡块固定连接于框架的底板外侧;当翻转门下翻到位时,阻挡块抵接翻转门。
[0010]进一步的,还包括电子锁、与电子锁适配的锁栓、下翻限位开关传感器、上翻限位开关传感器、下滑接近开关传感器、上滑接近开关传感器以及控制单元;电子锁安装于与框架内部的侧面板上,锁栓安装于翻转门与框架相对的内面板上;当翻转门上翻到位时,翻转门与框架之间通过电子锁与锁栓锁紧连接;下翻限位开关传感器安装于框架的底板上,上翻限位开关传感器安装于框架的顶部,下滑接近开关传感器安装于翻转门中与框架相对的内面板上,上滑接近开关传感器安装于上导轨的上端;控制单元包括控制箱以及与控制箱电连接的手控盒,控制箱分别与第一伺服电机、第二伺服电机、下翻限位开关传感器、上翻限位开关传感器、下滑接近开关传感器、上滑接近开关传感器以及电子锁电连接。
[0011]进一步的,翻转门包括翻转门本体,翻转门本体设置有用于存放装备的第一收纳腔,翻转门的内面板盖合在第一收纳腔上并开设有与第一收纳腔连通的第一放置口;第一收纳腔内设置有用于绑扎装备用的扎带。
[0012]进一步的,收纳容器包括收纳容器本体、收紧器以及吊环;收纳容器本体内设有用于存放装备的第二收纳腔,收纳容器本体的顶部开设有与第二收纳腔连通的第二放置口;吊环位于收纳容器本体朝向框架的一侧立面,收纳容器通过吊环与钢丝绳连接。
[0013]进一步的,底板上设置有控制单元底座,控制箱和手控盒均固定安装于控制单元底座,控制箱的外接孔口板与手控盒的控制面板均位于框架的一侧侧立面上。
[0014]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装载车,包括车体和上述依车开设式机构,所述依车开设式机构可拆卸地安装于车体尾部。
[0015]有益效果:
[0016](1)与现有技术中依靠人力将物资装载入车内或搬卸到地面的方式相比,本技术通过滑动机构带动收纳容器沿下导轨和上导轨滑入或滑出上腔室,可用于快速收起或搭建指挥场所。
[0017](2)与现有技术中采用液压尾板实现车辆后门的翻转功能相比,本技术的翻转机构设置于框架内,从而不会对原车的离去角等机动性参数和美观产生不良影响。
[0018](3)该依车开设式机构能够安装在车辆平台上随车运输和使用,也能够通过叉车短距离或者货车长距离运输;到达目的地后,使用者通过操作控制单元实现翻转盖下翻和收纳容器,然后取出帐篷等物资,快速搭建指挥场所。
[0019](4)本技术的依车开设式机构设置有控制单元,通过控制单元控制与滑动结构的第二伺服电机、翻转机构的第一伺服电机、下翻限位开关传感器、上翻限位开关传感器、下滑接近开关传感器、上滑接近开关传感器以及电子锁,实现翻转门的翻转和收纳容器滑入或滑出框架内,因此自动化程度高,对操作人员动手能力要求降低,经过简单培训即可一键操控。
[0020](5)本技术的依车开设式机构既可以集成在装载车上随车运输和使用,又可独立运输使用。同时,通过该机构的模块化设计,相同类型的指挥车中的依车开设式机构可以互换,易于指挥车的维修保养。
附图说明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更进一步的具体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其他方面的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
[0022]图1a为本技术提供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依车开设式机构安集成于指挥车辆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1b为图1a所示的一种依车开设式机构安集成于指挥车辆的右视图;
[0024]图2a为本技术提供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依车开设式机构下翻到位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
[0025]图2b为图2a所示的一种依车开设式机构上翻到位状态下的主视图;
[0026]图2c为图2a所示的一种依车开设式机构上翻到位状态下的右视图;
[0027]图2d为图2b中的A

A视图;
[0028]图2e为图2b中的B

B视图;
[0029]图3a为本技术提供的一个实施例的滑动机构的主视图;
[0030]图3b为图3a所示的滑动机构的左视图;
[0031]图4a为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依车开设式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与车辆连接的框架(1)、翻转门(3)、滑动机构(4)、翻转机构(2)以及用于收纳物资的收纳容器(5);翻转门(3)通过翻转机构(2)与框架(1)可转动地连接;翻转机构(2)与滑动机构(4)均安装于框架(1)内;当翻转门(3)上翻到位时,翻转门(3)与框架(1)锁紧连接,收纳容器(5)收容于框架(1)内;当翻转门(3)下翻到位时,收纳容器(5)通过滑动机构(4)滑入或滑出框架(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依车开设式机构,其特征在于,滑动机构(4)包括第二伺服电机(15)、第二涡轮蜗杆减速机(16)、第二输出轴(17)、绞盘(18)、联轴器(19)、轴承座(20)、钢丝绳(21)以及定滑轮(26);定滑轮(26)固定安装于框架(1)内部的上面板,钢丝绳(21)的一端缠绕在绞盘(18)上,一端穿过定滑轮(26)连接收纳容器(5);第二伺服电机(15)的输入轴与第二涡轮蜗杆减速机(16)的输入轴连接;第二涡轮蜗杆减速机(16)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19)与第二输出轴(17)的一端连接,第二输出轴(17)上固定套接有绞盘(18);第二输出轴(17)的另一端通过轴承座(20)固定连接于框架(1)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依车开设式机构,其特征在于,框架(1)内安装有上导轨(8),翻转门(3)中与框架(1)相对的内面板安装有下导轨(37);收纳容器(5)上安装有轮组(9),收纳容器(5)通过轮组(9)与下导轨(37)以及上导轨(8)滑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依车开设式机构,其特征在于,框架(1)内安装有倾斜向外向下的内封板(25),框架(1)内部被内封板(25)分隔为上腔室(40)和下腔室(41);上导轨(8)安装于内封板(25)上;翻转机构(2)与滑动机构(4)均安装于下腔室(41)内;当翻转门(3)上翻到位时,收纳容器(5)收容于上腔室(40)内。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依车开设式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铰链(14)以及阻挡块(24),翻转机构(2)包括第一伺服电机(10)、第一涡轮蜗杆减速机(11)、齿轮副(12)以及第一输出轴(13);第一伺服电机(10)的输出轴连接第一涡轮蜗杆减速机(11)的输入轴,第一涡轮蜗杆减速机(1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齿轮副(12)的输入轴,齿轮副(12)的输出轴与第一输出轴(13)的一端固定连接,铰链(14)连接第一输出轴(13)的另一端与翻转门(3);当第一伺服电机(10)通电时,第一伺服电机(10)依次驱动第一涡轮蜗杆减速机(11)以及齿轮副(12),驱动第一输出轴(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亮李盛蔚孔彭城张林林周陶白艳玲郭木铎陈源李林林王楠楠
申请(专利权)人:中电莱斯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