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高速船舶,可有效解决现有技术航速及平稳性不足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船体上装有轮驱推进装置或高压水推进装置、电控箱,轮驱推进装置或高压水推进装置均与电控箱电连接,轮驱推进装置包括电机、电池组,电机经电机轴的键与电机轴的伞齿轮相连接,电机轴的伞齿轮经传动轴的键与传动轴的伞齿轮相啮合,传动轴与轴承相连接,轴承装在轴承座上,轴承座固定在船体上,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半浸型双体船船体,船体分层设计,使船舶制动迅速不兴波,平稳性好,航速高,是高速船舶上的创新。新。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速船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制造领域,特别是一种高速船舶。
技术介绍
[0002]高速船舶技术是当今工业发达国家航运界迎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航空运输挑战的新举措。开发这一技术的主要途径有两个方面:一是采用适宜于水中水面高速航行的船舶形状,获得优于传统排水形式的船舶的综合性能;二是采用新颖的推进方式,提高航速及平稳性。
[0003]高速船舶,包括高速单体船、高速双体船、水翼船、气垫船、小水线面双体船及地效翼船等,属于高技术船舶的一种。高速船舶主要从事水上客运或娱乐、体育等。它的种类较多,其船体通常用轻型铝合金或其他轻型非金属材料,发动机采用高速汽油机或轻柴油机,推进方式采用螺旋浆或喷水推进器等。
[0004]目前研制的新型高速船舶有半浸型双体船、单体(或双体)型滑行艇、四周围裙式气垫船、侧壁型气垫船、水面贯通型水翼船、全浸型水翼船等。其支持方式主要分为3种:浮力支持方式,即利用水的动压力支撑船体以滑行或半滑行状态航行的方式,有单体型或双体型船;空气压力支持方式,即利用来自船底的空气压力支撑船体航行的方式,这类船有气垫船等;水翼升力支持方式,即利用船舶水翼升力支撑船体航行的方式,分为翼浮出水面的水面贯穿型和翼浸在水面下的全浸型水翼船。其推进方式大量采用喷水推进,取代传统的螺旋桨推进,大幅提高了航速及平稳性。因此,专利技术一种前进时受到的反向阻力最小,而制动时又加大水的阻力,使船舶制动迅速不兴波,平稳性好,舶起速快,航速高的高速船舶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情况,为解决现有技术之缺陷,本专利技术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高速船舶,可有效解决现有技术航速及平稳性不足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船体和电控箱,船体上装有轮驱推进装置或高压水推进装置、电控箱,轮驱推进装置或高压水推进装置均与电控箱电连接,轮驱推进装置包括电机、电池组,电机经电机轴的键与电机轴的伞齿轮相连接,电机轴的伞齿轮经传动轴的键与传动轴的伞齿轮相啮合,传动轴与轴承相连接,轴承装在轴承座上,轴承座固定在船体上,传动轴经轴承分别与明轮组件中的轮毂、凸轮相连接,电机与电控箱相连,电机、电控箱均与电池组相连,高压水推进装置包括变速箱、汽油机,汽油机与变速箱一端相连接,变速箱另一端连接推进泵,推进泵进水口与过滤器相连通,过滤器与进水管相连通,推进泵出水口上连接有溢流调压阀,溢流调压阀与喷水管道相连接,喷水管道上装有压力变送器、电动阀门、流量传感器,流量传感器与喷头相连接。
[0007]本专利技术采用半浸型双体船船体,新型轮驱推进装置或高压水推进装置,采用创新的船体结构型式,船体分层设计,模块化设计;采用仿生智能高效轮式驱动系统和智能收浆
系统使船舶前进时受到的反向阻力最小,而制动时又加大水的阻力,使船舶制动迅速不兴波,平稳性好。高压水喷射技术,船舶起速快,航速高,可应用于海洋、内湖、内河的航运,如民用旅游、航运市场以及军用特殊城所等,是高速船舶上的创新,具有极大的商业价值和军事价值。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整体结构示意图。
[0009]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轮驱推进装置局部结构剖视图。
[0010]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轮驱推进装置明轮组件结构示意图。
[0011]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高压水推进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2]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高压水推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4]由图1
‑
5给出,本专利技术包括船体和电控箱,船体上装有轮驱推进装置或高压水推进装置、电控箱10,轮驱推进装置或高压水推进装置均与电控箱10电连接,轮驱推进装置包括电机2、电池组9,电机2经电机轴的键3与电机轴的伞齿轮4相连接,电机轴的伞齿轮4经传动轴的键5与传动轴7的伞齿轮6相啮合,传动轴7与轴承11相连接,轴承11装在轴承座12上,轴承座12固定在船体1上,传动轴7经轴承11分别与明轮组件8中的轮毂13、凸轮14相连接,电机2与电控箱10相连,电机2、电控箱10均与电池组9相连,高压水推进装置17包括变速箱18、汽油机19,汽油机19与变速箱18一端相连接,变速箱18另一端连接推进泵20,推进泵20进水口与过滤器21相连通,过滤器21与进水管22相连通,推进泵20出水口上连接有溢流调压阀23,溢流调压阀23与喷水管道24相连接,喷水管道24上装有压力变送器25、电动阀门26、流量传感器27,流量传感器27与喷头28相连接。
[0015]为了保证使用效果,所述的明轮组件8包括轮毂13、凸轮14,轮毂13上装有凸轮14,凸轮14上装有滑块推杆15,滑块推杆15与活动轮叶16相连接。
[0016]所述的活动轮叶16为可伸缩的活动叶片,在行进时叶片伸出明轮拨动水面,在离开水面时,叶片缩入明轮,有效的减小了明轮叶片的反向阻力,提高了驱动效率。
[0017]所述的电控箱10内装有与轮驱推进装置或高压水推进装置相连的控制器。
[0018]所述的电机2、电池组9均经导线与电控器10相连。
[0019]所述的控制器为PLC可编程控制器。
[0020]所述的喷水管道24设有两个分支管道,两个分支管道上均装有电动阀门26、流量传感器27和喷头28,压力变送器25装在电动阀门26之间,电动阀门26之后的喷水管道24上装有流量传感器27,流量传感器27之后的喷水管道24上装有喷头28。
[0021]所述的溢流调压阀23与溢流管29相连接。
[0022]所述的推进泵20为高压柱塞泵。
[0023]所述的变速箱18、汽油机19、推进泵20、压力变送器25、流量传感器27均经导线与电控箱10相连接。
[0024]所述的船体1为上、下双层分体式结构,下层为减震托举平台,上层为船舱。
[0025]本专利技术的使用情况是,船体1为上、下双层分体式布置,下层为减震托举平台,上层为船舱。下层减震托举平台在停泊时吹水漂浮,使船体稳定。航行时特殊气动结构使上层船舱上升,带动下层减震托举平台上浮,吃水深度明显变浅,减少航行阻力,功效高,航行速度快,船体稳定。船体预制成积木式模块化结构,根据使用场所和所需功能不同,进行连接组合,中间连接采用减震和销轴连接技术。
[0026]轮驱推进装置使用时,电池组9给电机2提供动力,电控箱10控制电机2启动、停止、正反转等操作,电机2旋转带动电机轴的伞齿轮4旋转,电机轴的伞齿轮4带动传动轴的伞齿轮6旋转将动力传递到传动轴7,传动轴7在轴承11内旋转,轴承座12固定在船体1上并支撑传动轴7旋转,传动轴7带动轮毂13和凸轮14旋转,动力传递到轮毂13和凸轮14,轮毂13旋转使整个明轮组件8旋转,凸轮14旋转不断推送滑块推杆15在滑槽内做往复运动,滑块推杆15连接活动轮叶16,不断做出活动轮叶16伸出收缩出轮毂13的动作,活动轮叶16拨动水流,推动船体1移动,采用电池组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速船舶,包括船体和电控箱,其特征在于,船体上装有轮驱推进装置或高压水推进装置、电控箱(10),轮驱推进装置或高压水推进装置均与电控箱(10)电连接,轮驱推进装置包括电机(2)、电池组(9),电机(2)经电机轴的键(3)与电机轴的伞齿轮(4)相连接,电机轴的伞齿轮(4)经传动轴的键(5)与传动轴(7)的伞齿轮(6)相啮合,传动轴(7)与轴承(11)相连接,轴承(11)装在轴承座(12)上,轴承座(12)固定在船体(1)上,传动轴(7)经轴承(11)分别与明轮组件(8)中的轮毂(13)、凸轮(14)相连接,电机(2)与电控箱(10)相连,电机(2)、电控箱(10)均与电池组(9)相连,高压水推进装置(17)包括变速箱(18)、汽油机(19),汽油机(19)与变速箱(18)一端相连接,变速箱(18)另一端连接推进泵(20),推进泵(20)进水口与过滤器(21)相连通,过滤器(21)与进水管(22)相连通,推进泵(20)出水口上连接有溢流调压阀(23),溢流调压阀(23)与喷水管道(24)相连接,喷水管道(24)上装有压力变送器(25)、电动阀门(26)、流量传感器(27),流量传感器(27)与喷头(28)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船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明轮组件(8)包括轮毂(13)、凸轮(14),轮毂(13)上装有凸轮(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智远,马梓铭,许起东,李庆伟,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海力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