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总线通讯中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9541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7 20: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二总线通讯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二总线通讯中继器,包括电源电路、前端通讯电路、CPU控制电路、上行信号发送电路、上行信号接收电路、下行信号发送电路及下行信号接收电路,所述下行信号发送电路分别与所述下行信号接收电路、上行信号发送电路及上行信号接收电路电性连接,所述电源电路、前端通讯电路、上行信号发送电路、上行信号接收电路及下行信号发送电路均与所述CPU控制电路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上行信号发送电路、上行信号接收电路、下行信号发送电路及下行信号接收电路来分别对已有的二总线电压与信号进行增强和放大,使得二总线通讯距离延长,可接入的从设备增多,增加二总线通讯的稳定性。定性。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二总线通讯中继器


[0001]本技术涉及二总线通讯
,特别涉及一种二总线通讯中继器。

技术介绍

[0002]二总线通讯是一种相对于四线系统(两根供电线路、两根通讯线路),将供电线与信号线合二为一,实现了信号和供电共用一个总线的技术。二总线节省了施工和线缆成本,给现场施工和后期维护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消防、仪表、传感器,工业控制等领域广泛的应用。典型两总线技术有M

BUS、消防总线等。
[0003]二总线可灵活布线,支持星形、树形、总线型拓扑。因为接法比较多种,而且部分场景辐射干扰又比较大,距离又比较长。几种因素在一起就会导致通讯信号中,掺杂了许多干扰信号,导致通讯出现异常。且在带载大,距离长的情况下,连接线会有线损,在顶端和末端产生比较大的压差。当电压低于接入设备的最低电压时,将影响设备正常工作。现有中继器想解决线损问题,还需要接入外部电源,且通讯电压不可调,使用受到非常大的局限,只能使用在部分二总线通讯场合。想使用还需另外改动,重新订制一款新的中继器,交货周期长。
[0004]因二总线通讯使用场所普遍比较复杂,像地铁、医院、商业综合体等大型建筑。二总线的走线就比较复杂,与日常其他电子产品使用情况不同,难以在中继器上加入外部电源。但是线损又是必不可免的,所以需要在不加外部电源的情况下,把供电电压升高后在输出。
[0005]同时不同行业,因为行业标准与使用产品不同,二总线上的供电电压与通讯电压都会有些不同,想都能使用同一中继器,输出的供电电压与通讯电压就必须可调。且不同厂家协议上也会有所不同,中继器在处理通讯信号时,不能有太大的延时;随着二总线通讯距离的延长与从设备的增多(功率增大),会使得二总线线损变大,通讯信号不断的衰减,最后可能导致二总线通讯不稳定甚至不能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二总线通讯中继器,通过设置上行信号发送电路、上行信号接收电路、下行信号发送电路及下行信号接收电路来分别对已有的二总线电压与信号进行增强和放大,使得二总线通讯距离延长,可接入的从设备增多,增加二总线通讯的稳定性。
[000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8]一种二总线通讯中继器,包括电源电路、前端通讯电路、CPU控制电路、上行信号发送电路、上行信号接收电路、下行信号发送电路及下行信号接收电路,所述下行信号发送电路分别与所述下行信号接收电路、上行信号发送电路及上行信号接收电路电性连接,所述电源电路、前端通讯电路、上行信号发送电路、上行信号接收电路及下行信号发送电路均与所述 CPU控制电路电性连接。
[0009]优选地,所述CPU控制电路包括主控CPU芯片U7、串口J3及芯片外围电路,所述串口J3及芯片外围电路均与所述主控CPU芯片U7连接。
[0010]优选地,所述下行信号发送电路包括三极管VT7、晶体管VS1、稳压管TVS1、电阻R19、电阻R22、电阻R35及EBUS输出接口J1,所述晶体管VS1分别与所述电阻R19、电阻R22、稳压管TVS1及EBUS输出接口J1连接,所述三极管VT7分别与所述主控CPU芯片U7、电阻 R19、电阻R22及电阻R35连接。
[0011]优选地,所述前端通讯电路包括EBUS输入接口J2、保险丝FU1、稳压管VD5、稳压管ESD1、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6、电阻R26、电阻R28、电阻R29、电阻R33、电阻R34、电阻R44及三极管Q1,所述保险丝FU1分别与所述EBUS输入接口J2、稳压管VD5、稳压管ESD1及二极管D6连接,所述电阻R44分别与所述稳压管VD5、电阻R26、二极管D1 及三极管Q1连接,所述电阻R28分别与所述主控CPU芯片U7的第二引脚、二极管D1、二极管D2及电阻R31连接,所述二极管D3分别与所述主控CPU芯片U7的第九引脚、二极管D2、电阻R31及电阻R29连接,所述三极管Q1分别与所述电阻R29及电阻R34连接。
[0012]优选地,所述电源电路包括电源管理芯片U1、稳压芯片U4、外部电源接口J5、电阻R3、电阻R6、电阻R7、电阻R11、电容C6、电容C7、电容EC1、电感LS1、稳压管VD2、电阻R13、电容C10、电容C11及二极管D7,所述二极管D7分别与外部电源接口J5及电源管理芯片U1 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电阻R3、电阻R6、电阻R7、电阻R11、电容C6、电容C7、电容EC1、电感LS1、稳压管VD2均与所述电源管理芯片U1连接,所述电阻R13、电容C10及电容C11 均与所述稳压芯片U4连接。
[0013]优选地,所述下行信号接收电路包括电源管理芯片U6、电感L1、二极管D4、电容C12、电容C13、电容C14、电容C15、电容C16、电容C21、电容C22、电阻R15、电阻R16、电阻 R17、电阻R18、晶体管Q2、二极管D3及可调电阻R14,所述电感L1、二极管D4、电容C12、电容C13、电容C14、电容C15、电容C16、电容C21、电容C22、电阻R15、电阻R16、电阻 R17、电阻R18、晶体管Q2、二极管D3及可调电阻R14均与所述电源管理芯片U6连接,所述二极管D3与所述晶体管VS1连接。
[0014]优选地,所述上行信号发送电路包括电源管理芯片U2、电阻R1、电阻R8、电阻R9、电容C1、电容C2、电容C4、电容C5、电容C8、可调电阻R2及三极管VT1,所述电阻R1、电阻R8、电容C1、电容C2、电容C4、电容C5、电容C8、可调电阻R2及三极管VT1均与所述电源管理芯片U2连接,所述电阻R1余所述晶体管VS1连接,所述电阻R9分别与所述三极管 VT1及所述主控CPU芯片U7连接。
[0015]优选地,所述上行信号接收电路包括运算放大器U3B、电容C3、电容C9、电阻R10、电阻R12及稳压管VD4,所述运算放大器U3B分别与所述主控CPU芯片U7、电容C3、电容C9、电阻R10及电阻R12连接,所述稳压管VD4分别与所述电阻R10及晶体管VS1连接。
[00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二总线通讯中继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二总线通讯中继器中的下行信号发送电路分别与下行信号接收电路、上行信号发送电路及上行信号接收电路电性连接,电源电路、前端通讯电路、上行信号发送电路、上行信号接收电路及下行信号发送电路均与CPU控制电路电性连接,当总线上为下行数据时,前端通讯电路接收到电压信号,将通讯信号发送到CPU控制电路,CPU控制电路控制下行信号发送电路将通讯信号进行透传,使得总线上的通讯信号的输入与输出一致;当总线上为上行
数据时,前端通讯电路接收到主设备发出的电流信号后,同步通过上行信号发送电路向从设备发送电流信号,接收到从设备反馈的通讯信号后再发送到CPU控制电路,CPU控制电路控制前端通讯电路将从设备反馈的通讯信号反馈给主设备,电源电路针对二总线上供电起到升压的作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总线通讯中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电路、前端通讯电路、CPU控制电路、上行信号发送电路、上行信号接收电路、下行信号发送电路及下行信号接收电路,所述下行信号发送电路分别与所述下行信号接收电路、上行信号发送电路及上行信号接收电路电性连接,所述电源电路、前端通讯电路、上行信号发送电路、上行信号接收电路及下行信号发送电路均与所述CPU控制电路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总线通讯中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CPU控制电路包括主控CPU芯片U7、串口J3及芯片外围电路,所述串口J3及芯片外围电路均与所述主控CPU芯片U7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总线通讯中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信号发送电路包括三极管VT7、晶体管VS1、稳压管TVS1、电阻R19、电阻R22、电阻R35及EBUS输出接口J1,所述晶体管VS1分别与所述电阻R19、电阻R22、稳压管TVS1及EBUS输出接口J1连接,所述三极管VT7分别与所述主控CPU芯片U7、电阻R19、电阻R22及电阻R35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总线通讯中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通讯电路包括EBUS输入接口J2、保险丝FU1、稳压管VD5、稳压管ESD1、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6、电阻R26、电阻R28、电阻R29、电阻R33、电阻R34、电阻R44及三极管Q1,所述保险丝FU1分别与所述EBUS输入接口J2、稳压管VD5、稳压管ESD1及二极管D6连接,所述电阻R44分别与所述稳压管VD5、电阻R26、二极管D1及三极管Q1连接,所述电阻R28分别与所述主控CPU芯片U7的第二引脚、二极管D1、二极管D2及电阻R31连接,所述二极管D3分别与所述主控CPU芯片U7的第九引脚、二极管D2、电阻R31及电阻R29连接,所述三极管Q1分别与所述电阻R29及电阻R34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总线通讯中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电路包括电源管理芯片U1、稳压芯片U4、外部电源接口J5、电阻R3、电阻R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苏敏陈海圳郑克林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西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