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智能教学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69483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7 20: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人工智能教学用装置,包括黑板框架组件、集尘组件、联动擦除组件和联动增效组件,表面均匀开设有数组基准透孔的黑板固定连接在底架中,一方面基准透孔可作为书写板书的标尺,另一方面,基准透孔与后端的负压风机与集尘箱连接,可吸附在板书擦除过程中的粉尘;同时,可自动往复移动的擦除壳及固定擦块通过传动机构与位于负压接盖内的风动扇轮传动连接,通过负压对风动扇轮形成的旋转动力可实现固定擦块的往复移动,既能利用负压自动的将书写完成的板书擦除,又可同步的,将粉尘吸附到集尘箱中;更为进一步地,通过与联动擦除组件传动连接的联动增效组件,还可增加对板书的擦除效率,具有智能化、自动化的优点。自动化的优点。自动化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人工智能教学用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人工智能教学装置
,特别涉及一种人工智能教学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被应用在学生的课堂中,比如多媒体,智能黑板等。
[0003]现有的智能黑板多将智能技术应用如何实现智能化展示的领域,而对于擦除板书过程中易产生粉尘的环境却少有关注。
[0004]在板书书写完成教学后,需要用板擦将其擦除进行下一轮的教学,擦除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笔粉尘,不仅会影响教室内的环境,教师也会因长期暴露在粉尘环境中,而增加患呼吸道系统疾病的风险。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对于还在发育阶段的学生,粉尘的危害更甚。因此,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实现黑板板书的自动化、无尘化的擦除是当下黑板教学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人工智能教学用装置,可以自动的对书写板书进行无尘的智能化的擦除。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人工智能教学用装置,包括黑板框架组件、集尘组件、联动擦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工智能教学用装置,包括黑板框架组件(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集尘组件(2)、联动擦除组件(3)和联动增效组件(4);集尘组件(2)包括负压接盖(201),联动擦除组件(3)包括擦除壳(302)、顶联座(305)、推动槽(316)和风动扇轮(321),联动增效组件(4)包括联动齿条(401)和联动齿轮(402);黑板框架组件(1)的操作主体中自上而下均匀的横向开设有数组基准透孔(102),集尘组件(2)中的负压接盖(201)连接在黑板框架组件(1)主体的后端,负压接盖(201)的后端连接有负压风机(203),联动擦除组件(3)中的擦除壳(302)左右方向的滑接在黑板框架组件(1)主体的前端,顶联座(305)连接在擦除壳(302)的顶端,黑板框架组件(1)的顶端设有的擦除皮带(314),擦除皮带(314)的顶端面连固有推动柱(315),推动槽(316)开设在顶联座(305)的顶端,推动柱(315)滑动连接在推动槽(316)中,风动扇轮(321)旋设在负压接盖(201)的内腔中,且风动扇轮(321)与擦除皮带(314)传动连接;联动增效组件(4)中的联动齿条(401)连固在黑板框架组件(1)的顶端,联动齿轮(402)啮合在联动齿条(401)的上端,且联动齿轮(402)连接在顶联座(305)的顶端,擦除壳(302)内竖直的旋设有增效擦除柱(409),且增效擦除柱(409)与联动齿轮(402)传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智能教学用装置,其特征在于:黑板框架组件(1)还包括黑板(101)和底架(103),数组基准透孔(102)自上而下均匀的横向开设在黑板(101)的主面,黑板(101)的后侧面固定连接有负压罩(104),负压罩(104)的后端开设有负压口(106),负压罩(104)的一外侧面固定连接有待机罩(105),底架(103)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待机罩(105)的外侧面,另一端固定连接在负压罩(104)的另一外侧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人工智能教学用装置,其特征在于:集尘组件(2)还包括集尘箱(202),负压接盖(201)密封的盖接在负压口(106)的后端,集尘箱(202)的底端固定连接在底架(103)顶面的后端,负压风机(203)连接安装在集尘箱(202)的顶端与负压接盖(201)的后端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人工智能教学用装置,其特征在于:联动擦除组件(3)还包括顶安装板(301)、底滑块(309)、顶主旋座(310)、顶联动旋座(311)、风动内座(318)、风动外座(319)、风动轴(320)、减速器(322)、减速锥齿轮(324)、连接轴(326)、连接带轮(328)和连接皮带(329),顶安装板(301)固定连接在负压罩(104)的顶面,顶安装板(301)的顶面左右对称的固定连接有顶导杆座(303),两组顶导杆座(303)之间连接固定有顶导杆(304),顶联座(305)的顶端后侧固定连接有顶滑块(306),顶滑块(306)滑动连接在顶导杆(304)中,底架(103)上侧两端的内侧面左右对称的连接有底导杆座(307),两组底导杆座(307)之间连接固定有底导杆(308),底滑块(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春毅肖山许磊陈甫李法平张莉李文明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