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盾构法隧道壁后同步注浆浆液分离度的检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试件分离度计算
,具体涉及一种盾构法隧道壁后同步注浆浆液分离度的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同步注浆浆液质量控制存在六方面问题:一是设计文件最多有强度要求,不小于1.0MPa或2.5MPa,有的要求稠度作为流动度控制指标。二是建设单位几乎没有要求,部分业主要求有第三方配合比设计报告。三是浆液过稀,只考虑流动性能,其他指标基本不考虑。四是浆液拌制过程计量精度控制粗糙,计量系统无定期检定,未实行定期自动校准制度。五是原材料或预拌盾构注浆料进场不检验、无检验报告。六是由于同步注浆浆液质量不合格引起的质量病害,未引起各方重视。
[0003]经调研发现,各施工单位的同步注浆浆液过稀,主要是考虑施工方便,易于泵送,但产生的危害巨大。一是浆液过稀,盾尾浆液窜浆流失到压力舱导致盾尾空隙填充不饱满,管片环顶部易出现空洞;当地层裂隙水较多时,盾尾大量水流入压力舱,水压过大导致喷涌。二是浆液过稀,盾尾空隙充填不饱满,易导致地表沉降过大,周边建筑物开裂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盾构法隧道壁后同步注浆浆液分离度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先制作出分离度试模,再通过漏斗将制备均匀的浆液倒入分离度试模内,制作出水化反应中期试件;S2:静止室温养护3天,减少外部扰动,保证浆液发生水化反应,而后脱模、分切、编号、浸泡和称重;S3:按照指定的计算公式套入计算分离度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盾构法隧道壁后同步注浆浆液分离度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的具体步骤为:(1)加工制作分离度试模。由筒身和底座两部分组成,筒身为一根长30cm内径7cm壁厚2.5mm的75PVC管,底座与筒身同材质,底座由一个筒身对应尺寸的PVC管盖和一个外径12cm的PVC管盖组成。用U
‑
PVC优质快速胶粘剂将筒身、筒身对应尺寸的PVC管盖、外径12cm的PVC管盖粘合,在底座中心钻取一个直径1cm圆孔。(2)制作出分离度试模后,在分离度试模的内壁均匀涂刷上脱模剂,其目的是快速将试件进行成型,避免脱模时与分离度试模发生粘连,然后在筒身内侧底座圆孔处放置一圆形纸片,使其与脱模剂充分渗透,其一是用于隔开浆液,其二是避免浆液从底部孔位处渗漏,完成原始试模的制作;(3)准备试件浆液和一长管型注料漏斗;(4)此时需要事先把分离度试模稳固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保证试模无倾斜,将长管型注料漏斗插入分离度试模筒腔底部,将浆液从长管型注料漏斗顶部缓慢倒入分离度试模内,应当注意的是:所倒入的浆液高度要覆盖至试模上口截面,其中多余的浆液部分需要用刮刀刮平;试件浆液的制作比例是:期初采购用P.O42.5、Ⅱ级粉煤灰、冶金球团用钠基膨润土、细砂在拌和站加水拌制而成的截锥流动度为172mm的同步注浆浆液,配方为:水泥、粉煤灰、钠基膨润土、细砂和水配方比为:180:410:90:600:530。(5)等待水化过程:成型过程中人员应减少扰动试模,保证试件的自然凝固(此过程是水化反应的塑形最前期)。至此浆液倒入分离度试模过程完毕。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盾构法隧道壁后同步注浆浆液分离度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S2的具体步骤为:(1)初期浆液自然发生水化反应,会因为浆液稀疏,后续硬化3天会产生浆液(试件)体积一定回缩。3天时脱模,倒置试模,外部空气会随着底部圆孔的位置进入(气体形成筒内外气压的平衡,顺利完成脱模),而后成型试件会缓慢从管口脱出,看到试件前端从管口脱出后,人工再用手掌面轻轻托住试件,使其有一托举力分散掉不平衡的承压力,至此脱模完成;(2)人工用小锯刀均匀锯成三等份试件,在切割前先用皮卷尺在试件外壁表面做尺寸测量标记用马克笔画切割线,或人工用肉眼估算三等份等长的试件至此三等份试件切割完毕;切割好后接着再进行编号(1、2、3这样的编号或者写上段、下段),加以编号过程完成;
切割出三等份的原因:考虑到由于重力作用浆液中固体颗粒向下沉积,会造成浆液不同部位均匀性的差异,因此通过上部三分之一段试件表干密度、下部三分之一段试件表干密度的绝对差值与平均值的比值差异程度来表征分离度。(3)中期将锯切后的上三分之一段和下三分之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怀伟,段晓鹏,宋钢,刘小辉,经德六,王小鹏,陈剑,黄建,梅新军,李波,谢行飞,张坤,张振品,于翔,张磊,王伟,张俊豪,郭瑞军,梁生颖,卢志明,李辉,韩利新,路银鸽,王飞,郭瑞鹏,赵润青,武宝昇,张洪彪,李学颖,程祥辉,赵子旭,樊保才,董亚成,王亮,王来锁,杨琪,闫凯旋,杨立波,孟晨晨,贾栋,李瑜,刘先文,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交通工程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