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增压器的压力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增压器
,尤其涉及一种增压器的压力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可变截面的涡轮增压器一般适用于柴油发动机。目前,可变截面涡轮增压器的超速保护标定以许用转速为限值,即当整车运行在任何工况下,增压器的瞬时最高转速均不允许超过该限值。
[0003]但是,在发动机的工作状态中,有一些工况并不是稳态过程,是瞬态变化的,比如当发动机排气流量在某瞬态加速工况下突然增大时,涡轮增压器的涡轮端转速加快,同时扭矩会突然增大,然而涡轮增压器的压气机端叶轮转速未能够同步增大,因此压气机端的扭矩也并未增加,这就造成了涡轮增压器的压气机端出现反应迟滞现象;随着涡轮增压器的快速调整,压气机端叶轮的扭矩突变增大,导致增压器在调节过程中会出现增压压力突增然后再下降的现象,这种情况会增加增压器叶轮和涡轮之间的连接轴出现轴荷不均的风险,导致轴容易发生晃动、甚至开裂等问题。
[0004]针对这个问题,当前诊断方法选择仅关注于增压器的压气机端叶轮转速,并未针对压气机后的增压压力进行有效监控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压器的压力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增加增压器的压气机端和排气涡轮端的参数约束,利用相应的控制算法,建立进气压力模型和排气压力模型,对增压器运行过程中的瞬态和稳态点进行模拟;步骤2.在发动机运行过程中,监测压气机后中冷前进气压力模型(P2)、增压器涡前排气压力模型(P3)的实时变化状态;步骤3.发动机增压器稳态标定完成后,按照可变截面增压器部件的限制要求,增压器涡前排气压力模型(P3)与压气机后中冷前进气压力模型(P2)的差值稳态控制在要求范围内;在发动机瞬时加速过程中,增压器涡前排气压力模型(P3)的增长值大于压气机后中冷前进气压力模型(P2)的增长值,导致发动机瞬态工况下增压器涡前排气压力模型(P3)与压气机后中冷前进气压力模型(P2)的差值超限;步骤4.通过标定发动机压缩比限值,即增压器涡前排气压力模型(P3)与压气机后中冷前进气压力模型(P2)的比值,来实现对增压器瞬态最大位置的限制,进而限制瞬态增压器涡前排气压力模型(P3)与压气机后中冷前进气压力模型(P2)的差值超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压器的压力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气流方向从增压器压气机端依次经过增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波,卢勇,江琳琳,王善元,邓基峰,吴家坤,陈林,华岳,张勃,张伟,李楚桥,沈昊,胡建华,袁雨,李畅,郭璇,孙哲,解亚东,郑大维,刘莹,唐辉映,潘师民,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