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内窄轨共用轨转换式套轨转车盘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694518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7 20: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套轨铁路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盘内窄轨共用轨转换式套轨转车盘系统,包括转车盘,还包括由所述转车盘内接入端延伸至所述转车盘外的三条轨道,三条轨道沿同一方向依次间隔布设,外侧的两条轨道为宽轨轨距,内侧的一条轨道为窄轨,所述转车盘内具有供铁路机车旋转180度的环形轨道,且所述转车盘内线路两端之间具有一组两个窄轨共用轨转换道岔。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盘内共用轨道转换式铁路套轨转车盘系统,代替传统的铁路套轨三角线实现宽轨和窄轨两种轨距铁路机车转头作业,一个铁路三角线一般占地约1.6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盘内窄轨共用轨转换式套轨转车盘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宽窄轨共线套轨铁路
,具体为一种盘内窄轨共用轨转换套轨转车盘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套轨铁路是可以满足两种不同轨距的机车车辆在一条线路走行的铁路布置方式。机车转头早期是为了一端设驾驶室的机车司机要面向前方正向驾驶而换向,现在的电力机车、内燃机车虽然两端都有驾驶室,但需要定期通过换向可以实现车轮的两侧均衡磨损,避免单边磨损过量造成的损坏,延长轮对使用寿命。
[0003]套轨铁路区段机车转头一般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通过套轨铁路三角线来实现:两种轨距铁路机车通过在套轨铁路三角线上前进和倒退,实现机车转头。
[0004]第二种方式是分别通过宽轨转车盘和窄轨转车盘两个机车转车盘来实现两种轨距的机车转头:宽轨铁路机车或窄轨铁路机车分别行驶到对应的铁路转车盘上,转车盘载着机车一起水平旋转180度,实现机车转头。
[0005]然而第一种方式是通过套轨铁路三角线实现铁路机车转头,铁路三角线铺设套轨,可满足两种轨距的机车转头,但铁路三角线铺轨长,占地面积大,土地浪费严重。铁路机车通过前进和后退走行路程长,效率不高。在城市土地越来越宝贵的情况下,铁路三角线正在被拆除而用铁路机车转车盘替代。第二种方式是通过机车转车盘来实现铁路机车转头,但普通的铁路机车转车盘只适用于一种轨距的铁路,由于套轨铁路由三根钢轨组成,两种轨距的铁路机车在套轨铁路上行驶。因转车盘的旋转中心无法同时满足与两种轨距中心重合。两种轨距的铁路机车无法在同一个普通的机车转车盘上实现转头,需要设置两个转车盘,一个用于宽轨距机车转头,另一个用于窄轨距机车转头。采用两个转车盘需要两套设备和铁路连接线,占用土地面积大,工程投资较大。
[0006]现有的普通铁路机车转车盘上只有两根钢轨,将转车盘旋转中心设置两根钢轨的对称轴上,与铁路机车的对称轴重叠,铁路机车在转车盘上旋转180度后,转车盘上的左股钢轨旋转到了右股钢轨的位置,同时,右股钢轨旋转到了左股钢轨的位置,转车盘上的左、右股钢轨对称调换了位置,不影响与转车盘外连接钢轨的对齐,转车盘上的铁路机车旋转180度后没有改变对称轴的位置,可顺利驶出转车盘,实现铁路机车转头功能。现有的普通铁路机车转车盘上只有两根钢轨,只能满足一种轨距的铁路机车转头。套轨铁路由三根钢轨组成,两种不同轨距的铁路机车在套轨铁路上行驶。其中一条钢轨为共用轨,例如:1435mm标准轨距与1000mm米轨距。因转车盘的旋转中心无法同时满足与两种轨距中心重合。套轨转车盘第三轨旋转180度后,第三轨位置发生改变,无法与进入转车盘外的第三轨重合。
[0007]内容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盘内窄轨共用轨转换式套轨转车盘系统,至少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盘内窄轨共用轨转换式套轨转车盘系统,包括转车盘,还包括由所述转车盘内接入端延伸至所述转车盘外的三条轨道,三条轨道沿同一方向依次间隔布设,外侧的两条轨道为宽轨轨距,内侧的一条轨道为窄轨,所述转车盘内具有供铁路机车旋转180度的环形轨道,且所述转车盘内线路两端之间具有一组两个窄轨共用轨转换道岔。
[0010]进一步,在所述转车盘外接入端的三条轨道分别为盘外宽轨A、盘外宽轨B以及盘外窄轨C,所述盘外宽轨B、所述盘外窄轨C以及所述盘外宽轨A依次布设;在所述转车盘内的四条轨道分别为盘内宽轨A、盘内宽轨B、盘内窄轨C以及盘内窄轨D,所述盘内宽轨B、所述盘内窄轨C、所述盘内窄轨D以及所述盘内宽轨A依次布设。
[0011]进一步,接入端所述盘外宽轨A为共用轨,尽头端所述盘外宽轨B为共用轨。
[0012]进一步,当宽轨距的铁路机车转头时,宽轨距的所述铁路机车的轮对分别落于所述盘内宽轨A和所述盘内宽轨B上。
[0013]进一步,当窄轨距的铁路机车转头时,窄轨距的所述铁路机车的车轮分别接入端落于所述盘内宽轨A和所述盘内窄轨C上,在尽头端落于所述盘内宽轨B和所述盘内窄轨D上。
[0014]进一步,每一所述窄轨共用轨转换道岔均包括用于实现窄轨共用轨变轨的一对护轮轨和一组转换道岔。
[0015]进一步,每一所述窄轨共用轨转换道岔还均包括盘内宽轨和盘内窄轨连接,其中一个所述窄轨共用轨转换道岔的盘内宽轨A和所述窄轨转换道岔的盘内窄轨D连接,另一个所述窄轨共用轨转换道岔的盘内宽轨B与供所述盘内窄轨C连接,盘内接入端共用轨为轨A,在尽头端共用轨为轨B。
[0016]进一步,所述铁路机车通过所述窄轨转换道岔进入转车盘外套轨铁路。
[0017]进一步,所述转车盘外一端设有铁路车档。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9]1、采用共用轨道转换式铁路套轨转车盘系统,代替传统的铁路套轨三角线实现宽轨和窄轨两种轨距铁路机车转头作业,一个铁路三角线一般占地约16000m2,铺套轨约900m,铺套轨道岔4组,而本专利平移式轨道转车盘占地仅约1600m2,铺套轨仅100m,转换道岔一组。占用土地仅为铁路三角线的10.4%。投资仅为铁路三角线的30%。
[0020]2、采用共用轨转换式铁路套轨转车盘共用,代替传统的两个铁路机车转车盘,占用土地仅为两个传统铁路转车盘的50%。投资仅为传统铁路转车盘的60%。
[0021]3、转车盘采用电力驱动,利于自动控制,节能环保。
[0022]4、共用轨道转换式铁路套轨转车盘,与铁路三角线相比铁路机车转头时间效率提高1倍,与传统铁路转车盘效率相当。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传统的铁路机车通过三角线调头的示意图;
[0024]图2为传统的铁路机车转车盘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盘内窄轨共用轨转换式套轨转车盘系统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盘内窄轨共用轨转换式套轨转车盘系统的窄轨共用轨转换道岔的示意图;
[0027]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盘内窄轨共用轨转换式套轨转车盘系统的示意图(铁路机车驶出时的状态);
[0028]附图标记中:1

转车盘;2

盘内宽轨B;3

盘内窄轨C;4

盘内宽轨A;5

盘外宽轨B;6

盘外窄轨C;7

盘外宽轨A;8

铁路机车;90

窄轨共用轨转换道岔X;91

窄轨共用轨转换道岔Y;10

铁路车档;11

环形轨道;12

护轮轨A;13

护轮轨B;14

盘内窄轨D。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盘内窄轨共用轨转换式套轨转车盘系统,包括转车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由所述转车盘内接入端延伸至所述转车盘外的三条轨道,三条轨道沿同一方向依次间隔布设,外侧的两条轨道为宽轨轨距,内侧的一条轨道为窄轨,所述转车盘内具有供铁路机车旋转180度的环形轨道,且所述转车盘内线路两端之间具有一组两个窄轨共用轨转换道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内窄轨共用轨转换套轨转车盘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转车盘外接入端的三条轨道分别为盘外宽轨A、盘外宽轨B以及盘外窄轨C,所述盘外宽轨B、所述盘外窄轨C以及所述盘外宽轨A依次布设;在所述转车盘内的四条轨道分别为盘内宽轨A、盘内宽轨B、盘内窄轨C以及盘内窄轨D,所述盘内宽轨B、所述盘内窄轨C、所述盘内窄轨D以及所述盘内宽轨A依次布设。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盘内窄轨共用轨转换式套轨转车盘系统,其特征在于:接入端所述盘外宽轨A为共用轨,尽头端所述盘外宽轨B为共用轨。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盘内窄轨共用轨转换式套轨转车盘系统,其特征在于:当宽轨距的铁路机车转头时,宽轨距的所述铁路机车的轮对分别落于所述盘内宽轨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永金方亚非陈辉葛大勇吴飞亚沈鑫周伟丽谢鹏刘波李兵刘昕雨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武汉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