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碳运行的建筑方案的优化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69388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7 20: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以零碳运行为目标的建筑方案的优化方法,涉及零碳建筑技术领域,方法包括:根据建筑设计参考因素,从预先构建的零碳建筑技术库中获取建筑设计参考因素对应的若干零碳建筑技术方案,并基于若干零碳建筑技术方案确定建筑的初始零碳建筑设计方案;对初始零碳建筑设计方案进行建模分析,得到初始零碳建筑运行能耗及初始零碳建筑经济收益;采用两级判断,当初始零碳建筑运行能耗满足第一预设阈值时,进一步对初始零碳建筑经济收益进行判断,当初始零碳建筑经济收益不满足第二预设阈值时,更新初始零碳建筑设计方案,直至选出既满足初始零碳建筑运行能耗也满足初始零碳建筑经济收益的最优零碳建筑设计方案。碳建筑经济收益的最优零碳建筑设计方案。碳建筑经济收益的最优零碳建筑设计方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零碳运行的建筑方案的优化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零碳建筑
,尤其涉及一种以零碳运行为目标的建筑方案的优化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数据显示,建筑物产生了全球约60%的CO2,建筑排放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在建筑的规划、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合理的设计方案/改造方案可以减少能源消耗,使新建筑/被改造建筑最大限度地实现零碳排放。
[0003]通过对设计方案/改造方案进行可行性评价及优化,可以筛选出合理的设计方案/改造方案,实现新建筑/被改造建筑的零碳运行。
[0004]现有技术通常将设计方案/改造方案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拆分,然后对单个技术方案进行零碳运行的可行性评价,对不满足零碳运行的技术方案进行优化,忽略设计方案/改造方案的经济性,导致筛选出的设计方案/改造方案不合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零碳运行为目标的建筑方案的优化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只考虑设计方案/改造方案的零碳运行的可行性,忽略设计方案/改造方案的经济性,导致筛选出的设计方案/改造方案不合理的技术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零碳运行的建筑方案的优化方法,包括:
[0007]S1、根据建筑设计参考因素,从预先构建的零碳建筑技术库中获取所述建筑设计参考因素对应的若干零碳建筑技术方案,并基于所述若干零碳建筑技术方案确定建筑的初始零碳建筑设计方案;
[0008]S2、对所述初始零碳建筑设计方案进行建模,得到初始零碳建筑能耗模拟模型,基于所述初始零碳建筑能耗模拟模型得到初始零碳建筑运行能耗及初始零碳建筑经济收益;
[0009]S3、当所述初始零碳建筑运行能耗满足第一预设阈值时,判断所述初始零碳建筑经济收益是否满足第二预设阈值,若否,计算所述零碳建筑技术方案的边际效益,根据边际效益更新所述初始零碳建筑设计方案,返回步骤S2;若是,将所述初始零碳建筑设计方案输出为所述建筑的最优零碳建筑设计方案。
[0010]优选地,步骤S1具体包括:
[0011]S11:根据建筑设计参考因素,确定初始建筑设计方案;
[0012]S12:基于所述初始建筑设计方案和预设筛选约束,从预先构建的零碳建筑技术库中获取预置数量的零碳建筑技术方案;
[0013]S13:从所述预置数量的零碳建筑技术方案中选择节能效果最优的零碳建筑技术方案,根据所述节能效果最优的零碳建筑技术方案和所述初始建筑设计方案确定初始零碳建筑设计方案。
[0014]优选地,步骤S3中,所述根据边际效益更新所述初始零碳建筑设计方案具体包括:
[0015]计算若干所述零碳建筑技术方案的边际效益,记所述边际效益最小的零碳建筑技术方案为第一零碳建筑技术方案;
[0016]从所述预置数量的零碳建筑技术方案中选取与所述第一零碳建筑技术方案类型相同的技术方案,记为第二零碳建筑技术方案;将所述第一零碳建筑技术方案更新为所述第二零碳建筑技术方案;其中,所述第二零碳建筑技术方案的边际效益大于所述第一零碳建筑技术方案的边际效益;
[0017]基于所述第二零碳建筑技术方案更新所述初始零碳建筑设计方案。
[0018]优选地,步骤S1中,所述建筑设计参考因素包括建筑的设计边界条件、建筑的基本功能和建筑的地理环境。
[0019]优选地,所述建筑的设计边界条件包括建筑占地面积、建筑高度和建筑深度。
[0020]优选地,所述建筑的地理环境包括建筑所处位置的季节特点、建筑所处位置的经纬度和建筑所处位置的海拔高度。
[0021]优选地,步骤S12中,所述预设筛选约束包括:
[0022]零碳建筑技术方案的成熟度约束;零碳建筑技术方案的应用年限约束;零碳建筑技术方案的应用广泛度约束;零碳建筑技术方案与建筑的类型匹配度约束;零碳建筑技术方案与建筑的地理环境匹配度约束;零碳建筑技术方案与建筑的规格匹配度约束;零碳建筑技术方案的节能效果约束;零碳建筑技术方案的技术风险约束。
[0023]一种零碳运行的建筑方案的优化系统,包括:
[0024]设计方案构建模块,用于根据建筑设计参考因素,从预先构建的零碳建筑技术库中获取所述建筑设计参考因素对应的若干零碳建筑技术方案,并基于所述若干零碳建筑技术方案确定建筑的初始零碳建筑设计方案;
[0025]设计方案分析模块,用于对所述初始零碳建筑设计方案进行建模,得到初始零碳建筑能耗模拟模型,基于所述初始零碳建筑能耗模拟模型得到初始零碳建筑运行能耗及初始零碳建筑经济收益;
[0026]优化输出模块,用于当所述初始零碳建筑运行能耗满足第一预设阈值时,判断所述初始零碳建筑经济收益是否满足第二预设阈值,若否,计算所述零碳建筑技术方案的边际效益,根据边际效益更新所述初始零碳建筑设计方案,跳转至所述设计方案分析模块;若是,将所述初始零碳建筑设计方案输出为所述建筑的最优零碳建筑设计方案。
[0027]一种零碳运行的建筑方案的优化设备,所述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
[0028]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代码,并将所述程序代码传输给所述处理器;
[0029]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程序代码中的指令执行前述的优化方法。
[003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用于执行前述的优化方法。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通过提供一种零碳运行为目标的建筑方案的优化方法,根据建筑设计参考因素,从预先构建的零碳建筑技术库中获取所述建筑设计参考因素对应的若干零碳建筑技术方案,并基于所述若干零碳建筑技术方案确定建筑的初始零碳建筑设计方案;对初始零碳建筑设计方案进行建模,并基于建模确定的初始零碳建筑能耗模拟模型,得到初始零碳建筑运行能耗及初始零碳建筑经济收益;采用两级判断,当所述初始零碳建筑运行能耗满足第一预设阈值时,进一步对初始零碳建筑经济收益进行判断,当初始零碳建筑经济收益不满足第二预设阈值时,
根据零碳建筑技术方案的边际效益更新所述初始零碳建筑设计方案,直至选出既满足初始零碳建筑运行能耗也满足初始零碳建筑经济收益的最优零碳建筑设计方案。
[0031]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零碳运行为目标的建筑方案的优化方法,同时考虑零碳建筑设计方案的零碳运行可行性及方案的经济性,在确定方案满足零碳运行可行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方案的经济性进行分析,确定出既满足零碳运行可行性也满足经济的最优零碳建筑设计方案,解决现有技术只考虑设计方案/改造方案的零碳运行的可行性,忽略设计方案/改造方案的经济性,导致筛选出的设计方案/改造方案不合理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003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3]图1为本申请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零碳运行的建筑方案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S1、根据建筑设计参考因素,从预先构建的零碳建筑技术库中获取所述建筑设计参考因素对应的若干零碳建筑技术方案,并基于所述若干零碳建筑技术方案确定建筑的初始零碳建筑设计方案;S2、对所述初始零碳建筑设计方案进行建模,得到初始零碳建筑能耗模拟模型,基于所述初始零碳建筑能耗模拟模型得到初始零碳建筑运行能耗及初始零碳建筑经济收益;S3、当所述初始零碳建筑运行能耗满足第一预设阈值时,判断所述初始零碳建筑经济收益是否满足第二预设阈值,若否,计算所述零碳建筑技术方案的边际效益,根据边际效益更新所述初始零碳建筑设计方案,返回步骤S2;若是,将所述初始零碳建筑设计方案输出为所述建筑的最优零碳建筑设计方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碳运行的建筑方案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具体包括:S11:根据建筑设计参考因素,确定初始建筑设计方案;S12:基于所述初始建筑设计方案和预设筛选约束,从预先构建的零碳建筑技术库中获取预置数量的零碳建筑技术方案;S13:从所述预置数量的零碳建筑技术方案中选择节能效果最优的零碳建筑技术方案,根据所述节能效果最优的零碳建筑技术方案和所述初始建筑设计方案确定初始零碳建筑设计方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零碳运行的建筑方案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所述根据边际效益更新所述初始零碳建筑设计方案具体包括:计算若干所述零碳建筑技术方案的边际效益,记所述边际效益最小的零碳建筑技术方案为第一零碳建筑技术方案;从所述预置数量的零碳建筑技术方案中选取与所述第一零碳建筑技术方案类型相同的技术方案,记为第二零碳建筑技术方案;将所述第一零碳建筑技术方案更新为所述第二零碳建筑技术方案;其中,所述第二零碳建筑技术方案的边际效益大于所述第一零碳建筑技术方案的边际效益;基于所述第二零碳建筑技术方案更新所述初始零碳建筑设计方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碳运行的建筑方案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建筑设计参考因素包括建筑的设计边界条件、建筑的基本功能和建筑的地理环境。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零碳运行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捷陈建福李振聪李建标陈勇邹国惠裴星宇杨锐雄程旭吴宏远李文晖刘仁亮罗科黄艺鹏陈夏李巍巍江健健魏焱肖小清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珠海供电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