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3D打印抑菌掩味缓释包封剂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药物制剂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3D打印抑菌掩味缓释包封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3D打印技术是一种通过在计算机控制下逐层沉积材料来构建物理部件或结构,以创建完整实体的增材制造技术。近年来,3D打印技术在个性化制药领域的研究吸引了人们的广泛注意,尤其是3D打印左乙拉西坦速释片的上市使3D打印技术在制药领域的应用受到了关注和认可。3D打印技术在精密化抑菌药物制剂和个性化抑菌药物制剂制备方面已有一些应用尝试,有效提升了抗菌药物生物利用度。但基于3D打印技术制备抑菌包封剂药物的研究还比较少。
[0003]包封剂也称为胶囊剂,是指药物或与适宜辅料充填于胶囊壳层而制成的口服固体制剂。依据胶囊壳层的材质,可分为软、硬胶囊两种。依据药物释放效果,分为缓释胶囊、控释胶囊和肠溶胶囊等。胶囊剂是临床应用广泛的一类固体剂型,在掩味,改善药物稳定性,使液体药物固体化,延缓或定位释放药物方面都具有显著优势。但是传统胶囊制剂也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普遍采用明胶作为外壳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3D打印抑菌掩味缓释包封剂,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底座与外壳上盖,所述的外壳底座上设置有凸台,所述的凸台上开设有包封槽,所述的外壳上盖的底部开设有与所述的凸台相配合的凹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抑菌掩味缓释包封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底座的外径与所述的外壳上盖的外径相同,均为W1,所述的凸台的外径为W2,所述的外壳底座的外径与所述的凸台的外径之差为W3,所述的凹槽的内径为W4,所述的外壳上盖的外径与所述的凹槽的内径之差为W5;所述的外壳底座的总高度与所述的外壳上盖的总高度相同,均为H1,所述的凸台的高度与所述的凹槽的内侧高度相同,均为H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3D打印抑菌掩味缓释包封剂,其特征在于:H1‑
H2≤H2,H1‑
H2=1
‑
1.5mm,H2=1.5
‑
2.5mm,H1≤4mm;优选的,H1=4,H2=2.5;优选的,H1=3,H2=1.5。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3D打印抑菌掩味缓释包封剂,其特征在于:W1>W4>W2>W3>W5,W1=8
‑
14mm,1/2W1<W2<3/4W1;优选的,W1=10,W2=7,W3=1.5,W4=8,W5=0.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抑菌掩味缓释包封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包封槽的载药量为10
‑
20mg;所述的包封槽的壁厚为0.3
‑
0.7m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抑菌掩味缓释包封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包封剂由重量比为(8
‑
15):1:(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霞,李永圆,陈晨,李正,
申请(专利权)人:现代中医药海河实验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