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路基强化加固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692564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7 20:01
一种软路基强化加固的施工方法,涉及道路铺设技术领域,包括场地测试、施工前期准备、排水固结、二次加固和施工检测;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用性强,通过进行场地测试和施工前期准备,掌握施工地点实际状况,科学有效进行后期作业;通过排水固结和二次加固排除路基下软土层多余水分,并对排水后土层进行加固,提高路基支撑力;通过进行施工后检测,排除施工隐患,提高安全性;在排水固结时使用软路基固结装置,高效排出土层内水分,提高施工质量,通过在软路基固结装置上设置挤压装置,既快速排出土层内水分,也使得土层内土壤更加紧致稳固;通过设置排水装置可以快速排出挤压出的水分,提高排水效率,并且软路基固结装置可以重复利用,避免浪费和环境污染。境污染。境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软路基强化加固的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道路铺设
,尤其是涉及一种软路基强化加固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公知的,软路基是指强度低,压缩量较高的软弱土层,软路基形成的原因复杂,下方软土中含水量较大,会造成软路基上的填方及构造物稳定性差且发生沉降,施工时软路基如果处理不得当会影响该公路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用传统方法来对软路基进行排水加固,耗费的时间长,增加工人的工作时间,费时费力且会影响施工进度。
[0003]例如公开号为CN110318385A的中国专利一种软路基强夯施工方法,其通过S1:土质采样检测,S2:路基区域力学分析,S3:夯锤及铺设材料选择和S4:按照夯锤质量梯度按序施工,对软路基进行强夯处理,其在施工中对地表强夯挤压水流排出,难以对地下水进行有效排除,并且在夯实和加压的过程中需要大量大型设备进场施工,也要增加施工单位的经济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软路基强化加固的施工方法,本专利技术通过S1、场地测试、S2、施工前期准备、S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路基强化加固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场地测试进行场地平整,测量地面高度,从路基上方向下垂直打若干孔,提取下层软土层样本;S2、施工前期准备根据测量结果,划分具体施工区域,在各区域内设置沉降观测装置,根据设计要求在各施工区域均匀在地面打孔,并在路基两侧设置排水沟;S3、排水固结在各个孔内放置软路基固结装置,通过软路基固结装置对路基下软土层进行排水,加速路基下软土层固结,然后将排出的水通过路基两侧排水沟排出;S4、二次加固路基下软土层固结后取出各个孔内的软路基固结装置,向地面孔洞内填埋强度较高的粘性土或砂、砾、卵石、片石等渗水性材料进行加固,并夯实地表土层;S5、施工检测检测地表回弹量,根据实际检测数据进行验收,符合标准后验收通过,未达到标准,返回S3进行再次加固。2.根据权利要求1一种软路基强化加固的施工方法S3中所述的软路基固结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装置包括固定装置(1)、集水装置(2)、排水装置(3)和限位装置(4),固定装置(1)的上方设有集水装置(2),集水装置(2)下端与固定装置(1)连接,集水装置(2)在固定装置(1)上方旋转,集水装置(2)的上端设有限位转置(4),集水装置(2)内设有排水装置(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路基固结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固定装置(1)由第一椎体(101)、第一轴承(102)和底板(103)构成,第一椎体(101)的上底面设有第一轴承(102),第一轴承(102)外圈的下底面与第一椎体(101)的底面相连接,第一轴承(102)内圈的内部面设有底板(103),底板(103)侧面的下端与第一轴承(102)内圈的内部面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路基固结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集水装置(2)由集水管(201)、限位板(202)、挤压装置和充气装置构成,集水管(201)的下端的内壁与底板(103)侧面的上端相连接,集水管(201)的侧面分布有第一进水槽(203),第一进水槽(203)轴向设置在集水管(201)的侧面,各第一进水槽(203)上均设有限位板(202),集水管(201)的侧面设有挤压装置,集水管(201)的上方设有充气装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软路基固结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限位板(202)为长方型结构,限位板(202)轴向设置在集水管(201)的侧面,限位板(202)的侧面与集水管(201)的侧面相连接,限位板(202)上设有第二进水槽(204),第二进水槽(204)轴向设置在限位板(202)上,第二进水槽(204)贯穿限位板(202)与集水管(201)连接的侧面和与其相对的另一侧面,第二进水槽(204)与第一进水槽(203)相连通,第二进水槽(204)内设有滤网(205),滤网(205)的侧面与第二进水槽(204)的内壁相连接,各限位板(202)之间均设有挤压装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软路基固结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挤压装置由气囊(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强王鑫杨晖秀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