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二次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单体及其电池模组或电池包。所述电池单体包括壳体和封装在壳体内的裸电芯,所述壳体包括均为轴向延伸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相对平行设置,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相对平行设置,所述第三侧壁的两端通过倒角结构将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的同侧端部连接,所述第四侧壁的两端通过倒角结构将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的另一同侧端部连接。这种电池单体在构成电池模组或电池包时,在保证能量密度和结构强度的同时,可以形成用于通风的孔隙,解决现有技术中散热不良的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单体及其电池模组或电池包
[0001]本技术涉及二次电池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单体及其电池模组或电池包。
技术介绍
[0002]二次电池由于具有能量密度高、工作电压高、使用温度宽、使用寿命长和对环境友好等优点,已经在消费手机、电动工具、医疗电子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同时,在新能源汽车、储能基站等领域也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0003]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电池形状有方形二次电池、圆柱形二次电池、扣式二次电池以及软包二次电池。这些不同形状的电池均有着自己的特点和优劣势。其中,以方形二次电池为例,这种电池一般具有规则的方形的铝壳或者钢壳,机械强度高,不易出现漏液等风险,并且结构简单且规则,在组成模组以及电池包时可以排列整齐,充分利用空间,使模组及电池包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然而,这种规则外轮廓的方形二次电池同样也存在着问题,由这种方形二次电池配组得到的模组及电池包,由于排布过于紧密,导致模组和电池包散热非常困难,积热问题十分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单体及其电池模组或电池包,这种电池单体在构成电池模组或电池包时,在保证能量密度和结构强度的同时,可以形成用于通风的孔隙,解决现有技术中散热不良的问题。
[0005]本技术一方面公开了一种电池单体,所述电池单体包括壳体和封装在壳体内的裸电芯,所述壳体包括均为轴向延伸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相对平行设置,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相对平行设置,所述第三侧壁的两端通过倒角结构将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的同侧端部连接,所述第四侧壁的两端通过倒角结构将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的另一同侧端部连接。
[0006]在其中部分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三侧壁正交,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四侧壁正交。
[0007]在其中部分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壁、第二侧壁、所述第三侧壁、所述第四侧壁及所述倒角结构构成中心对称图形。
[0008]在其中部分实施例中,所述倒角结构为直线倒角结构或者曲线倒角结构。
[0009]在其中部分实施例中,当所述倒角结构为曲线倒角结构时,所述曲线的弧度为20
°‑
90
°
。
[0010]在其中部分实施例中,所述裸电芯至少为一个。
[0011]在其中部分实施例中,当所述裸电芯至少为两个时,所述第三侧壁、所述第四侧壁上对应地设置有向所述壳体内部方向的凹陷结构。
[0012]在其中部分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壳体还包括盖体,所述盖体与所述壳体轴向的开
口形状相匹配。
[0013]在其中部分实施例中,所述裸电芯与所述壳体之间存在间隙。
[0014]本技术另一方面公开了一种电池模组或电池包,包括多个前述任一所述的电池单体,所述电池单体的所述第一侧壁与相邻的所述电池单体的所述第二侧壁接触,所述电池单体的所述第三侧壁与相邻的所述电池单体的所述第四侧壁接触。
[0015]有益效果
[0016]本技术的电池单体,通过设置其壳体轮廓近似于平行四边形,当多个电池单体密排构成电池模组或者电池包时,电池单体的第一侧壁可以与相邻的电池单体的第二侧壁贴合,而电池单体的第三侧壁可以与相邻的电池单体的第四侧壁贴合,如此构成的电池模组或者电池包,将可以沿着第一侧壁的延伸方向,以及电池单体的平行四边形的高的方向形成四方连续布置。由本技术的电池单体构成的电池模组或者电池包,电池单体的排列非常整齐,具有非常高的能量密度。
[0017]在保证了电池单体排列整齐的前提下,本技术的电池单体通过使得第三侧壁的两端通过倒角结构将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的同侧端部连接,第四侧壁的两端通过倒角结构将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的另一同侧端部连接。倒角结构使得壳体的平行四边形的四个角出现缺失,当这种电池单体密排形成电池模组或者电池包时,相邻电池单体的壳体的倒角结构可以相互组合,在电池模组或者电池包层面上形成孔隙,便于电池模组或者电池包的散热。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部分实施例中本技术的电池单体的爆炸图;
[0019]图2为部分实施例中本技术的电池单体的壳体的剖视图;
[0020]图3为另一部分实施例中本技术的电池单体的壳体的剖视图;
[0021]图4为又一部分实施例中本技术的电池单体的壳体的剖视图;
[0022]其中,1为壳体,2为裸电芯,3为绝缘膜,10为盖体,11为第一侧壁,12为第二侧壁,13为第三侧壁,14为第四侧壁,15为倒角结构,101为正极端子,102为正极汇流片,103为负极汇流片,104为注液孔,105为防爆阀,131为第三子侧壁,132为第一凹陷结构,141为第四子侧壁,142为第二凹陷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
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5]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6]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7]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单体包括壳体和封装在壳体内的裸电芯,所述壳体包括均为轴向延伸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相对平行设置,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相对平行设置,所述第三侧壁的两端通过倒角结构将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的同侧端部连接,所述第四侧壁的两端通过倒角结构将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的另一同侧端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三侧壁正交,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四侧壁正交。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第二侧壁、所述第三侧壁、所述第四侧壁及所述倒角结构构成中心对称图形。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倒角结构为直线倒角结构或者曲线倒角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倒角结构为曲线倒角结构时,所述曲线的弧度为20
°‑
9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鹏,袁志巍,陶芝勇,温世森,齐朗,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拓邦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