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紫和近红外二区双模式发光纳米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6691948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7 2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蓝紫和近红外二区双模式发光纳米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该纳米晶的化学表达式为:NaGdF4:Lu,Yb,Er,Tm@NaGdF4:Yb,Ce。其中,“@”表示包覆。其制备方法为采用高温溶剂热法首先生成小尺寸的稀土氟化物核纳米晶,接着通过外延生长法将较厚壳层包覆在核纳米晶上,从而形成具有近红外光学成像和上转换光触发治疗潜力的核壳结构纳米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简单易行、绿色环保的高温热解法生成的一种核壳结构稀土掺杂纳米晶同时具有较强的蓝紫色上转换荧光和近红外二区下转换荧光,其近红外二区荧光有利于光学成像,同时蓝紫色荧光可用于光激活。可用于光激活。可用于光激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蓝紫和近红外二区双模式发光纳米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光材料
,尤其涉及一种蓝紫和近红外二区双模式发光纳米晶、制备方法及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上转换发光是一种反斯托克斯过程,指能够吸收两个或两个以上低能光子而发射一个高能光子的发光现象。迄今为止,研究最广泛的上转换发光材料为以Er、Tm或Ho作为激活剂的稀土纳米晶。稀土上转换发光材料的基质主要包括氧化物、氟化物、氟氧化物、含硫化合物、卤化物等,其中稀土氟化物具有声子能量低、无辐射跃迁几率小和元素可掺杂浓度高等特点,对于上转换发光中心是比较理想的基质,因此在发光材料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0003]近红外光激发的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晶因其独特的发光机理和优异的发光性能而在上转换光学成像和上转换光触发治疗等方面引起了广泛研究兴趣。上转换纳米晶在应用于光学成像时具有较深的组织穿透深度、较低的自发荧光和优异的抗光漂白性能,因此比较适合用于深层生物组织的光学成像。张勇等人首次证明了使用聚乙烯亚胺包覆的NaYF4:Yb,Er可以进行有效的体内动物成像,且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蓝紫和近红外二区双模式发光纳米晶,其特征在于,化学表达式为:NaGdF4:Lu,Yb,Er,Tm@NaGdF4:Yb,Ce,其中,“@”表示包覆。2.一种蓝紫和近红外二区双模式发光纳米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分别合成金属元素钆、镥、镱、铒、铥及铈的氯化物:在室温下,取10~30mmol稀土氧化物和60~180mmol浓盐酸在容器中混合均匀,混合溶液在搅拌下缓慢加热到80~90℃,加入10~30mL蒸馏水并继续反应0.5~1h,将得到的溶液冷却并过滤得到澄清透明溶液,继续在80~90℃加热至溶液表面有氯化物晶体析出,转移至60~70℃烘箱烘干,得到的固体粉末为相应金属元素的氯化物;S2,分别合成含有金属元素钆、镱及铈的油酸盐:取10~30mmol相应稀土氯化物、30~90mmol油酸钠、40~50mL蒸馏水、60~70mL乙醇和100~110mL正己烷加到入容器中,混合溶液在搅拌下加热到70℃,反应4h,停止加热冷却至室温后,将混合溶液倒入分液漏斗中,用蒸馏水洗三次,取上层液体在80℃下水浴烘干,在室温下放置三天,得到的固体蜡状物质为含有相应金属元素的油酸盐前驱体;S3,采用高温溶剂热法制备NaGdF4:54%Lu/20%Yb/2%Er/0.5%Tm核纳米晶:称取物质的量分数为23.5%氯化钆、54%氯化镥、20%氯化镱、2%氯化铒和0.5%氯化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加延吕武斌屈佳维崔玉洁上官杭王强张志永牛娜陈立钢刘志国付玉杰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林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