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电机控制器、电驱总成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9191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7 20:00
本申请提供一种连接器、一种电机控制器、电驱总成和车辆。连接器连接于电机控制器和电机之间,包括支座、导电片、双金属片、连接柱和加热装置;支座为绝缘支座,双金属片固定于支座,导电片通过连接柱与双金属片固定连接,导电片的一端用于导通电机控制器,导电片的另一端用于导通电机;加热装置对应双金属片固定于支座,加热装置用于对双金属片加热以驱动双金属片翘曲,连接柱随双金属片的翘曲带动导电片发生位移后电机控制器和电机中至少一个与导电片之间的导通断开。本申请连接器具备自动断开信号传输的能力,且可靠性较高、体积较小,能够有效保护电机免受发热损害。够有效保护电机免受发热损害。够有效保护电机免受发热损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器、电机控制器、电驱总成及车辆


[0001]本申请涉及电子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器,以及一种包括该连接器的电机控制器、一种电驱总成、和一种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电动车或混合动力车中,其采用的电驱总成通常具有动力输出模式和动力收集模式。在动力输出模式中,电驱总成通过电机向车轮输出动力;在动力收集模式中,电驱总成通过电机收集车轮转动的能量,为电池模组充电。
[0003]电机需要通过高频开关实现整流,当个别高频开关出现故障时,电机会进入主动短路状态以自我保护。此时电机无法输出动力,且电机随车轮转动所产生的电流也无法传输至电池模组,仅能依靠电机自身发热来消耗能量。当温度较高时,可能造成电机失效。为此,现有的电动车或混合动力车设置了限时停车策略来保护电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提供一种连接器、以及一种包括该连接器的电机控制器、一种电驱总成、和一种车辆。在电机进入主动短路状态时,通过连接器切断内部的电性回路,以消除电机的发热现象,从而保护电机。本申请具体包括如下技术方案:
[0005]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连接器,连接于电机控制器和电机之间,包括支座、导电片、双金属片、连接柱和加热装置;支座为绝缘支座,双金属片固定于支座,导电片通过连接柱与双金属片固定连接,导电片的一端用于导通电机控制器,导电片的另一端用于导通电机;加热装置对应双金属片固定于支座,加热装置用于对双金属片加热以驱动双金属片翘曲,连接柱随双金属片的翘曲带动导电片发生位移后电机控制器和电机中至少一个与导电片之间的导通断开。
[0006]本申请连接器通过导电片实现电机至电机控制器之间的信号传输功能。本申请连接器还通过连接柱实现导电片与双金属片的固定连接,双金属片固定于支座上,加热装置则可用于对双金属片加热。利用双金属片受热会发生翘曲的特性,本申请连接器通过控制加热装置来控制双金属片的形态。当加热装置未启动时,双金属片呈平直形态,导电片可以分别导通至电机和电机控制器,实现连接器的电信号传输功能;当加热装置启动后,双金属片受热翘曲,固定于双金属片上的连接柱会带动导电片发生位移,由此解除导电片与电机和电机控制器之间至少一个的导通状态,连接器的电信号传输功能被断开。本申请连接器由此具备了自动断开电信号传输的能力,能够有效保护电机免受发热损害。本申请连接器还具备可靠性较高、体积较小的特点。
[000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支座的主体材质可采用聚酰胺66(Po lyamide66)或聚醚醚酮(po ly(ether

ether

ketone),PEEK)制备。
[000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连接器还包括传输件,传输件包括两个传输段,每个传输段均设有固定于支座的搭接端,以及远离支座的延伸端,两个搭接端相互间隔,一个延伸
端用于导通电机控制器,另一个延伸端用于导通电机,导电片的相对两端分别与两个搭接端接触并导通。
[0009]在本实现方式中,通过传输件的设置,可以使得连接器通过两个传输段分别导通至电机控制器和电机,导电片则与两个传输段的搭接端分别配合,以实现传输件整体的导通和断开功能。
[00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传输件为铜排。
[00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两个搭接端对称分布于连接柱的相对两侧。
[00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加热装置采用正温度系数热敏材料(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PTC)制作。
[00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加热装置与双金属片电性连接,并向双金属片传输电流以实现对双金属片的加热。
[00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连接器还包括两个绝缘件,两个绝缘件分列导电片的两侧,每个绝缘件对应一个传输段设置,绝缘件包括相对的连接端和插入端,连接端与支座弹性连接,插入端抵持于导电片,当导电片朝向远离传输件的方向位移时,插入端在弹力作用下伸入导电片与传输段之间。
[0015]在本实现方式中,通过绝缘件的设置,使得绝缘件可以在导电片朝向远离传输件的方向位移时,其插入端伸入导电片与传输段之间,进而实现导电片与传输段之间的物理绝缘,保证连接器的可靠断开功能。
[001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绝缘件的主体材质可采用聚酰胺66(Polyamide66)或聚醚醚酮(poly(ether

ether

ketone),PEEK)制备。
[001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连接器包括扭簧,连接端与支座转动连接,扭簧抵持于支座与绝缘件之间,并提供绝缘件朝向导电片转动的弹力,插入端转动以伸入导电片与传输段之间。
[0018]在本实现方式中,插入端转动伸入导电片与传输段之间的过程中,插入端还可以提供导电片朝向远离传输段方向的分力,以使得导电片与传输段之间的距离增大,实现更好的绝缘效果。
[001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连接器包括压簧,连接端与支座滑动连接,压簧抵持于支座与绝缘件之间,并提供绝缘件朝向导电片滑动的弹力,插入端滑动以伸入导电片与传输段之间。
[0020]在本实现方式中,导电片和传输段可以限制插入端在滑动方向之外的位移,以保证插入端可靠滑动伸入导电片与传输段之间。
[002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导电片的相对两端设有抵持部,当导电片分别与两个搭接端接触时,每个抵持部用于抵持并固定一个绝缘件,以限制插入端的位移。
[0022]在本实现方式中,通过导电片的抵持部可以对绝缘件形成固持,以避免绝缘件在弹力作用下与导电片形成错位,进而导致绝缘件失效的不良现象。
[002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抵持部和/或插入端处设有倒角,倒角用于引导插入端的运动方向,以保证插入端伸入导电片与传输段之间。
[002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倒角为圆角或斜角。
[002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导电片具有弹性,搭接端抵持于导电片以形成弹性变
形,以实现搭接端与导电片的接触并导通。
[002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导电片的相对两端构造为圆弧形,且圆弧的顶点朝向传输件一侧。
[0027]在本实现方式中,导电片与搭接端接触时形成弹性变形,可以使得导电片始终具有朝向搭接端形变的弹力,进而保证导电片与搭接端的可靠接触。
[002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双金属片包括相互贴合的主动层和被动层,主动层的热膨胀系数大于被动层的热膨胀系数,当加热装置对双金属片加热时,双金属片朝向被动层一侧翘曲。
[0029]在本实现方式中,双金属片通过热膨胀系数的差异化设置,可以控制其受热时的翘曲方向,以保证导电片朝向远离传输段的方向位移。
[003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双金属片的长宽比大于或等于3。
[003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双金属片的宽度与厚度的比值小于或等于20。
[0032]在一种可能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器,连接于电机控制器和电机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支座、导电片、双金属片、连接柱和加热装置,所述双金属片固定于所述支座,所述导电片通过所述连接柱与所述双金属片固定连接,所述导电片的一端用于导通所述电机控制器,所述导电片的另一端用于导通所述电机,所述加热装置对应所述双金属片固定于所述支座,所述加热装置用于对所述双金属片加热以驱动所述双金属片翘曲,所述连接柱随所述双金属片的翘曲带动所述导电片位移,所述导电片发生位移后所述电机控制器或所述电机中至少一个与所述导电片之间的导通断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还包括传输件,所述传输件包括两个传输段,每个所述传输段均设有固定于所述支座的搭接端,以及远离所述支座的延伸端,两个所述搭接端相互间隔,一个所述延伸端用于导通所述电机控制器,另一个所述延伸端用于导通所述电机,所述导电片的相对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搭接端接触并导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绝缘件,两个所述绝缘件分列所述导电片的两侧,每个所述绝缘件对应一个所述传输段设置,所述绝缘件包括相对的连接端和插入端,所述连接端与所述支座弹性连接,所述插入端抵持于所述导电片,当所述导电片朝向远离所述传输件的方向位移时,所述插入端在弹力作用下伸入所述导电片与所述传输段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包括扭簧,所述连接端与所述支座转动连接,所述扭簧抵持于所述支座与所述绝缘件之间,并提供所述绝缘件朝向所述导电片转动的弹力,所述插入端转动以伸入所述导电片与所述传输段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包括压簧,所述连接端与所述支座滑动连接,所述压簧抵持于所述支座与所述绝缘件之间,并提供所述绝缘件朝向所述导电片滑动的弹力,所述插入端滑动以伸入所述导电片与所述传输段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片的相对两端设有抵持部,当所述导电片分别与两个所述搭接端接触时,每个所述抵持部用于抵持并固定一个所述绝缘件,以限制所述插入端的位移。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持部和/或所述插入端处设有倒角,所述倒角用于引导所述插入端的运动方向,以保证所述插入端伸入所述导电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呼丹陈太贤周军林谢德金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