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拉动弯曲式胸腹腔穿刺针,由针芯1、针套管2、引流管3构成,针套管2套装在针芯1的外侧,前端为斜口4,针芯1的针尖部可从针套管2的斜口4中伸出,在针套管2的斜口4的两侧还设引流侧孔5,在针套管2的后端侧壁上设引流管3的接口6,在针套管2内设有拉线7,拉线7沿针套管2的内壁设置,前端穿过针套管2的斜口4底部的通孔埋设在针套管2的斜口4的尖部,并固定,拉线7的后端从针套管2后端侧壁的通孔中伸出,并与拉环8连接。该拉动弯曲式胸腹腔穿刺针,不仅结构简单、容易操作,而且可控制抽吸引流针套管斜口的方向,避免了多次穿刺的痛苦。(*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用穿刺针的改进,具体地说是一种拉动弯曲式胸腹腔穿刺针,适用于胸腹腔疾病的治疗。
技术介绍
胸腹腔穿刺是治疗气胸、液气胸、脓气胸等胸腹腔疾病的专用手段,通常采用穿刺引流来实现治疗目的。目前所使用的穿刺针为12号、16号空心针体,前端为斜尖口,使用时,将针体的前端插入胸腹腔内,后端接引流软胶管,在操作过程中,用止血钳夹闭引流软胶管后,沿穿刺点刺入胸腹腔内,需二人操作,这种胸腹腔穿刺针,虽然结构简单、操作简便、使用费低,但存在的不足之处是穿刺针的尖部易刺伤胸腹腔内脏器,特别随着抽吸液气体的减少,脏器间距减小,损伤胸腹腔内脏器的可能性就更大;由于怕损伤胸腹腔内脏器,操作者往往在未抽尽时便停止引流,造成引流不彻底;因穿刺点位置不同,特别是胸腔穿刺,位置过高或过低,会导致引流不全,或抽不出来,从而导致多次穿刺抽取,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而在腹腔内可因肠管移动而导致抽液不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防止损伤胸腹腔内脏器,且结构简单、容易操作、能调整抽吸引流位置的拉动弯曲式胸腹腔穿刺针。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拉动弯曲式胸腹腔穿刺针,由针芯、针套管、引流管构成,针套管套装在针芯的外侧,前端为斜口,针芯的针尖部可从针套管的斜口中伸出,在针套管的斜口的两侧还设引流侧孔,在针套管的后端侧壁上设引流管的接口,其特征在于在针套管内设有拉线,拉线沿针套管的内壁设置,前端穿过针套管的斜口底部的通孔埋设在针套管的斜口的尖部,并固定,使拉线的端头既不暴露在斜口的壁外,影响穿刺,也与针套管的斜口的尖部固定牢固,拉线的后端从针套管后端侧壁的通孔中伸出,并与拉环连接。本技术还通过如下措施实施所述的拉线为尼绒线,直径为0.2mm,不影响针芯插入针套管内,且有一定强度,在拉动时不容易拉断,另外,尼绒线较软,容易弯曲,在拉线的外端还固定上定位卡环,当拉线拉出一定长度后,由定位卡环固定,使拉线不会回缩,通过拉线拉出的长度可测知针套管的斜口方向弯曲的角度。使用本技术时,先将针芯插入针套管内,使针芯的斜针头与针套管的斜口齐平,可进行穿刺,当穿刺到一定深度后,拔出针芯,将针套管后端口用塞体封堵,则可开始抽吸引流,为防止针套管的斜口的尖部刺伤内脏器,可拉动拉环,拉线则拉动针套管的斜口尖部向针套管的斜口背侧方向弯曲,这种弯曲可弯曲90度,使针套管的斜口尖部指向下方,从而使针套管的斜口尖部不仅不会损伤内脏器,也不会损伤腔壁。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目前使用的胸腹腔穿刺针相比,不仅结构简单、容易操作,而且可控制抽吸引流针套管斜口的方向,使其向一侧弯曲,防止损伤内脏器,使用更加安全,由于抽吸点可弯曲,并能伸出一定距离,故可一次性抽尽,对于穿刺点过高或过低,可通过抽吸斜口方向的弯曲及伸缩一定距离解决,避免了多次穿刺的痛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主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针套管沿轴线剖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针套管弯曲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1、2、3制作本技术。该拉动弯曲式胸腹腔穿刺针,由针芯1、针套管2、引流管3构成,针套管2套装在针芯1的外侧,前端为斜口4,针芯1的针尖部可从针套管2的斜口4中伸出,在针套管2的斜口4的两侧还设引流侧孔5,在针套管2的后端侧壁上设引流管3的接口6,在针套管2内设有拉线7,拉线7沿针套管2的内壁设置,前端穿过针套管2的斜口4底部的通孔埋设在针套管2的斜口4的尖部,并固定,使拉线7的端头既不暴露在针套管2的斜口4的壁外,影响穿刺,也与针套管2的斜口4的尖部固定牢固,拉线7的后端从针套管2后端侧壁的通孔中伸出,并与拉环8连接。所述的拉线7为尼绒线,直径为0.2mm,不影响针芯1插入针套管2内,且有一定强度,在拉动时不容易拉断,另外,尼绒线较软,容易弯曲,在拉线7的外端还固定上定位卡环9,当拉线7拉出一定长度后,由定位卡环9固定,使拉线7不会回缩,通过拉线7拉出的长度可测知针套管2的斜口4方向弯曲的角度。权利要求1.一种拉动弯曲式胸腹腔穿刺针,由针芯(1)、针套管(2)、引流管(3)构成,针套管(2)套装在针芯(1)的外侧,前端为斜口(4),针芯(1)的针尖部可从针套管(2)的斜口(4)中伸出,在针套管(2)的斜口(4)的两侧还设引流侧孔(5),在针套管(2)的后端侧壁上设引流管(3)的接口(6),其特征在于在针套管(2)内设有拉线(7),拉线(7)沿针套管(2)的内壁设置,前端穿过针套管(2)的斜口(4)底部的通孔埋设在针套管(2)的斜口(4)的尖部,并固定,拉线(7)的后端从针套管(2)后端侧壁的通孔中伸出,并与拉环(8)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动弯曲式胸腹腔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拉线(7)为尼绒线,直径为0.2mm,在拉线(7)的外端还固定上定位卡环(9)。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拉动弯曲式胸腹腔穿刺针,由针芯1、针套管2、引流管3构成,针套管2套装在针芯1的外侧,前端为斜口4,针芯1的针尖部可从针套管2的斜口4中伸出,在针套管2的斜口4的两侧还设引流侧孔5,在针套管2的后端侧壁上设引流管3的接口6,在针套管2内设有拉线7,拉线7沿针套管2的内壁设置,前端穿过针套管2的斜口4底部的通孔埋设在针套管2的斜口4的尖部,并固定,拉线7的后端从针套管2后端侧壁的通孔中伸出,并与拉环8连接。该拉动弯曲式胸腹腔穿刺针,不仅结构简单、容易操作,而且可控制抽吸引流针套管斜口的方向,避免了多次穿刺的痛苦。文档编号A61B17/34GK2721019SQ200420053270公开日2005年8月31日 申请日期2004年8月30日 优先权日2004年8月30日专利技术者李秋荣, 段晓丽, 马谦 申请人:李秋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拉动弯曲式胸腹腔穿刺针,由针芯(1)、针套管(2)、引流管(3)构成,针套管(2)套装在针芯(1)的外侧,前端为斜口(4),针芯(1)的针尖部可从针套管(2)的斜口(4)中伸出,在针套管(2)的斜口(4)的两侧还设引流侧孔(5),在针套管(2)的后端侧壁上设引流管(3)的接口(6),其特征在于在针套管(2)内设有拉线(7),拉线(7)沿针套管(2)的内壁设置,前端穿过针套管(2)的斜口(4)底部的通孔埋设在针套管(2)的斜口(4)的尖部,并固定,拉线(7)的后端从针套管(2)后端侧壁的通孔中伸出,并与拉环(8)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秋荣,段晓丽,马谦,
申请(专利权)人:李秋荣,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