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一荣专利>正文

一次性心包穿刺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795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说是对心包积液病人进行临床诊疗时应用的一种器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穿刺针(1)和套管(4)组成,二者相匹配,穿刺针(1)针壁标有刻度(3),可保证进针深度的精确,套管(4)头端有侧孔(2),避免堵塞,穿刺成功后穿刺针(1)缓撤出,套管(4)置留心包腔,故可避免刺伤心肌,套管座(5)上设有三通阀(6),可保证管腔的密闭性。因此操作方便、密闭性强、成功率和安全性高。(*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说是对心包积液病人进行临床诊疗时应用的一种器械。
技术介绍
行心包穿刺前,通常借助超声确定进针深度。而目前临床所用心包穿刺针其针壁无刻度,进针深度不精确,因此易因进针不到位致穿刺失败,或因进针过深而刺伤心肌,穿刺成功后其锋利的针尖被置留在心包腔内,期间术者须长时间握针固定易产生疲劳,从而针头固定不牢而移位致穿刺失败或刺伤心肌,且穿刺针头端无侧孔易被堵塞,影响采集标本化验的阳性率,穿刺针非一次性使用尾端胶管会因多次消毒而变形,注射器与其衔接不紧密造成管腔密闭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一次性使用能避免交叉感染、价格低廉,适合各级医院使用的一次性心包穿刺针。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次性心包穿刺针由穿刺针和套管组成,穿刺针针壁标有刻度,套管头端设有侧孔、套管座上设有三通阀。本技术由于穿刺针针壁标有刻度,套管座上设有三通阀,因此操作方便、密闭性强、成功率和安金性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由穿刺针(1)和套管(4)两部分组成,穿刺针(1)外表面与套管(4)内表面紧密吻合,两者匹配,,穿刺针(1)较套管(4)长,套管(4)头端有穿刺针(1)针尖越出,套管(4)尾端有穿刺针针座(8)越出,穿刺针(1)针壁标有刻度(3),套管(4)由具有柔性的透明材料制成,距套管(4)顶端端点1.5厘米范围内沿套管(4)周围不同平面上相隔90度角方向各设有一个小孔(2),由于有多个小孔(2)故不易堵塞且所采集标本阳性率高,套管座(5)上设有三通阀(6),穿刺针座(8)和套管座(5)连接紧密,穿刺针座(8)内有座塞(9)。使用时,术者握针穿刺,因针壁标有刻度(3),可准确到位,到位后一边缓推套管(4),一边缓撤穿刺针(1),穿刺针(1)撤出套管(4)同时转动套管座(5)上三通阀阀芯(7),关闭该通道,使其呈密闭状态。当套管座(5)与注射器连接后再转动三通阀阀芯(7),开启该通道,使心包腔、套管、注射器相通且密闭以利抽液。权利要求1.一次性心包穿刺针,其特征在于由穿刺针(1)和套管(4)组成,二者相匹配,穿刺针(1)针壁标有刻度(3),套管(4)由具有柔性的透明材料制成,距套管顶端端点1.5厘米范围内沿套管(4)周围不同水平上相隔90度角方向各设有一个小孔(2),套管座(5)上设有三通阀(6),穿刺针(1)撤出套管(4)的同时转动套管座(5)上三通阀阀芯(7),关闭该通道,当套管座(5)与注射器连接后再转动三通阀阀芯(7),开启该通道。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说是对心包积液病人进行临床诊疗时应用的一种器械。本技术由穿刺针(1)和套管(4)组成,二者相匹配,穿刺针(1)针壁标有刻度(3),可保证进针深度的精确,套管(4)头端有侧孔(2),避免堵塞,穿刺成功后穿刺针(1)缓撤出,套管(4)置留心包腔,故可避免刺伤心肌,套管座(5)上设有三通阀(6),可保证管腔的密闭性。因此操作方便、密闭性强、成功率和安全性高。文档编号A61B17/34GK2726539SQ20042009693公开日2005年9月21日 申请日期2004年9月24日 优先权日2004年9月24日专利技术者孙一荣, 张云 申请人:孙一荣, 张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次性心包穿刺针,其特征在于:由穿刺针(1)和套管(4)组成,二者相匹配,穿刺针(1)针壁标有刻度(3),套管(4)由具有柔性的透明材料制成,距套管顶端端点1.5厘米范围内沿套管(4)周围不同水平上相隔90度角方向各设有一个小孔(2),套管座(5)上设有三通阀(6),穿刺针(1)撤出套管(4)的同时转动套管座(5)上三通阀阀芯(7),关闭该通道,当套管座(5)与注射器连接后再转动三通阀阀芯(7),开启该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一荣张云
申请(专利权)人:孙一荣张云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