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具内铆合产品的送钉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模具辅助部件制造
,具体为一种模具内铆合产品的送钉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工业生产中,RD在设计产品时经常会在产品上设计螺钉用于将两件产品的连接在一起。现有的小件产品上铆螺钉的工艺为:连续模下料+工程模铆合。采用这种生产方式存在诸多弊端,如:产品先下料后再与螺钉铆合会导致材料形变而发生尺寸变化,从而不符合产品的尺寸要求。但是先铆合再下料的方案设计很困难,主要难点在于怎样将螺钉输送到模具本体上。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采用在模具本体上设置两个直线输送装置配合一个弹性支撑器的方式,设计了一种模具内铆合产品的送钉结构,可以将螺钉输送到模具本体上,然后在模具本体上用于驱动螺钉的结构的作用下将螺钉铆合在产品上,从而解决了如何将铆钉输送到模具内与产品铆合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模具内铆合产品的送钉结构,包括模具本体,所述模具本体上设有第一直线输送装置、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具内铆合产品的送钉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具本体(1),所述模具本体(1)上设有第一直线输送装置、第二直线输送装置,所述第一直线输送装置与所述第二直线输送装置相互垂直且在同一平面A(2)内,所述第二直线输送装置的输送始端抵接所述第一直线输送装置的输送端的一侧,所述第二直线输送装置的两端之间在远离第一直线输送装置处设有一个弹性支撑器,所述弹性支撑器的支撑力方向垂直于所述平面A(2),所述模具本体(1)上在平行于平面A(2)的平面B(3)上设有支撑件(4),所述第二直线输送装置上远离所述弹性支撑器处与所述支撑件(4)固定连接,所述弹性支撑器与平面B(3)之间预设第一间隙(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内铆合产品的送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本体(1)的上表面在所述平面B(3)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内铆合产品的送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线输送装置包括第一气缸(6)、第一输送槽(7),所述第一输送槽(7)贯穿设于承载器(8)上,所述第一气缸(6)固定在所述模具本体(1)上,所述第一气缸(6)的伸缩方向和第一输送槽(7)的轴线均平行于所述平面A(2),所述第一输送槽(7)与所述第一气缸(6)的活塞杆垂直,所述承载器(8)的移动路径与所述第二直线输送装置的始端相交,所述第一输送槽的轴线与所述第二直线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平行,所述承载器(8)固定设于所述第一气缸(6)的活塞杆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模具内铆合产品的送钉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直线输送装置包括第二输送槽(9),所述第二输送槽(9)设于输送条(10)上,所述输送条(10)固定设于所述模具本体(1)上,所述模具本体(1)上在所述第二输送槽(9)的始端的延长线上设有第二气缸(11),所述第二气缸(11)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二输送槽(9)的轴线共线,第二气缸(11)的活塞杆的横截面的形状大小小于所述第二输送槽(9)的横截面的形状大小,所述第二气缸(11)与所述输送条(10)之间预设第二间隙,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彬宅,毕丽琴,
申请(专利权)人:沪华五金电子吴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