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船舶集装箱绑扎支撑装置及船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上集装箱固定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船舶集装箱绑扎支撑装置及船舶。
技术介绍
[0002]集装箱船是一种运载集装箱的船舶,集装箱船一般采用双层底,通过在船舶内底板上布置箱脚装置以及内底板下方布置与箱脚对齐的板材来固定支撑集装箱,内底板下方的板材通常是与箱脚对齐的纵横交错桁架结构;但是,当散货船需要运输集装箱的要求时,散货船没有加装箱脚等专门运输集装箱的设备和相关加强,原有底部结构没有能与箱脚直接对齐的纵横交错的桁架结构,如何安全方便又尽可能多的运输集装箱是营运方要面临的重大难题。
[0003]现有技术中,针对临时装运集装箱的散货船,多采用钢板或垫木等布置在集装箱下,这种方式因承载能力有限,适用于堆重较小的情况;当堆重要求提高时,钢板或垫木的布置方式就很难满足要求了;同时,当集装箱运输堆重较大,需要进行大量绑扎,以保障安全,通常在内底构件上方焊接大量的绑扎环,这给快速改装和拆除带来了麻烦,同时,对多次但不连续运载集装箱的船舶,需要反复拆装,费时费力;另一方面,箱脚的载荷与绑扎环的载荷单独作用于船体结构,对结构安全影响很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船舶集装箱绑扎支撑装置及船舶,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散货船无法满足集装箱安装运输的需求,以及绑扎环结构与箱脚分别固定于内底板上,绑扎环结构反复拆装容易造成内底板的损坏,另外,绑扎环结构和箱脚的作用力容易使得内底板承载具有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船舶集装箱绑扎支撑装置,所述船舶上布置有内底板和内壳支撑架,所述内壳支撑架沿着所述内底板表面呈阵列布置,包括:主架体、箱脚和绑扎主体;
[0006]所述主架体水平布置于所述内底板上,所述主架体与所述内底板固定连接,且所述主架体沿着所述内壳支撑架的延伸方向对应布置,所述箱脚与所述主架体背离所述内底板的一侧连接,所述主架体通过所述箱脚与集装箱连接固定;
[0007]所述绑扎主体与所述主架体的侧壁连接,且所述绑扎主体与所述箱脚对应布置,所述绑扎主体上开设有绑扎环,所述绑扎主体通过所述绑扎环与所述箱脚上的集装箱绑扎固定。
[0008]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主架体包括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
[0009]所述第一架体与所述第二架体呈垂直布置,且所述第一架体与所述第二架体连接,所述第一架体和所述第二架体分别与所述内底板连接;
[0010]所述箱脚位于所述第一架体远离所述内底板的一侧,所述第二架体用于限制所述
第一架体的水平横移。
[0011]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内壳支撑架包括呈阵列布置的多个内壳纵壁和多个肘板结构,所述内壳纵壁和所述肘板结构分别与所述内底板背离所述主架体的一侧固定连接;
[0012]所述第一架体沿着所述肘板结构的延伸方向布置,所述第二架体沿着所述内壳纵壁的延伸方向布置,所述第二架体与一个所述内壳纵壁对应布置,且所述第二架体的延伸两端至少能够相邻的两个所述肘板结构对应布置。
[0013]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架体设置有多组,多组所述第二架体沿着所述第一架体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每组所述第二架体均与所述第一架体固定连接。
[0014]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箱脚设置有多组,多组所述箱脚沿着所述第一架体的表面间隔布置,每组所述箱脚对应支撑一个所述集装箱;
[0015]每组所述箱脚包括多个所述箱脚,多个所述箱脚沿着单个所述集装箱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且每个所述箱脚对应与所述集装箱的角件呈定位布置,以使每个所述箱脚能够与对应的所述集装箱的角件抵接固定。
[0016]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绑扎主体的数量与所述箱脚的数量一一对应,多个所述绑扎主体沿着所述第一架体的侧壁间隔布置,每个所述绑扎主体对应通过所述绑扎环绑扎连接。
[0017]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绑扎主体包括固定板和绑扎板;
[0018]所述绑扎板与所述固定板一体成型,所述固定板与所述第一架体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绑扎板伸出所述第一架体,所述绑扎环贯穿所述绑扎板,且所述绑扎板与所述箱脚之间具有间隔。
[0019]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加强板;
[0020]所述加强板包括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和所述第二加强板呈垂直布置,所述第一加强板和所述第二加强板固定连接;
[0021]所述第二加强板和所述绑扎主体分别所述主架体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二加强板与所述主架体的侧壁固定连接;
[0022]所述第一加强板位于所述箱脚和所述主架体之间,所述第一加强板沿着所述主架体远离所述内底板的一侧延伸布置,所述第一加强板的两侧分别与所述主架体和所述箱脚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加强板远离所述第二加强板的一端与所述绑扎主体固定连接。
[0023]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加强板;
[0024]所述加强板位于所述箱脚和所述主架体之间,所述加强板沿着所述主架体远离所述内底板的一侧延伸布置,所述加强板的两侧分别与所述主架体和所述箱脚固定连接。
[002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船舶,包括所述的用于船舶集装箱绑扎支撑装置。
[002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船舶集装箱绑扎支撑装置,船舶上布置有内底板和内壳支撑架,内壳支撑架沿着内底板表面呈阵列布置,包括:主架体、箱脚和绑扎主体;主架体水平布置于内底板上,主架体与内底板固定连接,且主架体沿着内壳支撑架的延伸方向对应布置;通过主架体可以作为在内底板的表面呈纵横交错的框架结构,利用主架体能够起到防横倾和横摇作用,代替了导轨架结构;箱脚与主架体背离内底板的一侧连接,主架体通过箱脚与集装箱连接固定;绑扎主体与主架体的侧壁连接,且绑扎主体与箱脚对应布置,绑扎主体上
开设有绑扎环,绑扎主体通过绑扎环与箱脚上的集装箱绑扎固定;利用绑扎主体和箱脚均固定在主架体上,可重复使用,避免了绑扎主体在内底板上反复拆装;系固结构中绑扎主体的载荷与箱脚的载荷一同作用在主架体上,使得二者的作用力部分转化为内力,减少了传递到船体结构的外载荷,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散货船无法满足集装箱安装运输的需求,以及绑扎环结构与箱脚分别固定于内底板上,绑扎环结构反复拆装容易造成内底板的损坏,另外,绑扎环结构和箱脚的作用力容易使得内底板承载具有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00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8]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船舶集装箱绑扎支撑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船舶集装箱绑扎支撑装置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0]图3为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船舶集装箱(700)绑扎支撑装置,所述船舶上布置有内底板(100)和内壳支撑架(200),所述内壳支撑架(200)沿着所述内底板(100)表面呈阵列布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架体(300)、箱脚(400)和绑扎主体(500);所述主架体(300)水平布置于所述内底板(100)上,所述主架体(300)与所述内底板(100)固定连接,且所述主架体(300)沿着所述内壳支撑架(200)的延伸方向对应布置,所述箱脚(400)与所述主架体(300)背离所述内底板(100)的一侧连接,所述主架体(300)通过所述箱脚(400)与集装箱(700)连接固定;所述绑扎主体(500)与所述主架体(300)的侧壁连接,且所述绑扎主体(500)与所述箱脚(400)对应布置,所述绑扎主体(500)上开设有绑扎环(512),所述绑扎主体(500)通过所述绑扎环(512)与所述箱脚(400)上的集装箱(700)绑扎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船舶集装箱(700)绑扎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架体(300)包括第一架体(301)和第二架体(302);所述第一架体(301)与所述第二架体(302)呈垂直布置,且所述第一架体(301)与所述第二架体(302)连接,所述第一架体(301)和所述第二架体(302)分别与所述内底板(100)连接;所述箱脚(400)位于所述第一架体(301)远离所述内底板(100)的一侧,所述第二架体(302)用于限制所述第一架体(301)的水平横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船舶集装箱(700)绑扎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支撑架(200)包括呈阵列布置的多个内壳纵壁(201)和多个肘板结构(202),所述内壳纵壁(201)和所述肘板结构(202)分别与所述内底板(100)背离所述主架体(300)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架体(301)沿着所述肘板结构(202)的延伸方向布置,所述第二架体(302)沿着所述内壳纵壁(201)的延伸方向布置,所述第二架体(302)与一个所述内壳纵壁(201)对应布置,且所述第二架体(302)的延伸两端至少能够相邻的两个所述肘板结构(202)对应布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船舶集装箱(700)绑扎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架体(302)设置有多组,多组所述第二架体(302)沿着所述第一架体(301)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每组所述第二架体(302)均与所述第一架体(301)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船舶集装箱(700)绑扎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脚(400)设置有多组,多组所述箱脚(400)沿着所述第一架体(301)的表面间隔布置,每组所述箱脚(400)对应支撑一个所述集装箱(7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仲琦,沈立宁,王峰,裘治杰,黎峰,顾斌斌,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