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放缸、带停放功能的制动缸、制动夹钳单元及轨道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9089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7 19:58
本申请提供一种停放缸、带停放功能的制动缸、制动夹钳单元以及轨道车辆。停放缸包括:缸体,其包括连通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锁止机构,其能够活动地安装在第二腔体内,并具有锁止和解锁两种工作状态;及缓解活塞,其能够活动地安装在第一腔体内并与第一腔体的内壁形成密封腔,并包括缓解活塞头、缓解活塞杆及缓解活塞弹簧,缓解活塞弹簧套设于缓解活塞杆的外周,缓解活塞弹簧的靠近缓解活塞头的一端抵靠到缸体,另一端抵靠到设置在缓解活塞杆上的止挡部;缓解活塞杆伸出第一腔体并与锁止机构活动连接。根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通过将缓解活塞弹簧合理布置在活塞杆上,为手缓解拉绳等构件的集成布置提供了更灵活的安装空间,提高了结构紧凑性。了结构紧凑性。了结构紧凑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停放缸、带停放功能的制动缸、制动夹钳单元及轨道车辆


[0001]本申请涉及轨道列车制动系统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停放缸,并进一步涉及一种包括所述停放缸的带停放功能的制动缸,以及包括所述带停放功能的制动缸的制动夹钳单元及轨道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弹簧储能式带停放功能的制动缸通过缸内的排气和充气实现停放制动和缓解停放制动,在没有空气用于充入带停放功能的制动缸进行缓解停放制动时,往往采用手动拉动缓解绳来缓解停放制动。随着高速动车组在大跨度区域的高密度运营,为充分保障轨道交通车辆的安全和高效运营,手缓解装置作为已成为轨道车辆制动系统必不可少的标准配置。然而现有的弹簧储能式带停放功能的制动缸和手缓解装置不仅质量重,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列车轻量化的要求,且体积较大,结构复杂,缺乏紧凑性。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CN105882679A公开了一种铁路车辆用的铁路制动系统,该专利采用了锁止式停放缸,这种锁止式停放缸的核心部件包括缓解装置和锁止机构,通过缓解装置和锁止机构的配合实现停放制动和停放缓解,相对于传统弹簧储能式带停放功能的制动缸而言,这种锁止式停放缸由于取消了蓄能弹簧组件,在结构上相对比较紧凑,但是该专利并未充分考虑手缓解装置与停放缸的一体化集成设计,因而也并未给手缓解装置的安装预留充足的空间;其最多仅能允许安装一根手缓解拉绳,并且还容易与位于缓解活塞内部的缓解活塞弹簧发生干涉。而如果为了避开干涉,就必然会增加其径向或轴向尺寸,从而牺牲停放缸的整体紧凑性和轻量化指标。
[0003]并且该专利也没有公开手缓解装置的具体结构,目前还没有与之相应或者配套的一体化手缓解装置来进行停放制动的手动缓解。
[0004]尤其近年来,为了保障轨道车辆在任何运行环境中停放制动的可靠缓解,通常均要求配置两套手缓解装置以便从列车任意一侧均可实现手动缓解制动。因此,如何在保证紧凑性和轻量化的前提下实现手动缓解装置与停放缸的一体化集成设计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一个关键难题。
[0005]另外,该专利由于其锁止机构的结构设计不尽合理,未考虑锁止指和锁止棘轮等关联部件之间的力传递的有效配合,还存在停放缓解所需拉力大、解锁卡滞或锁止易失效、制造难度大、成本高等诸多不足,不利于停放缸停放缓解或停放制动的可靠实施。从而在停放缓解便捷性、锁止可靠性以及制造加工便利性、经济性等方面仍有进一步改进的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停放缸、以及包括所述停放缸的带停放功能的制动缸,以及包括所述带停放功能的制动缸的制动夹钳单元及轨道车辆,以至少解决或缓解
技术介绍
中提及的一个或多个问题。
[0007]为了实现前述目的之一,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停放缸,用于制动缸,
所述停放缸包括:缸体,其包括连通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锁止机构,其能够活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二腔体内,并具有锁止和解锁两种工作状态;以及缓解活塞,所述缓解活塞能够活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腔体内并与所述第一腔体的内壁形成密封腔,所述缓解活塞在所述缸体内沿第一轴向的运动带动所述锁止机构进入锁止或解锁工作状态,从而实现所述停放缸的停放制动或缓解;其中,所述缓解活塞包括缓解活塞头、缓解活塞杆以及缓解活塞弹簧,所述缓解活塞弹簧套设于所述缓解活塞杆的外周,所述缓解活塞弹簧的靠近所述缓解活塞头的一端抵靠到所述缸体上,另一端抵靠到设置在所述缓解活塞杆上的止挡部;所述缓解活塞杆的远离所述缓解活塞头的一端伸出所述第一腔体并与所述锁止机构活动连接。
[0008]除了上述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之外,或者作为替代方案,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缓解活塞杆靠近所述缓解活塞头的一端与所述缓解活塞头可拆卸地连接。
[0009]除了上述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之外,或者作为替代方案,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缓解活塞杆靠近所述缓解活塞头的一端与所述缓解活塞头通过卡簧连接。
[0010]除了上述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之外,或者作为替代方案,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缓解活塞杆靠近所述缓解活塞头的一端与所述缓解活塞头通过螺纹连接。
[0011]除了上述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之外,或者作为替代方案,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缓解活塞头包括靠近所述缓解活塞杆的第一端部,以及自所述第一端部沿第一轴向朝向所述缓解活塞杆延伸的环形凸部。
[0012]除了上述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之外,或者作为替代方案,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缓解活塞杆靠近所述缓解活塞头的一端构造成空心柱体,所述空心柱体的内直径大于所述环形凸部的外直径,所述环形凸部插入空心柱体中。
[0013]除了上述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之外,或者作为替代方案,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空心柱体的内圆周面构造有内螺纹,所述环形凸部的外圆周面构造有外螺纹,所述环形凸部经由螺纹旋拧配合的方式插入所述空心柱体中。
[0014]除了上述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之外,或者作为替代方案,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缓解活塞杆靠近所述缓解活塞头的一端的外直径小于所述环形凸部的内直径,所述缓解活塞杆靠近所述缓解活塞头的一端插入所述环形凸部中。
[0015]除了上述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之外,或者作为替代方案,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缓解活塞杆靠近所述缓解活塞头的一端的外圆周面构造有外螺纹,所述环形凸部的内圆周面构造有内螺纹,所述缓解活塞杆靠近所述缓解活塞头的一端经由螺纹旋拧配合的方式插入所述环形凸部中。
[0016]除了上述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之外,或者作为替代方案,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缓解活塞杆靠近所述缓解活塞头的一端构造有具有内螺纹的缓解活塞孔;所述缓解活塞头的与所述第一端部相对的所述第二端部上设置有开口腔,所述开口腔经由连通孔与所述环形凸部连通,所述缓解活塞头经由布置在所述开口腔中并穿过所述连通孔、与所述缓解活塞孔螺纹连接的螺栓连接到所述缓解活塞杆。
[0017]除了上述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之外,或者作为替代方案,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止挡部包括在所述缓解活塞杆的轴向中部处周向地设置的凸肩,所述凸肩与所述第一腔体的内壁滑动配合,所述缓解活塞弹簧的远离所述缓解活塞头的一端抵靠在所述凸肩上。
[0018]除了上述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之外,或者作为替代方案,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
凸肩在其侧部周向地设置有耐磨环,所述耐磨环的外直径大于所述凸肩的直径,所述耐磨环与所述第一腔体的内壁滑动配合。
[0019]除了上述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之外,或者作为替代方案,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凸肩的侧部周向地设置环形凹槽,所述耐磨环固定或可拆地嵌装在所述环形凹槽中;所述耐磨环构造成具有缝隙的开口环。
[0020]除了上述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之外,或者作为替代方案,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缓解活塞头与所述第一腔体的远离所述第二腔体的部分的内壁形成滑动密封配合,并且所述缓解活塞杆的远离所述缓解活塞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腔体的靠近所述第二腔体的部分的内壁形成滑动密封配合。
[0021]除了上述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之外,或者作为替代方案,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缓解活塞头经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停放缸,用于带停放功能的制动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停放缸(10)包括:缸体(100),其包括连通的第一腔体(101)和第二腔体(102);锁止机构(200),其能够活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二腔体(102)内,并具有锁止和解锁两种工作状态;以及缓解活塞(110),所述缓解活塞(110)能够活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腔体(101)内并与所述缸体(100)的内壁形成密封腔(170),所述缓解活塞(110)在所述第一腔体(101)内沿第一轴向的运动带动所述锁止机构(200)进入锁止或解锁工作状态,从而实现所述停放缸(10)的停放制动或缓解;其中,所述缓解活塞(110)包括缓解活塞头(111)、缓解活塞杆(112)以及缓解活塞弹簧(130),所述缓解活塞弹簧(130)套设于所述缓解活塞杆(112)的外周,所述缓解活塞弹簧(130)的靠近所述缓解活塞头(111)的一端抵靠到所述缸体(100)上,另一端抵靠到设置在所述缓解活塞杆(112)上的止挡部;所述缓解活塞杆(112)的远离所述缓解活塞头(111)的一端伸出所述第一腔体(101)并与安装在所述第二腔体(102)中的所述锁止机构(200)活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停放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缓解活塞杆(112)靠近所述缓解活塞头(111)的一端与所述缓解活塞头(111)可拆卸地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停放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缓解活塞杆(112)靠近所述缓解活塞头(111)的一端与所述缓解活塞头(111)通过卡簧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停放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缓解活塞杆(112)靠近所述缓解活塞头(111)的一端与所述缓解活塞头(111)通过螺纹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停放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缓解活塞头(111)包括靠近所述缓解活塞杆(112)的第一端部(1111),以及自所述第一端部(1111)沿第一轴向朝向所述缓解活塞杆(112)延伸的环形凸部(111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停放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缓解活塞杆(112)靠近所述缓解活塞头(111)的一端构造成空心柱体,所述空心柱体的内直径大于所述环形凸部(1111

)的外直径,所述环形凸部(1111

)插入所述空心柱体中。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停放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柱体的内圆周面构造有内螺纹,所述环形凸部(1111

)的外圆周面构造有外螺纹,所述环形凸部(1111

)经由螺纹旋拧配合的方式插入所述空心柱体中。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停放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缓解活塞杆(112)靠近所述缓解活塞头(111)的一端的外直径小于所述环形凸部(1111

)的内直径,所述缓解活塞杆(112)靠近所述缓解活塞头(111)的一端插入所述环形凸部(1111

)中。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停放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缓解活塞杆(112)靠近所述缓解活塞头(111)的一端的外圆周面构造有外螺纹,所述环形凸部(1111

)的内圆周面构造有内螺纹,所述缓解活塞杆(112)靠近所述缓解活塞头(111)的一端经由螺纹旋拧配合的方式插入所述环形凸部(1111

)中。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停放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缓解活塞杆(112)靠近所述缓解活塞头(111)的一端构造有具有内螺纹的缓解活塞孔(1124);所述缓解活塞头(111)的与所述第一端部(1111)相对的所述第二端部(1112)上设置有开口腔(1112

),所述开口腔(1112


经由连通孔(1113)与所述环形凸部(1111

)连通,所述缓解活塞头(111)经由布置在所述开口腔(1112

)中并穿过所述连通孔(1113)、与所述缓解活塞孔(1124)螺纹连接的螺栓(160)连接到所述缓解活塞杆(112)。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停放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部包括在所述缓解活塞杆(112)的轴向中部处周向地设置的凸肩(1121),所述凸肩(1121)与所述第一腔体(101)的内壁滑动配合,所述缓解活塞弹簧(130)的远离所述缓解活塞头(111)的一端抵靠在所述凸肩(1121)上。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停放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肩(1121)在其侧部周向地设置有耐磨环(1121

),所述耐磨环(1121

)的外直径大于所述凸肩(1121)的直径,所述耐磨环(1121

)与所述第一腔体(101)的内壁滑动配合。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停放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肩(1121)的侧部周向地设置环形凹槽(1122),所述耐磨环(1121

)固定或可拆地嵌装在所述环形凹槽(1122)中;所述耐磨环(1121

)构造成具有缝隙的开口环。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停放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缓解活塞头(111)与所述第一腔体(101)的远离所述第二腔体(102)的部分的内壁形成滑动密封配合,并且所述缓解活塞杆(112)的远离所述缓解活塞头(11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腔体(101)的靠近所述第二腔体(102)的部分的内壁形成滑动密封配合。15.根据权利要求1或14所述的停放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缓解活塞头(111)经由第一密封件(111a)与所述第一腔体(101)的内壁形成滑动密封配合,所述缓解活塞杆(112)的远离所述缓解活塞头(111)的一端经由第二密封件(112a)与所述第一腔体(101)的内壁形成滑动密封配合,由此在缓解活塞(110)与所述第一腔体(101)的内壁之间、沿第一轴向在所述第一密封件(111a)与所述第二密封件(112a)之间形成所述密封腔(170)。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停放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缓解活塞头(111)在侧部周向地设置有缓解活塞头凹槽(111b),所述缓解活塞头凹槽(111b)中布置所述第一密封件(111a),所述第一密封件为下述中的任意一种:O型密封圈、矩形密封圈、星形密封圈、K型密封圈、具有骨架的密封圈。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停放缸,其特征在于,第一腔体(101)在其内壁周向地设置有腔体凹槽(1013b),所述腔体凹槽(1013b)中布置所述第二密封件(112a),所述第二密封件(112a)为下述中的任意一种:O型密封圈、矩形密封圈、星形密封圈、K型密封圈、具有骨架的密封圈。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停放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101)上还设置有充气通道(1014),所述充气通道(1014)与所述密封腔(170)连通,以向所述密封腔(170)充气,或从所述密封腔(170)排气。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停放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通道(1014)沿所述缓解活塞杆(112)的径向方向延伸并且靠近所述缓解活塞头(111)设置。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停放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停放缸(10)还包括缸盖(103),其装配到所述第一腔体(101)的远离所述第二腔体(102)的端部;以及缓解绳(120),其穿过所述缸盖(103)连接到所述缓解活塞头(111)的远离所述缓解活塞杆(112)的第二端部(11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梁彬吕斐顾家祯韩红文鲍春光王贤龙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中车铁马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