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人机交互装置及车辆,涉及车辆技术领域,人机交互装置包括壳体、轨迹球、球座、触发开关和传感器结构,所述触发开关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球座滑动连接于所述壳体中并用于抵接所述触发开关,所述球座远离所述触发开关的一侧设置有球形凹面,所述轨迹球活动连接于所述球形凹面,且所述轨迹球的部分伸出所述壳体,所述传感器结构设置于所述球座并用于检测所述轨迹球的位置信息。该人机交互装置例如可以设置在副驾驶的车门板处,也就是调节车窗玻璃上下移动的按键附近位置,能够使副驾驶乘员轻松触碰到,不需要身体前倾以触摸车载显示屏,提高安全性,操作便捷,并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与科技感。有一定的趣味性与科技感。有一定的趣味性与科技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人机交互装置及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人机交互装置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汽车越来越智能化,尤其是副驾屏、后排屏的普及,使得乘员对其座位前方屏幕的操控需求增加。现有汽车上人员在操控相应屏幕时,主要通过调节按键和触摸板两种方式来实现人机交互,这样往往需要在调节过程中反复观看屏幕和按键,或屏幕和触摸板上的图标,不仅操作不够便利,还有可能因为遮挡视线而造成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解决现有的车辆在人机交互时操作不便且具有一定安全隐患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人机交互装置,包括壳体、轨迹球、球座、触发开关和传感器结构,所述触发开关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球座滑动连接于所述壳体中并用于抵接所述触发开关,所述球座远离所述触发开关的一侧设置有球形凹面,所述轨迹球活动连接于所述球形凹面,且所述轨迹球的部分伸出所述壳体,所述传感器结构设置于所述球座并与车载显示屏的控制设备电连接。
[000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人机交互装置,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但不局限于以下有益效果:
[0006]当操作者的手接触轨迹球伸出壳体的部分后,便可以驱动轨迹球在球座的球形凹面中滚动,传感器结构例如光电传感器能够检测到轨迹球的滚动轨迹,也就是轨迹球的位置信息,进而可以通过将轨迹球的位置信息反馈至车载显示屏的控制设备,最终使车载显示屏上的光标能够随着轨迹球的滚动而移动,比如轨迹球向前转动时光标向上移动,轨迹球向后转动时光标向下移动,轨迹球向左转动时光标向左移动,轨迹球向右转动时光标向右移动,轨迹球不转动时,传感器结构检测不到轨迹球的滚动轨迹,此时光标则停止运动,进而可以通过向壳体内按下轨迹球,以使轨迹球带动球座移动并抵接触发开关,触发开关则被触发一次,进而实现光标停留位置处的功能确认。该人机交互装置例如可以设置在副驾驶或者后座的车门板处,也就是调节车窗玻璃上下移动的按键附近位置,也可以设置在中间扶手处,能够使乘员轻松触碰到,不需要反复观看与查找,提高安全性,操作便捷,并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与科技感。
[0007]进一步地,人机交互装置还包括电路板,所述传感器结构和所述触发开关分别设置于所述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与车载显示屏的控制设备电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侧壁设置有供所述轨迹球的部分伸出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小于所述轨迹球的直径。
[0009]进一步地,人机交互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施力机构,所述施力机构设
置于所述球座上,所述施力机构的一端用于伸入至所述球形凹面内并对所述轨迹球施加阻尼力。
[0010]进一步地,所述施力机构对所述轨迹球施加阻尼力的方向与所述轨迹球的标定半剖面平行,其中,所述标定半剖面与所述球座的滑动方向垂直。
[0011]进一步地,所述施力机构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施力机构环绕设置在所述球座的周侧。
[0012]进一步地,所述施力机构包括弹簧座、弹簧和抵接球,所述弹簧座设置于所述球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弹簧座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通过所述抵接球抵接所述轨迹球。
[0013]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内壁设置有导向槽和导向筋中的一个,所述球座的外壁设置有所述导向槽和所述导向筋中的另一个,所述导向槽和所述导向筋滑动连接。
[0014]进一步地,人机交互装置还包括灯源,所述灯源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球座靠近所述灯源的一侧面设置有贯穿至所述球形凹面的第一通光孔,所述轨迹球的材质为透光材质。
[0015]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如前所述的人机交互装置。
[0016]由于所述车辆的技术改进和有益效果至少与所述人机交互装置一样,因此不再对所述车辆进行赘述。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人机交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人机交互装置的剖面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球座的结构图;
[002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壳体去掉壳盖的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
[0022]1、壳体;11、壳盖;111、第一通孔;12、壳底板;13、壳本体;131、导向槽;2、轨迹球;3、球座;31、球形凹面;32、第一通光孔;33、导向筋;34、传感器结构;35、施力机构;351、弹簧座;352、抵接球;36、球座盖;4、电路板;41、触发开关;42、灯源。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00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前”、“后”、“上”、“下”、“左”和“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5]而且,附图中X轴表示纵向,也就是前后位置,并且X轴的正向(也就是X轴的箭头指向)表示前,X轴的负向(也就是与X轴的正向相反的方向)表示后;附图中Y轴表示横向,也就是左右位置,并且Y轴的正向(也就是Y轴的箭头指向)表示左,Y轴的负向(也就是与Y轴的正向相反的方向)表示右;附图中Z轴表示竖向,也就是上下位置,并且Z轴的正向(也就是Z轴
的箭头指向)表示上,Z轴的负向(也就是与Z轴的正向相反的方向)表示下。
[0026]同时需要说明的是,前述X轴、Y轴和Z轴表示含义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7]参见图1
‑
4,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人机交互装置,包括壳体1、轨迹球2、球座3、触发开关41和传感器结构34,所述触发开关41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所述球座3滑动连接于所述壳体1中并用于抵接所述触发开关41,所述球座3远离所述触发开关41的一侧设置有球形凹面31,所述轨迹球2活动连接于所述球形凹面31,且所述轨迹球2的部分伸出所述壳体1,所述传感器结构34设置于所述球座3并用于与车载显示屏的控制设备电连接。
[0028]本实施例中,当操作者的手接触轨迹球2伸出壳体1的部分后,便可以驱动轨迹球2在球座3的球形凹面31中滚动,传感器结构34例如光电传感器能够检测到轨迹球2的滚动轨迹,也就是轨迹球2的位置信息,进而通过将轨迹球2的位置信息反馈至车载显示屏的控制设备,最终使车载显示屏上的光标能够随着轨迹球2的滚动而移动,比如轨迹球2向前转动时光标向上移动,轨迹球2向后转动时光标向下移动,轨迹球2向左转动时光标向左移动,轨迹球2向右转动时光标向右移动,轨迹球2不转动时,传感器结构34检测不到轨迹球2的滚动轨迹,此时光标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机交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轨迹球(2)、球座(3)、触发开关(41)和传感器结构(34),所述触发开关(41)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所述球座(3)滑动连接于所述壳体(1)中并用于抵接所述触发开关(41),所述球座(3)远离所述触发开关(41)的一侧设置有球形凹面(31),所述轨迹球(2)活动连接于所述球形凹面(31),且所述轨迹球(2)的部分伸出所述壳体(1),所述传感器结构(34)设置于所述球座(3)并用于与车载显示屏的控制设备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机交互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路板(4),所述传感器结构(34)和所述触发开关(41)设置于所述电路板(4),所述电路板(4)用于与所述车载显示屏的控制设备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机交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侧壁设置有供所述轨迹球(2)的部分伸出的第一通孔(111),所述第一通孔(111)的直径小于所述轨迹球(2)的直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机交互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的施力机构(35),所述施力机构(35)设置于所述球座(3)上,所述施力机构(35)的一端用于伸入至所述球形凹面(31)内并对所述轨迹球(2)施加阻尼力。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人机交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亮,李君,罗春宁,胡书勤,夏楠,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